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ic37.com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发布采购

Canon EOS M50 Mark II 评测报告|眼部对焦大跃进 高性价比依旧!

日期:2021-6-4 (来源:互联网)

EOS M 系列的相机多年来一直以轻巧及便携为主打,尽管是具备高规性能的 M6 Mark II 仍是维持紧凑的机身设计,三年前 M50 的出现让它成为 EOS M 系列中性价比最高的AD8403AR100机种,包括首次导入 4K 录像、拥有 7.4fps 的追焦连拍性能以及 C-RAW 的储存格式。而在上周已经开卖的 M50 Mark II 开价居然比前代更划算,相较于入门级的 M200 来说也更有吸引力,因为它内建电子观景窗,更有利于在强光下作业;至于 M50 Mark II 更优于前代的还包括了「眼部」侦测对焦能力,不论在拍照或录像模式下均支援,拍摄者只需要专注在构图上即可,对焦这件事就交给 M50 Mark II 吧!

近期在 Rumor 网站看到 EOS R7 的消息,小编个人觉得可能性颇低,一来是 RF-Mount 与 EF-M Mount 接环无法共享,二来 Canon 相机产品向来阶级分明。以目前的 EOS M 系统来说已有自成一格的生态鍊,单位数就属高阶机种、双位数就是中阶机、三位数则是入门机。以全球的相机市场来看,其实销量一直都在掉,加上全片幅较受欢迎,APS-C 机种更不可能走机海战术,目前 EOS M 以 M6 Mark II、M50 Mark II 以及 M200 作为销售主力,迟迟未更新的 M5 则是处于尴尬的阶段,就规格数据来看甚至不是 M50 Mark II 的对手。

●M50 Mark II 外观及特色一览

1.png

本篇的评测中,除了 Kit 镜 EF-M 15-45mm f/3.5-6.3 IS STM 之外,我还同时借了 EF-M 32mm f/1.4 STM 大光圈定焦镜与 EF-M 11-22mm IS STM 这颗超广角镜头,加入无反行列的 EOS M 一直贯彻小型化的宗旨,上图这三颗镜头不论是标准变焦、超广角或大光圈定焦镜,均维持轻巧的体积及重量;相较于传统 DSLR 的 850D 与 90D 因为反光镜及镜后距的限制,其机身与镜头就明显比 EOS M 系统要来的大且重。

M50 Mark II 的机身完全沿用自前代,因此体积也维持在 116.3 x 88.1 x 58.7(mm),不论黑色或白色机身,加上电池与记忆卡后的重量都是387 公克,这次小编借到的是黑色版本,黑色外观以消光处理,凸出的握把亦带有人体工学设计,加上橡胶蒙皮因此握感还不错。

M50 Mark II 的影像核心维持前代的规格,包括 2410 万画素的 APS-C CMOS 以及 DIGIC 8 影像处理引擎,对焦系统维持 Dual Pixel AF,不过 M50 Mark II 针对人物的脸部及眼部的侦测能力则有大幅的提升,此外暗部对焦能力也从 EV -2 提升到 EV -4。

向下倾斜的的速控转盘及快门键在操作时更加顺手,一旁还有独立的录像键及 M-Fn 功能自订键,其预设功能为感光度;至于这里的录像键若是在拍照模式下执行的话,仅能录制 FHD 影片,需将拍摄模式切换到「录像」才能录制 4K 影片。

Canon M50 Mark II 内建闪灯,最大出力约 GN5,但它并不支援无线光触发功能,内闪的开关其实就是将它上掀或盖下,操作相当直觉。

EOS M5 与 M50 Mark II 是 EOS M 之中唯二内建电子观景窗的机种,它俩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机顶的配置,M5 在机顶除了有拍摄模式转盘外,还拥有两具独立的指令转盘及曝光补偿转盘,反观 M50 Mark II 的配置就比较阳春。DM-E100 指向性麦克风是需要另外加购的配件,如果你的拍摄需求是以人声为主的话,这绝对是必要的花费,而 DM-E100 无须外接电源只要插上 3.5mm 麦克风插孔即可开始作业。

机身左侧设有 3.5mm 的麦克风插孔,右侧则具备 Micro HDMI 的输出埠以及 Micro USB 插孔,而这具 USB 虽然不是 Type-C,不过同样也支援机身充电。一旁的 Wi-Fi 键可惜无法作为自订键,仅能叫出无线传输的相关功能,看来 Canon 还是相当看重与行动装置相互搭配。

M50 Mark II 搭载 0.39 吋 236 万点的 OLED 电子观景窗,机背则是可侧翻的电容式触控荧幕,分辨率为 3 吋 104 万点,这具侧翻荧幕比较可惜的地方就是侧翻时仅能达到 175 度,自拍时会稍微受到影响,这具荧幕反盖时可以看到表面有仿蒙皮的纹路。M50 Mark II 的机背按键配置与前代完全相同,尽管没有对焦摇杆,在以观景窗取景时还是可以透过机背荧幕进行拖曳对焦,算是折衷的解决方式。

M50 Mark II 的产地来自日本,它搭载 LP-E12 锂电池,使用电子观景窗约可拍 250 张静态照片,使用机背荧幕约可拍摄 280 张,这续航力比前代平均的 235 张要好上一点,基本的影像核心相同,就连处理器也是同一颗 DIGIC 8,是否有偷偷进行优化就不得而知了。

●搭配三脚架手把 HG-100TBR

QQ图片20210604133021.png

三脚架手把 HG100-TBR 是选购配件,建议售价是 NT$2,990 元,脚架上头包括一个可拆卸的 BR-E1 蓝牙遥控器,手把外有橡胶蒙皮提供良好的止滑性,装上 M50 Mark II 后可控制相机的倾倒与转头角度,不论是水平或直幅拍摄都难不倒它,记住配对成功后拍照的快门释放模式需改成「自拍:10秒/遥控器」,否则按快门是没有反应的,另外底部还有吊饰孔可搭配手腕带使用。

●各级感光度实测|ISO 100~25600

M50 Mark II 的标准感光度范围从 ISO 100~25600,扩展后可来到 Hi(ISO 51200)测试当下搭配镜头是 EF-M 的镜皇 EF-M 32mm f/1.4 STM,光圈固定在 f/5.6 进行拍摄;工作值大概落在 ISO 800 左右,堪用值大概在 ISO 1600~3200 之间,ISO 6400 开始就不建议使用,因为细节仅剩无几。

●正负 3 EV 宽容度比较

M50 Mark II 的曝光补偿选项仅支援到正负 3 EV,我拍摄 C-RAW 后再以 Ligthroom CC 将亮度拉回。从结果得知在 -3EV 时将亮度拉回的影像表现与 ±0 时大同小异,不过 1:1 检视时可以看到轻微的噪声;+1 拉回时天空的云朵还有部分细节,但 +2EV 以后的天空画面明显少了渐层阶调,至于 +3EV 时直接可以略过。

●眼部对焦 + AI SERVO + 7.4fps 连拍

M50 Mark II 相较于前代最大的进步就是「眼部」侦测对焦的能力,在远处就能马上辨识画面中的人眼,从上面这部影片可以看到「人物」在画面中的占比相当小,当筠筠步行前进及转身时,对焦框均能牢牢锁定她的头部,可靠度相当高,但因为上面影片是透过手机镜头翻摄的缘故采用直式表现,建议用全荧幕来看会比较清楚。

在「触控及拖曳自动对焦设定」中为脸部点选主体这功能设为「ON」,这时眼睛靠上观景窗后,就可以透过触碰荧幕来改变对焦点的位置,侦测到就可敲击荧幕来切换人物及眼睛,但还是会有侦测失败的可能,而且我们无法指定左眼或右眼。

当 AI SERVO 开启时最高连拍速度会从 10fps 降至 7.4fps,以下有连续追焦的实际范例供各位参考,曝光参数固定在 f/1.4、1/2000s;这次 M50 Mark II 虽然强化眼部侦测能力,但很可惜的是还是未具备 R5、R6 的动物侦测对焦功能。

●自拍模式:平滑肌肤效果

当荧幕上掀180度时,便可以手动切换至自拍模式,该模式下最重要的就是美颜效果,平滑肌肤效果(美颜)共有五个等级可以选择,接着可以看看以下的范例。共有 5 级的美颜效果,因为开最强的抹除效果太重,程度最轻的话效果也不明显,所以小编请筠筠直接测 1、3、5 级进行比较。

●4K 24fps 画质下支援「脸部/眼部」对焦

M50 Mark II 在 4K 模式下依旧不支援 DAF 对焦,不过这时还是可以开启「脸部/眼部」的自动对焦来稍加辅助,不过画面中的人物实在不适合大范围的移动,如果是照以下两部影片中的范例倒是没问题的,如果没有 4K 需求的话,1080p 再搭配 DAF 对焦系统其实是比较理想的配置。

●「电子防手震」实测

内建「短片数码 IS」的电子防手震功能,我请筠筠用不同的「电子防手震」模式来自拍,搭配的镜头是超广角 EF-M 11-22mm f/4-5.6 IS STM 的广角端,等效 17.6mm 的超广角在开启两段防手震后大概只剩 30mm 左右的视角,看得出来电子防手震的表现真的是差强人意啊。

●「直式」录像方便手机用户浏览

▲为了满足手机用户的浏览习惯,M50 Makr II 也支援影片直式拍摄与直式播放,以垂直角度拍摄后上传 YT 就会跟上面这部影片一样是直式显示,无须另外设定还算方便。

●1080 30fps|3~10x 数位变焦

数位变焦仅有在 1080 30fps 以下的画质才支援「数位变焦」,而这数位变焦从 3 倍起跳,录像期间可延伸变焦至 10 倍,不过这样的画质似乎有点鸡肋就是了...只能算是应急的手段。

●4K 24fps 的录像表现

录像功能提升至 4K 24fps 的等级,而 4K 也只有这个帧率可选,并没有支援到 30fps;另外在 4K 模式下仅支援对比式对焦,拍摄风景或许是比较合适的选择,在 FULL HD 画质下才支援 DAF,两者的对焦速度差距不小,但都支援脸部及眼部侦测对焦。

●Canon M50 Mark II 使用心得与结语

身为 EOS M 的中「间」份子,M50 Mark II 扮演的角色可以说是恰如其份,内建电子观景窗、侧翻可触控荧幕、可外接 3.5mm 麦克风、加上可靠的 DAF 对焦系统与强化过的「眼部」对焦能力,这都是许多摄影玩家所期盼的 MILC,而 M50 Mark II 的多数硬件规格虽然都延续自前代,但多数至今也还端得上台面,特别是上周开卖的 M50 Mark II 定价居然还比前代便宜一千元,让小编比较困扰的就属 4K Crop 的问题,因为这势必会牺牲广角优势,也不是每个人都有预算另外添购 EF-M 11-22mm IS STM,所以在入手前也得将这块考虑进去,但如果你习惯用 FHD 拍摄剪辑的话,入手应该是毫无悬念了。

如果你是以拍照为主、拍片为辅的话 M50 Mark II 的确是高性价比的一时之选,光是进化后的「眼部侦测」能力就能感受到这台相机的优势所在,而且分别可应用在拍照及录像上,可靠的高感光度也是亮点之一。这次拍摄的主力镜头依旧是 EF-M 32mm f/1.4 STM,画质没话讲且体积真的超小,不论是阴天或有太阳都能完美诠释,本篇文末有双麻豆让各位欣赏,Kiona 拍摄当天有带外拍灯,至于筠筠拍摄当天则是阴天,因为是街拍所以仅以反光板及一颗小闪灯作为补光用途,截稿前一天终于出太阳,总算补上一些晴天照!

值得赞赏的部份:

◎ DAF 技术加持,同时加入脸部及眼部对焦技术,侦测能力大跃进

◎ 内建侧翻荧幕并支援自拍,荧幕反应灵敏支援拍摄及选单操作

◎ 内建 5 级美颜效果

◎ 内建 3.5mm 麦克风插孔

◎ 内建 Wi-Fi 及蓝牙,可遥控拍照与浏览照片

◎ 新增 4K 24fps 与 HD 120fps 高速影片

◎ 新增 YT 直播功能,需先至 image.canon 注册

可以改进的部份:

◎ 4K 录像视角的裁切量过大

◎ 4K 录像的果冻效应明显

◎ 期待 4K 录像也能支援 DAF

◎ 侧翻角度只有 175 度不足 180 度

◎ 动态范围有待加强

◎ 希望能支援 USB 充电



网友:二代和一代相比,进步不多,但订价还可以。不过,这一次拍的照片看起来挺舒服的。

网友:model真的让人眼睛一亮,相较之下相机的升级好像有点暗淡,主要只有提升眼部的算法,其他跟前一代好像差别不大。

网友:Canon 真是没诚意!难道真是要放弃 M 系列了!在相机市场大幅衰退的时刻,这样的规格,只是令人更摇头叹气罢了!

网友:说真的,现在新出的相机对焦真的很强,而且模特儿也很甜美,我已经不知道是进来看相机还是看模特儿了。

网友:3C产品买新不买旧阿,而且二代定价比较便宜欸,这意思是2代的4K录像还是像1代一样还要X1.4倍吗?

4K crop 依旧存在,目前EOS M系列中仅有 M6 Mark II无4K Crop的问题唷!



相关资讯

Peak Design 实用配件大集合|Capture V3 系列与 Shell Camera Cover 依旧是品牌亮点! 让你的iPad更完整!SwitchEasy iPad 专家三套件 预算、质量一次满足 DAC81402是双通道16位高压输出DAC,具有精确的内部基准 Digi-Key Electronics 宣布为初创企业提供专门解决方案 MSI GP76 Leopard 电竞笔电 低调龙魂隐藏不住强大效能 Olympus E-M10 Mark IV 轻巧不妥协 性能强化再升级 Samsung Lifestyle TV「The Premiere」超短焦雷射 4K 智慧电视 居家娱乐的最大化! MAX25208是一款多功能汽车用60V/70V 2.2MHz降压控制器,配备7个μIQ和可选旁路模式 GIGABYTE AORUS 17G 机械神鹰 精准判断每个效能输出! Tamron 70-300mm f/4.5-6.3 DiIII RXD (A047)最亲民的望远镜头 真无线耳机也能亮起来,畅游无线电竞新世代-Edifier HECATE GM5 电竞真 OPA2607-Q1是汽车类双通道 50MHz 解补偿轨至轨输出 CMOS 运算放大器 记录生活的更多可能 Garmin VIRB 360 全景相机! 【网飞经典回顾】怒火地平线 SONY HT-X9000F二刷心得 Acer 发表全新 Predator Triton、Helios 系列电竞笔电 改写效能新篇章! 老VAIO封顶计划EB37FW ISOW1044是具有集成直流/直流电源的低辐射、5kVrms 隔离式 CAN FD 收发器 Intel 在 TigerLake 家族新增两款处理器 以最高 5GHz 时脉应对轻薄效能需求 MAX11947是4 通道 AISG 集成收发器 搭载「血氧监测」的智慧穿戴装置大盘点! 一起预防快乐缺氧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