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ic37.com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发布采购

人工智能正在加速医疗行业领域的应用

日期:2020-7-25 (来源:互联网)

作为全球科技的权威榜单,《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于近日发布“二零一九年十大突破性技术”,还邀请到比尔·盖茨参与评选并为榜单作序。有意思的是,比尔·盖茨拒绝了编辑部提供的20多项候选技术,选择了他眼中能“延长寿命、提升生活质量”的AI(人工智能)医疗技术。最终,早产预测、肠道探测药片、定制癌症疫苗、可穿戴心电仪等进入榜单。

AI加速在医疗领域的应用,BQ29401PW互联网公司是先行者。腾讯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成立肿瘤专科“AI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基于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新兴技术,实现个体化医疗服务。百度全资收购了AI医疗提供商康夫子,全面进军健康大数据。医疗是最早与AI结合的行业之一。就诊前,患者可以通过大数据匹配医生和时段,实现精准预约;就诊时,计算机视觉技术提升了病理识别的效率和精度;就诊后,AI还能应用于健康管理。例如日本NEC公司针对医院床位紧张的问题,设计了用AI侦测病人姿态的系统,对有可能导致跌落病床、摔倒的姿态发出告警,避免病人因为二次伤害延后出院。“科技向善”似乎在AI医疗上得到了最好诠释。

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但是,新兴技术的商业化之路,如果地基不稳,终将是空中楼阁。AI医疗的“地基”,就是健康数据的搜集和共享。如何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进行数据的采集、存储、挖掘、应用、运营、传输,正是AI医疗的瓶颈所在。去年,科技部公布了6张行政罚单,其中涉及基因隐私问题,公众对于基因隐私的担忧愈加严重。美国12个州的检察长根据《健康保险可迁移及可追责法案》(简称HIPAA)对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MIE提起诉讼,理由是MIE“未在系统中落实安全机制以防漏洞利用,未加密敏感个人信息与医疗信息”,导致三百九十万人的信息遭到窃取。

数据是AI的石油,但采集和使用要划清红线,遵循规则。AI医疗的发展需要在立法层面明确数据脱敏的区间,也需要企业正视数据安全的意义。在立法层面,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安全和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就对健康大数据的标准管理、安全管理、服务管理做出规定,要求健康大数据的管理和服务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规定,遵循医学伦理原则,保护个人隐私,从国家战略安全、群众生命安全、个人信息安全三个层面明确权责工作。

作为AI医疗的实践者,IT企业也应结合具体应用场景,推动AI医疗的数据标准建设。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百度董事长李彦宏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电子病例管理制度的提案。虽然国内正在推进电子病历等医疗大数据的科研应用,但仍存在数据使用的安全规范和法律保障不够等问题。他建议由国家卫健委牵头,在电子病历数据的管理、科研及使用方面统筹规划,助力形成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如果AI医疗仅仅停留在吸引患者的新途径,甚至沦为企业、机构跑马圈地的工具,AI向善将是一纸空谈。老百姓知情权的体现,也不仅仅是在冗长的用户协议末端打勾,而是真正理解AI医疗的内涵。目前,部分与AI技术提供商合作的医疗机构,为同意院方使用就诊数据的患者提供免费的AI医疗项目,一方面获取更多数据,另一方面也培养了患者对AI医疗的认知。正如比尔·盖茨所说,AI技术将惠及人类的生命健康,但惠及的前提,是得到大众的认同和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