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ic37.com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发布采购

中国移动遭反竞争调查 源自三大运营商“第二卡槽”之争

日期:2019-5-4 (来源:互联网)

近日,国内三大运营商相继发布了2019年第一季财报,经计算,一季度三大运营商共净利333.31亿元,平均日赚约3.7亿元。其中,中国移动净利237亿元,同比下降8.3%但仍蝉联三大运营商之首;中国联通净利36.75亿元,同比增长22.3%;中国电信净利59.56亿元,营收虽呈现小幅下降,但利润同比增长了4.5%。

中国移动收益稳居榜首,实属意料之中。其之所以能屡获成功,编者认为背后靠的是满满的套路。平日里,想必很多消费者每天都能收到由中国移动推送的各种所谓的“流量优惠”和“平价套餐”的短信与电话,比如将38元的5G流量套餐包装成无限流量套餐吸引人购买,还有就是58元升88元10G流量套餐,附加赠送一个“免费”的移动家用宽带,但手机流量如果用户流量超过某个数值(<10G甚至有时候5G就差不多)时,网速就会骤降,但客服在推销的时候却并不会告知用户这些细节,可谓是用足了套路来让用户踏入陷阱。虽然,针对每个用户,移动客服们使用的“话术”可能并不相同,但基本上都是打着“优惠”和“不限量”等幌子,把绝大多数的消费者搞得晕头转向。

中国移动遭反竞争调查 源自三大运营商“第二卡槽”之争

虽然过往逃过了多次审查,但今次中国移动却并没有那么幸运。据中国移动昨日晚间发布的公告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现正在调查中国移动四家省公司的定制4G+手机销售的特定销售行为是否可能构成反竞争,该等销售行为包括向分销商支付补贴,并对手机制造商设定业绩目标,以期增加四家省公司的特别定制的4G+手机的销售量。

中国移动昨日晚间发布的公告

据编者获悉,此次调查,实际上与2017年三大运营商的“第二卡槽”之争有关。当初,在4G手机推广的初期,中国移动做了4G+定制机,利用这种机型对竞争对手进行限制,在最开始的时候这一现象比较严重。 而中国移动认为,其推动手机厂商快速提供4G手机,甚至要掏钱补贴,但如果消费者拿着手机用上了竞争对手的网络,那移动自己就亏大了。所以,他们对4G+的定制机做了一些特殊的限制,用户使用了这些定制手机后,即使插了两张卡,中国移动的卡没有问题,另外一个运营商的卡也只能打电话、不能上网。

电信联通合推六模全网通,叫板移动“4G+全网通”

据联通和电信提交的联名上诉报告来看,当前国家标准对真全网通手机终端不限制用户选择号卡,两个卡槽、三家运营商网络都能上4G网络。但这次移动公司通过市场份额优势及成本优势强行要求厂商供货“阉割版全网通”终端,并通过限制新品准入或销售政策来设定“阉割版全网通”的供货份额,用户使用此类终端后,只要其中一个卡槽使用移动卡,另一卡槽使用联通或电信号卡只能使用2G网络,用户会误认为是联通或电信4G网络信号问题,势必影响联通或电信用户对网络和服务的感知;如果用户坚持使用联通或电信号卡上网,势必增加换机成本,限制了全省广大消费者自由选择通信产品与服务的权利。

竞争“黑幕”不止于此 背后还有更多“套路”

不论三大运营商如何互掐,终究还是出自于对流量这块大蛋糕的觊觎,以及对收割用户的渴望。无论是目前的4G抑或是未来的5G时代,流量都会是消费者最刚需、运营商们最赚钱的业务,这些年来,三大运营商为争抢用户,使出的“黑招”还真不少。

就如早前,网络上曾经曝光了中国移动公司的内部通知,针对如何应对竞争对手(联通和电信)QQ引流(腾讯王卡)营销的通知。QQ联合联通公司,给所有的QQ用户做了一波引流营销,只要通过玩个小游戏,即可免费领取QQ卡,这对于联通来说的价值很大,借此联通喜提了8000多万新增用户,实现了在4G上的大翻身,要知道2018年联通的累计总用户才3.15个亿。

中国移动打乱联通线下配送的激活体系的内部通知

但是,移动公司为了打乱联通的这个活动,就下达了一份内部通知,并给每个部门都下达了任务量,通过这种方式来打乱联通线下配送的激活体系。

不止于手机流量方面,在他们颇为重视的家用宽带网络服务业务上,三大运营商之间的“暗战”也从未停止过。想必很多人曾听说过上海移动在嘉定、浦东两居民小区内通信电缆被疑似上海电信工作人员剪断的事件。还有就是运营商采用电视机顶盒网络、移动宽带以及手机流量服务三合一的捆绑方式,提高用户转向另一个运营商的门槛和成本。即便到了今日,全国各地这种类似的事件仍数不胜数,甚至运营商之间为了抢夺用户,还造成了很多伤人斗殴的事件。

固然,这些案例仅仅只是冰山一角,想必三大运营商私下之间在各地的竞争还有更多令人匪夷所思的黑幕。但这也从侧面凸显出了“用户”的重要性,无论是4G还是5G时代,运营商最核心的收益都还是来自于用户端的流量变现,因此拿下了更多的用户等于说是占据了主动优势。

但如今,各家运营商之间的恶性竞争,已经让这个市场越来越充满“套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讲,用户需要的是真正能够提供符合性价比和心理预期的网络服务,而非如今的各种“割韭菜”式的套路营销,因为一不留神,可能消费者的钱就会进到运营商的“腰包”,买个流量甚至比股市的套路还多。希望本次对中国移动的调查,能够成为运营商们真正改善服务的开始,而非新一轮恶性竞争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