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ic37.com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发布采购

电子信息产业具备坚实基础和优势

日期:2016-12-8 (来源:互联网)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令一般人望而止步的行业,也是令强者激动不已的行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在11月25日召开的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第一届第三次理事会上如是说。

怀进鹏认为,我国信息产业已经具备坚实的基础和优势,《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给我国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政策空间和发展机会。与此同时,在整个装备发展的过程当中,也迫切地需要电子信息产业的支持。

电子信息产业无疑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一直保持着10%以上的增长,在进出口的贸易中占三分之一以上。2015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达16.5万亿元,占整个国民经济的四分之一以上。

电子信息产业进入新时期

怀进鹏表示,在当前中国进入新常态,发展推动新动能,实现新经济的大背景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也面临着结构、速度和方式上的变化,进入了科技创新与产业革命的交汇时期。他认为在这一时期,电子信息产业将呈现出四个特点:

第一,电子信息产业仍处于快速增长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为新旧转化提供了新动能,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引擎。

第二,电子信息产业处于快速的整合创新期。在产业本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整合的速度也在加大。

第三,电子信息产业处于一个跨界融合期。全球的制造业,正面临着深刻的布局调整,电子信息产业的渗透力、传播力和辐射作用也将越来越大。电子信息行业不仅可以与工业界融合,同时也可以与生命科学技术相结合,不断的创造新的空间和新的发展态势。

第四,电子信息产业本身正处于新产业的爆发点和新拐点。信息技术的快速成长,会不断孕育新产业的形成,同时也会带来更多新的认识和思考。

怀进鹏强调,在创新中,大鱼吃小鱼的现象频繁发生。中小企业是以生命为代价进行创新,而大企业则是通过产业的整合和技术门类的重新梳理来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并认为这一个领域,“只认前三名,不认后来者”。因此,面对产业整合与创新,谁抓住这一机遇,谁就能更好的存活。

电子信息产业后发优势明显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被叫“大而不强”的情况时有发生。怀进鹏认为,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确实有三大顽症,即:有巨大的产业,但难以把握核心技术;有巨大的市场,但很难定义自己的产品;有大量的人才,但缺乏国际领军人才和国际一流的企业家。

怀进鹏举了一组数据:我国制造业的销售总收入占全球总规模的20%,但工业软件却仅占不到2%,其中10倍的差距,也说明这一领域的后发力量或将成为我国的优势。

他表示,电子信息产业已经从过去关注节点技术、节点产品走向了关心系统、生态和环境的建设。在承认差距的同时,要不断地坚持开放和合作,不仅要坚持国内企业之间的开放和合作,还要搞好国际之间的开放和合作。

怀进鹏称,信息产业的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数据等一系列的政策都看好电子信息产业,其巨大的市场需求、政策保障和产业基础,已基本具备创造新一轮辉煌的时机。“十三五”时期,在巨大的市场、产业和人才队伍的铺垫下,我国的电子信息领域将有望出现一批优秀的企业走在世界前列。

相关报道

河北制定电子信息产业四大发展目标

近年来,河北省电子信息产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初步形成了以大数据、太阳能光伏、通信及导航设备、半导体照明、平板显示、应用电子等为主导的优势产业。建成廊坊、秦皇岛、石家庄等特色明显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吸引了一批500强企业相继落户。

据河北工信厅透露,2015年,河北省电子信息产业入统企业587家,从业人员达20万人,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247亿元,实现利税127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124家,超50亿元的企业4家,且有55家软件企业通过CMMI(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认证。

据《河北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制定了以下四大发展目标: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标到2020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0亿元,年均增速约20%,其中软件信息服务业达到1500亿元,力求占电子信息产业的50%。

二是创新能力持续提高。目标到2020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发展到120家。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3%,其中骨干企业研发投入达到5%。在大数据、云计算、应用软件、通信导航、新型显示、半导体照明等领域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达到50个。

三是集聚水平明显提升。目标到2020年,建设10个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其中超千亿元基地1个以上,产业聚集度进一步提升。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30家以上,其中百亿元以上企业5~7家。

四是大数据产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河北省致力培育一批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业态的服务企业,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数据产业基地服务能力和水平力求满足京津冀市场需求;力求云计算、物联网在重点领域应用水平得以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