欢迎访问ic37.com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发布采购

IPTV仍然没能迎来爆发期

日期:2007-8-3 (来源:互联网)

人们对于IPTV的理解,正在走向片面化:一些运营商在推销IPTV时,总是强调“双向沟通”功能,或者“延时录像”功能,但是这些功能并不能给用户带来足够的吸引力——BT下载、有版权的技术授予以及DVD等,都可以让这一优势迅速消失。同时,对于实时娱乐、体育,或者其他客户认为有价值的业务,运营商的挖掘却显得过于迷茫。

“全民数字”远不可及

对于IPTV的描述,除了技术上的涵义,方案提供商、设备商、电信运营商,以及有线电视运营商都不甚明确,不仅在中国,甚至在中国香港、日本、欧洲,以及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通民众对于什么是IPTV,也不是非常了解。

一种观点认为,对IPTV的不了解,并不妨碍IPTV业务的发展和兴盛,就如同当初Internet刚起步时,人们对互联网的了解不多并不妨碍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和用户的增加一样。只要我们去对比一下其他一些创新的技术和应用,就可以发现IPTV的历程并不是如同设想的那样艰辛。

一些公司在阐述IPTV概念的过程中,微软的观点值得借鉴:微软公司TV部门的主管PhilCorman就认为,在个人操作系统之后,IPTV将再次改变世界。IPTV既能够使“将你的起居室呈现在世界面前”变成可能,也将完全改变整个世界的所有沟通模式。如今的电视(TV)已经拥有的计算能力,大致已经等同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个人计算机的水平,在某些方面甚至达到了90年代中期的水平,而使用IPTV的结果,是真正将人们的生活驱动到数字时代。毫无疑问,这是计算机到目前仍然无法达到的优势局面,“全民数字”的期望,极有可能只能通过IPTV去承载了。

IPTV发展的事实表明,“全民数字”并非是个梦想。自1999年,英国的新型运营商VideoNetworks率先在全球推出首个类IPTV的互动电视业务以后,有关IPTV能够提供全新的用户体验、改变传统电视模式、带给运营商新增收入的探讨,就一直非常热烈。

到2006年,全球有超过33个电信运营商提供IPTV业务,用户规模超过1000万。与此同时,电视运营商推动的数字电视业务,也在迅速发展。预测数据表明,到2008年,全球将有超过2800万用户,支撑起超过150亿美元的IPTV市场,并且IPTV业务将会迅速以指数级速度发展。我们可以看到,IPTV业务正在全球的各个地区被“讨论、试验、试商用,并最终推向市场”。

就全球而言,IPTV的发展极为迅速。在美国,Verizon通过部署光纤,以及对一些本地视频提供商的收购,在2006年开始大规模提供视频业务,南方贝尔也在2006年中期开始推出IPTV试商用;而AT&T的视频推广计划则更为激进。在欧洲,以法国电信为代表,Belgacom、英国电信、意大利电信、奥地利电信,以及德国电信,都投入到IPTV的开发当中。

亚洲地区的IPTV则是全球发展最好的。首先,中国香港的电讯盈科在IPTV业务的开展上,已经成为全球最为成功的运营商之一,同时,日本软银和KDDI也已经推出了IPTV商业服务,并且有较快的用户发展。中国和印度也会在未来数年内,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IPTV市场。

但是即便如此,IPTV的市场规模仍然不值得乐观,根据调查公司Dittberner在2006年年底发布的《全球宽带用户调查报告》,截至2006年三季度,全球IPTV用户总量只有270万户,其中电讯盈科和法国电信两家就占到了几乎100万户,这表明,IPTV离承载“全民数字”梦想的现实距离,还非常遥远。

运营通道遭受钳制

2006年10月在东京召开的CJKNGN工作组第6次会议上,对CJK(中国、日本、韩国)IPTV草案的优先级做出了规定,将标准的框架和基础(FrameworkandInfrastructural,FAI)定为在最高级,其次是统一性,最后才是急需的标准研究,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表明,IPTV在三国的联合推动和发展下,仍然处于基础阶段。

IPTV能够在香港达到不可思议的59.5%普及率的原因,在于香港施行的宽松的管理体制。香港并没有设置专门的IPTV政策,只是将其作为收费电视业务进行管理,并且,电讯盈科本身拥有制作内容、购买内容以及管理内容的权限,使其自身能够占据并掌握整个产业链条的核心。

中国内地IPTV的发展,则完全不同。由于内容控制权和通道控制权的分离,以及由此产生的IPTV运营者管理和运营牌照管理的事实分离,使中国IPTV发展,遵循着广电部门的数字电视改造和电信运营商的IPTV建设两条发展路线。

毫无疑问,两大固定运营商在IPTV部署及运营商的经验,正使它们获得更多的优势。2007年,中国网通将继续增加20个城市扩建IPTV,值得关注的是,在大连IPTV测试采用AVS标准之后,中国网通决定这些新增城市均采用AVS标准。

中国电信方面也认为,2007年及其以后的数年,将是IPTV业务发展的重要时期。进入2007年以后,中国电信在南方诸省的IPTV网络招标结果逐渐呈现。在3月,中国电信湖北总规模7.8万线的IPTV招标被中兴通讯独家获得;而其他各种IPTV项目,有望在南方各省内展开。有依据表明,中国电信在2007年就可以新发展各种商用及试商用用户100万线以上。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电信并没有将AVS标准纳入自己的实际部署体系中,而是继续采用H.264编码技术标准。

但是中国电信总工程师韦乐平也已经声称,IPTV及DSL,还面临着多种问题。而且,围绕中国网通采用中国AVS标准,正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一些智囊表示,应当以国产AVS标准为全面扩展IPTV的基石,促进中国标准的IPTV发展,而来自主流设备提供商的态度则是,AVS标准在性能和发展空间上,都不如H.264那样拥有更广泛的支持。

具体到分工方面,随着2006年中期中央电视台获得第二张IPTV牌照之后,运营商管通道、广电系统(中央电视台、上海文广)管内容的分工进一步得到强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广电系统对于推动数字电视发展的计划,对于IPTV的发展始终存在威胁。同时,对于内容的全面管理权,使得电信运营商在内容提供上直接受到牵制,而使得IPTV的发展至今仍存在相当的不确定因素。2005年年底,浙江广电公开叫停浙江固网运营商和上海文广跨地域合作的IPTV项目“百视通”,而该项目的内容提供方上海文广,则拥有全国第一张IPTV牌照,尽管如此,地域利益,以及数字电视和IPTV的市场之争,已经因此而初见端倪。类似的争端,也在其他地区发生。

为了调和内容和网络通道之争,有人建议建立更高层面的统一监管,对广电和运营商就IPTV的发展进行统一监管。然而,从现状看,短期内这一建议并不能得到采纳。因此,数字电视和IPTV的争端,仍将继续进行,而在政策未明朗之前,固定运营商采取的策略,并非观望,而是积极拓展,形成IPTV大面积用户,以期从事实上取得市场优势地位。

标准选择深陷泥潭

IPTV一度被阐述为:超越被动娱乐的技术手段和提供方式。而这种超越,很大程度上指的是内容方式的丰富,例如通过电视提供网上冲浪、游戏、消息(SMS、MMS)、视频通话、音视频点播,以及组播等。

但问题是,IPTV的发展,已经注定了不能和Internet的发展轨迹相类比。从某种程度上看,宽带互联网的发展过于简单:不断增加的带宽、内容,以及成熟到甚至已经“不合时宜”的TCP/IP协议,如果不是IPv6带来了一丝新意的话,很难想像还有什么重要的技术来刺激网络公司们在互联网方面的欲望。

然而,IPTV则完全不同,除了各种商业模式远没有定型之外,编码标准的难以确定,同样让运营商感到为难,在中国市场,就更为明显了。

在不同的编码条件下,实时的IPTV广播所需的带宽是不同的。以HDTV的传输带宽为例,在2006年的情况是,MPEG2编码需要15Mbps,而H.264则需要10Mbps左右;2007年,这一数据有望降低到7.5Mbps,但这对于运营商来说,它们仍然是感到沉重的数据。

现有的普通电视业务模式基本秉承的运营模式是,大多数采用模拟信号、单路播放、有限频道、PiecemealApplications、统一用户应用界面等。而IPTV的运营思路则是,所有信号都是数字化的、双向联接、频道无限、以互动(VoD、DVR、HD、PIPs)为主、采用个人化界面——但是这一切的实现,都需要更高的带宽,或者更好的编码技术。

在2007年3月,包括AT&T、爱立信、法国电信、意大利电信、西门子、韩国三星在内的九家公司,成立了一个IPTV开放论坛,目的是为IPTV服务制定相关的标准。尽管有包括CJKNGN工作在内的其他一些组织,已经提出了相关的IPTV标准因素,开放式IPTV论坛的任务则是在这些标准中做出选择,并于今年年底制定出用于商用的IPTV业务所需的可施行标准、架构,以及协议标准。根据该论坛的阐述,IPTV开放论坛将集中讨论适合的开放标准技术,并聚焦在一些关键因素上,例如接口、内容保护等,而IMS和数字生活网络(DigitalLifeNetwork)都在候选的优先考虑之列。

然而,对于IPTV的确定,基本上可以这样认为:ITPV不应当被看做仅仅是通过互联网承载的视频流,也不是表示在PC机上看电视。那些认为IPTV的基础服务是最佳质量的视频,或者已经确定的商务模式的判断,也是错误的。确切地说,ITPV可以视做“通过可管理的IP网络提供的、有竞争力的、支持所有点播模式的、多连接环境的广播业务”。

但是,这些仅是制式定义或者概念上的判断而已。这就如同,尽管在过去的几年里,有多种或成形、或理念的技术产生,例如VoIP、IMS、三网融合、多重播放等等,但是并没有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人们的沟通体验。也就是说,概念是一回事,怎么转化成真切的应用体验,则是另一回事情了。

中国运营商正面临头疼的选择问题。在早期IPTV建设中采用的MPEG-4标准,虽然是当前其他国家IPTV运营商所采用的主流标准,但是在中国电信的测试和建网过程中,已经逐步退至边缘。但是同时,H.264却并没有发展到足够成熟的地步。更为糟糕的局面是,这两种编码技术之间,在目前看来,仍然缺乏融合或者演进的途径。这意味着中国电信必须放弃某一种。

从2006年下半年的中国电信的IPTV项目招标和建设来看,中国电信选择了H.264,尽管MPEG-4仍然是当前全球运营中的IPTV网络的主流。问题是,早期建设的MPEG-4编码的IPTV网络,将如何处置?同时,无论是MPEG-4,还是H.264,因为专利费用的存在,都必须面对另一个中国化问题:如何处理和AVS的关系?

AVS作为另一项承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受到了中国网通的重视。在未来的一年中,中国网通将全面采用AVS编码标准在新的IPTV网络中。然而,AVS虽然在专利费上拥有较大优势,在产业化、支持阵营的规模,以及应用成熟度上,都还远远没有踏上正轨。因此,中国网通能否真正在IPTV网络中使用AVS作为惟一、甚至主要的编码技术,还是考虑到AVS作为国家推动的技术标准,可以得到更多的政策扶持,目前还不明朗。

评论:电讯盈科经验不可复制

在中国内地的IPTV发展上,有关香港电讯盈科(PCCW)的成功经验已经被炒作得过热,而所有的借鉴声音中,电讯盈科成功经验不可被复制的因素,却被忽略了。

首先,电讯盈科“身兼数职”,既作为电信运营商存在,同时也拥有内容运营权。并且,PCCW自身曾经拥有电视内容的运营、制作,甚至整体推广经验,全球范围内能够拥有网络运营和内容运营两方面经验的公司并不多。

第二,香港电讯盈科所在的市场环境,与内地完全不同。首先,香港在电视内容行业的竞争已经相当激烈,而IPTV在监管政策上相对宽松,仅作为收费电视业务管理,这意味着,在提供更具灵活性、双向互动的IPTV业务时,PCCW是和其他的有线电视提供商站在了同等位置上,而电讯盈科在拥有了较好的技术竞争优势的同时,只需尽可能地提升内容提供的质量,便能轻易获胜。

有关内容和互动技术的竞争优势,可以直接从电讯盈科的早期失败和最终成功对比出来。2000年,电讯盈科便利用IPTV的互动性优势,推出了“iTV”业务。但是“iTV”并没有取得成功,而是最终取消了该业务,由“Now”品牌业务所代替。

值得注意的是,“iTV”业务的失败,并非电讯盈科当初所解释的盗版,或者用户需求不足,而且在技术上虽然存在一定瓶颈,但是并非决定性因素,因为电讯盈科在光纤用户上也完全失败了。

而“Now”业务能够取得成功,原因完全得益于两个因素:对用户使用习惯的遵从,以及在内容质量方面的努力,而资费策略则扮演了平衡者的角色。在推广“Now”业务时,电讯盈科采取了从传统广播业务提供,到客户VoD高级应用的演进策略,实行了平滑的业务过渡,而不仅仅是技术优势的直接宣传。同时,在内容提供方面,电讯盈科更是选择了和多方面内容提供商合作的模式,将诸多的高质量内容整合到IPTV平台上。而资费策略,更多只是为了帮助降低离网率,而不是增加用户的第一原因。

第三,必须看到一点,即国内传统电视模式和国际传统电视模式之间存在差异,而电讯盈科恰恰处于这两者的结合点。

欧洲、美国等地区,免费电视频道的内容较少,频道数量相对也较少,有线电视运营商更主要的收入,不是产生在通道(提供有线接入)层面,而在于对内容的收费(或者利润分成)。与之对应的是,国内的电视频道及内容提供,基本上属于免费,电视运营商的收入单一来自于广告,而非消费者。电讯盈科所处的市场,又与这两者都不相同,应当说是处于这两者之间,即:既有相当多的免费频道和内容提供,同时也拥有大量潜在的“更高质量”电视内容需求客户。

以上这些特征,决定了国内的IPTV发展,无法借鉴电讯盈科的成功经验。

同时,还有一点必须提到,电讯盈科所提供的IPTV业务,其承载平台为较小范围的城域网络,通过采用诸如RiverStone等公司的流量管理设备及策略,较容易实现网络的稳定。而国内的IPTV业务,一旦有效开展,必须应对“大城域网”概念,或者必须面对“多个城域网络并行,内容资源分散到各个节点”的问题,而这将带来的结果便是运营成本的攀升。“一种业务一张网”的怪圈,很有可能因为IPTV业务的开展而继续发生,而这正是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不愿面对的——中国电信的网络智能化,不仅是为了向IP的迁移,也是为了摆脱多网并行的负担。

因此,电讯盈科的成功,并不能被复制,或者过多地借鉴到内地IPTV的运营当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