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ic37.com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发布采购

信用卡APP有望扭转银行指尖服务的颓势

日期:2013-8-27 (来源:互联网)

最近,银行频遭互联网企业的金融革命,包括吸储、信贷、理财等传统业务都面临着严重的分流趋势。微信、支付宝这些移动互联网产品提供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对银行传统金融服务形成直接替代,并且拥有极高的用户黏性和活跃度。一旦产品模式成熟,完成对用户习惯和互联网金融生态链的培养,如此巨量的需求替代可以预见将对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造成强烈的冲击,并引发金融业的深度变革。

从目前来看,银行涉足移动端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的步伐仍旧缓慢,部分银行推出的相关产品用户体验与微信、支付宝等差距甚大,实用性不足。是继续“温水煮青蛙”,还是到割肉时再放手一搏?业内的看法倒也没有这么悲观。

除了替代银行传统业务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外,基于银行业务的移动端创新服务类应用也在蓬勃发展,信用卡APP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这类应用将银行的传统服务无缝转化到移动端,同时拥有移动互联网生态圈的活力和创新力。银行若能及时与这股力量抱团发展,并借机在移动互联网积极扶持自己的生态链,不失为过渡期的有效策略。

互联网巨头要革银行的命?

你只需要绑定一次银行信用卡,就可以通过扫一扫随时随地自助完成付款。比如扫描一下书刊封面,微信在识别之后立马会跳转到该书在网店的评价和购买页面,实时完成支付。看到喜欢的商品扫描条码就会自动跳出支付页面,分分钟搞定商品购买。这就是微信5.0的便捷支付。

目前,消费商家和公共服务已经开始争相搭微信顺风车。武汉市交委即将上线的“武汉交警”就可以在微信上缴纳罚款。武汉的一卡通微信服务平台将让用户可以在微信上查看一卡通余额。二维码支付在商圈也已经非常普遍,借助开放平台微信支付将有望整合生活类的全场景支付。5亿微信用户如果在城市生活的各种消费支付中都习惯了“扫一扫”,而渐渐淡忘了银行信用卡的“刷一刷”,这对银行将是不小的冲击。

支付宝的余额宝和货币基金的搭配,则是要硬生生的切银行的传统蛋糕——吸储和理财。把钱存在余额宝里就能获得比存银行定期更高的收支,同时还可以随时用于支付宝提供的各种支付服务,以及方面的将钱转出。这样的好事对于3亿手机淘宝用户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那么效果究竟如何?

余额宝6月13日正式上线以来,半个多月的时间,用户就达到251.56万户,吸收转入资金规模达66.01亿元。推出增利宝货币基金(余额宝)的天弘基金因势得利,自2010年以来首次盈利,净利润达到852.52万元。而天弘基金在上一轮基金行业的牛市中也仅盈利885.45万元。

余额宝的成功试水将会带来两个方面的重要变化。不同行业拥有成规模在线用户与会员,以及成熟商业模式的企业在拿到支付牌照后,会加快涉足互联网金融,未来加入互联网金融的企业将会越来越多。

而一直在苦水里挣扎的基金理财行业借道互联网金融找到突破口后,会催动全行业加紧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抱团,这种趋势一旦联营成片,对银行业务的分流将会立刻显现。银行信用卡的信贷与消费支付功能将会逐步被微信、支付宝等产品隔断沦为通道。银行信用卡品牌与用户的直接接触点正被逐渐弱化。

“卡牛们”是革命者,还是基友?

目前,银行针对个人用户的消费支付产品主要是信用卡,与互联网金融产品相比,银行信用卡最大的弱势在于指尖端无法做到及时、便捷、不断创新的服务体验。银行传统服务太过僵硬的收费方式,也在逼迫用户转向移动应用产品。

就拿信用卡的月账单来说,之所以要进行结账日、还款日、免息期这样的复杂设计,并且具有滞后性,其实并不是为了帮助用户及时获取已消费的完整数据,催动用户及时还款。

对于像微信、支付宝、余额宝、易付宝、这宝那宝的要分流银行业务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来说,银行的不良体验都是他们发财的好机会。而依托银行信用卡业务主动帮助银行将服务延伸到指尖的信用卡官家,则更像是银行在移动互联网站稳脚跟的好基友。

像卡牛这样的信用卡管家存在的意义,一方面是帮助用户克服理财方面的惰性和鸵鸟心态,最便捷的获取、整理和分析信用卡已消费数据,最及时的提供财务管理依据和面对新消费需求时的决策参考。比如其Android版的实时短息解析入账管理,iOS版则将信用卡的月账单(30天)升级到了日账单(1天)。另一方面,就是让用户在及时管理信用卡消费的过程中,培养理财意识,更合理的用卡,更理智的消费,寻找个人财务的正向循环。

信用卡业务的逐利性容易诱导用户经常性过度消费,陷入循环卡债而造成过度的财务负担。信用卡管理类应用及时的数据管理支持,则时刻提醒着用户回归理智,合理消费,保持个人财务的平衡和正向。短期看,用户变得精明理智会一定程度减少刷卡,降低银行短期利润。长期看,一个信誉良好,个人财富正向增长,消费能力更强的用户,才是银行信用卡长期的优质用户。同样,如果没有繁荣的信用卡业务,信用卡管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卡牛们”对于银行另一个关键点就是它不会隔断银行服务与用户的接触,起的是一个桥梁作用。像卡牛基于银行业务首创的每日账单,就将银行的服务快速转化到了移动端,支持该项服务的银行提升了和用户在移动端的接触频次,使自己对于移动端用户更具黏性。卡牛的这个功能立刻引发了其它信用卡管家以及跨品类产品的纷纷效仿。

必须迎合用户习惯的转移

信用卡每笔消费都有银行的短信提醒,每月有纸质或邮件账单用于对账,那信用卡用户为什么还要在手机中下载像卡牛这样的信用卡管家?而且这款App不到一年就拥有了超过1200万的用户,增长速度快过任何一家银行信用卡用户的增长速度。

归根到底,还是移动互联网产品及时、便捷、精准的响应了用户的细分需求。当卡奴们发现每个月总有还不完的卡债,刷卡前想看看自己还剩下多少额度,手握多张信用卡经常记不清还款日时,掏出手机通过一个APP就能随时搞定这一切,当然令他们心驰神往。

移动应用产品几乎每周一个新版,功能做到“发烧”才算达标,以银行的企业文化和体量,很难在这个细分领域里有持续敏捷的反应并作出吸引人的产品。这些在电信营运商和手机终端厂商生态圈里早已得到验证。银行金融业也规避不了这个趋势,况且互联网大佬们已经来势汹汹。

局势已摆在面前,银行的传统服务正急迫的从柜台转向指尖。谁能以开放的心态,平台化的思维,主动接入互联网创新服务,谁就抢先一步拥有了增加用户黏性的差异化优势。

就目前能看到的前景而言,银行应该以更开放的心态,大力鼓励和扶植基于自身业务提供移动应用服务的应用产品的发展。信用卡管家就是目前银行信用卡提升在移动端服务最理想的合作伙伴。银行信用卡完全可以与信用卡管家在功能上实现定制化。

首先实现账单直连实时到达,刺激用户管理何尝不是一次品牌印象的加深和用户黏性的培养?基于用户的财务结构和现状,在信用卡管理应用上直接为用户推荐和办理消费分期、账单分期、网上商城分期一条龙服务。后期还可以逐步加入专业还款,更定制化的信用卡账户综合管理等服务……,用户的指尖争夺战是一场谁都输不起的战争。

银行信用卡与“卡牛们”抱团发展是否将成为一种趋势呢?从以下几点分析来看毋庸置疑:信用卡管理类应用已经成为银行信用卡将服务从柜台延伸到指尖的重要通道。有意识下载信用卡管理应用的用户肯定是信用卡的高度活跃用户,并且普遍拥有多个银行的多张信用卡。在这数千万的高质量信用卡用户里,那个银行的指尖服务在信用卡管家中更人性化,更贴心,无疑更有助于推动用户长期活跃,信用卡管家也将成为各家银行信用卡争抢高质量用户转化率的重要阵地。

前些日,卡牛团队透露了一项内部数据,其首创的信用卡每日账单管理功能推出后,支持每日账单的招行、工行等银行的信用卡用户活跃度增幅达到154.3%,这或许已经说明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