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ic37.com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发布采购

促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 提升知识产权运用能力

日期:2013-9-11 (来源:互联网)
2008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将“市场主体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显着增强”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为了落实这一战略部署,2011年国务院印发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明确提出,要提升工业领域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为贯彻落实上述部署,提升我国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2年启动实施“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工程”(以下称“培育工程”),以促进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和应用为主线,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为核心,大力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以企业知识产权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为切入点,明确将建立工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作为培育工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知识产权运用和管理互促共进

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已经成为深入开展“培育工程”的重要内容与基础工作。

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企业获得和拥有知识产权的能力、企业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与综合应用的能力和企业知识产权防卫的能力。这三种能力实质上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技术创新活动中积极获得和拥有专利、商标、着作权、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多种形式知识产权的能力,是企业对各类知识产权进行制度化管理,合理、合法保护和有效转化与应用知识产权成果以实现其价值的能力,是企业应对知识产权纠纷时协同运用知识产权规则与市场竞争策略的能力。

工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已经成为深入开展“培育工程”的重要内容与基础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制定的《工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评估指南》(以下称《指南》)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覆盖企业获得和拥有所有知识产权形式,与企业知识产权运用的主要模块和全部流程密不可分,在借鉴江苏、广东、北京、湖南等地已经出台的地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的基础上,与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和国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协调一致,着眼系统构建工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规范,明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范围、基本要求,还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设置知识产权运用的规范,对企业知识产权的运用在强调流程管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企业知识产权的分类管理,为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构筑管理基础和制度保障;同时,适应企业全方位、多层次、多类型、多领域的知识产权运用要求,《指南》突出企业知识产权运用流程的规范,灵活设置企业知识产权运用的方式和手段,活化企业知识产权的产业化、资本化、标准化运用,初步形成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和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互促共进的机制。

制定《指南》深化知识产权运用

《指南》突出强调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建设,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知识产权资源进行全流程分类管理。

知识产权制度是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的基本制度。对企业来说,知识产权不仅是一种法定的垄断权,而且是市场竞争中企业谋取竞争优势的利器和策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管理。

工业企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我国创新资源整合利用的主体。在激烈的知识产权竞争中,知识产权管理被视为是企业的生命线,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建立运行良好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直接影响着企业科技产出和知识创新,从而影响企业的研发实力及核心竞争力。工信系统制定实施《指南》着眼于工业转型升级和实体经济发展对企业创新资源整合利用的特殊要求,突出强调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建设,以企业知识产权运用管理为主体,多层面、多方位、多路径地细化和拓展企业知识产权的运用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知识产权资源进行全流程分类管理。规范工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关键环节和运用流程,全面深化企业知识产权运用。

一是立足企业生产经营实际需要,明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基本要求,突出强调企业知识产权运用。明确提出工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要建立健全组织,制定战略和规划,建立制度体系,注重知识产权成果形成后的管理与运用方法、手段、流程、程序环节和要求,积极推动知识产权产业化和成果推广转化;有效管理知识产权的转让、许可、输出和引进,开展知识产权投融资活动;加强商标运用,创建企业品牌,实现和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价值。注重实现和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价值,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规则,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同时强化企业知识产权信息管理,全面深化企业知识产权信息利用,明确企业知识产权信息的范围,强调企业要注重收集专利、商标、着作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信息,建立和拓展信息获取渠道;有效集成和充分利用这些知识产权信息,可采取自行或委托相关服务机构建立与自身技术领域相关的知识产权数据库,并定期整理和维护,充分利用知识产权数据库进行企业发展所需的知识产权检索、分析,以知识产权信息的整合利用促进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是活化企业知识产权运用管理,全面推进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提升。运用管理是《指南》的核心和关键,也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运用管理过严,就会导致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僵化,限制或阻碍企业知识产权的有效运用;运用管理过于宽松,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混乱,使得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形同虚设,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管理和规范作用,不利于企业有效运用各类知识产权资源。因此,如何有序把握企业知识产权运用管理要务,进而激发企业自觉开展知识产权管理活力就成了关键。《指南》以企业知识产权的分类管理为基础,宽严相济,统筹各类知识产权运用。一方面强调企业要制定知识产权运用的策略,规范企业知识产权的运用流程,激活企业知识产权的运用方式和方法;另一方面强调企业合理、合法获得和使用知识产权,根据企业自身发展和市场竞争需要适时选择自主实施、许可和转让、产业化、资本化、标准化等多种方式和手段。企业可以将拥有的知识产权成果及时有效地转化应用于企业产品生产、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或技术方案优化,努力获取并提高商业效益;企业也可以综合运用商标、专利、着作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资源,培育、管理、运营品牌;企业还可以选择适当方式通过知识产权与同行业或相关行业的其他企业组成商业联盟,组建知识产权运营实体;企业还可根据经营需要实现知识产权的资本化运营;企业更可将其关键技术领域的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逐步形成行业、国家或国际标准,提升企业核心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和产业控制力。所有这些既可活化企业知识产权运用的管理,又可切实有效地推动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提升。

三是规范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防止知识产权过度保护和滥用。知识产权对企业来说是把“双刃剑”,适当保护不仅可以护航企业发展,激励企业持续创新,还可以促进企业知识产权有效运用。但是如果保护不当,就会引发滥用,破坏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直接影响企业的产业链协同发展,损害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指南》从规范保护入手,强调企业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知识产权保护方式和手段。加强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知识产权风险管控,适时开展知识产权预警,结合市场竞争态势,跟踪竞争对手知识产权发展态势,分析竞争对手知识产权发展趋势,制定知识产权应对措施;同时,建立知识产权应急事件紧急响应机制,制定紧急处理方案,采取正确的步骤和措施对知识产权应急事件进行处置,降低事件损害程度和社会影响;更要合理利用自有知识产权,阻止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滥用行为,并且防范他人对企业自有知识产权的侵害。企业一旦发现自己的知识产权遭受侵权,应选择适当方法和手段维护自己合法权益。这样既能主动防卫、及时预警、积极维权、管控风险、防止滥用,又能促进企业知识产权防卫能力有效提升。

管评结合改进完善知识产权管理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迫切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与机制。

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长期积累和持续发展的过程,与此相应的工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既需要长期的制度建设,又需要结合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实践及时总结经验,改进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这就迫切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与机制,持续改进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

基于此,《指南》强化目标导向,以解决工业转型升级中企业知识产权运用的管理与实践为主线,注重运用环节的具体规范和操作指导;注重分类指导,综合考虑工业企业涉及知识产权多种类型,包括专利、商标、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着作权等业务;注重差异性区别对待,全流程进行规范;同时突出管评的结合,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评估相结合,既采用功能模块规范指导企业建立管理体系,又为企业自查自评估实施效果提供可操作的评估依据和自评估的基本方法;既与现行国家管理体系标准相协调,又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融入企业日常管理运营、企业质量管理、企业绩效管理考核过程之中,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量化评估和定性评价有机结合,促进企业主动自觉地在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自查、自纠和自我完善,促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内化为企业内在需求和自觉行动,促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形成良性运行的生态系统和持续改进完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