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ic37.com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发布采购

Nikon D780 全新世代数位单眼 LiveView对焦大幅跃进!

日期:2021-6-17 (来源:互联网)

这一刻终于来了!Nikon 推出第一台具备内嵌相位对焦点 CMOS 的数位单眼 D780,让已经在台面上战了5年的 D750 这款中高阶产品终于能交棒。D780 带着无反相机的ADV7183BKSTZ自动对焦技术,让 Nikon 单眼的 Live View 对焦前所未有地快速,而且它还有一些 Z6/Z7 做不到的地方。D780 对于 Nikon 来说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未来的产品也必定会必定会 D750 延续着在它身上的技术持续开展。Nikon D780 今天在台湾正式开卖,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特别之处吧!

● 机身外观

先预览一下D780的规格,这里我们也将外观会一起比较的D750与Z6一起拿进来比较,让大家心里有个底。

1.png

随着D780的推出,小编同时向代理商国祥商借了D750与Z6来做个比较,让大家看看D780在外观上都做了什么不同的改变。如果你使用计算机的话,鼠标滑过去可以立即看到各台机身间的差异。

外观上D780与D750差异最明显的应该是军舰部,D780向D850看齐做成两侧削尖,整台来说D780比D750更高一点点,线条感也更重。

再来是取消对焦辅助灯,同样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倒数计时灯。但我觉得对焦辅助灯还是相当好用的东西,至少在一片阴暗的环境下可以直接把物体打亮来对焦,它的速度会明显的比使用[低光源AF]快许多。

再来,注意到D780机身左上角(画面右上角)的位置为什么空到一个令人觉得尴尬的地步吗?因为过去这个位置Nikon都是用来作红外线感应器,也就是ML-L3遥控器的接收点。同样的,Z6/Z7也没有这个接收点,D780的周边配件支援也没有红外线遥控器,我想是因为手机现在都可以做蓝牙/wifi遥控,很少人会特地去买一个遥控器了吧?

2.jpg

▲ML-L3红外线快门遥控器。在手机不能遥控的时代这真是很好用的东西。

我对齐的是观景窗的最后面,各位可以注意到D780让摄影师中指勾的位置降低了,曲线也更大一点点。虽然差异看起来非常轻微,但我觉得手持的手感还满明显。以我将两台相机都装上24-70mm f/2.8E VR为例,在单手使用D750时,我会觉得重量有很大的一部分都集中在中指的位置,但D780的设计会让我觉得重量较为平均的分布在其他指头上,握感会较为舒适。

Z6虽然机身较短,但它让手指觉得舒适的部分不是因为人体工学设计特别突出,而是因为它的重量本身就比较轻。要舒服,轻量化还是王道啦~

我们来看看连接埠的部分:

D780正式换上了USB Type-C连接口,是Nikon第一款使用USB Type-C的数位单眼;D750用的还是现在来说已经非常罕见的Type Mini-B。而且新的USB接孔也可以替电池充电,但注意,如果要充电的话必须要使用最新的EN-EL15b。使用旧款的不论是EN-EL15、EN-EL15a都没办法充电。

三台相机都有Mini HDMI、3.5mm录音与Line In接孔,同时也有Nikon自家的遥控器接孔,这点要给Nikon鼓励鼓励,规格完整且统一。

然后软盖打开的方式,D750从原本侧面有一个枢轴,D780换成与Z6相同的单点连接式。坦白说我比较喜欢D750的,看起来较整洁。

我们来看看机背:

观景窗部分,D780的OVF覆盖率100%、放大倍率0.7x,分辨率是0、延迟时间趋近于0(废话因为是光学观景窗)。这些规格都与D750相同。不过Z6的放大倍率是0.8x、369万点,不论尺寸、清晰度或延迟表现都非常好,Z系列的荧幕真的算是在无反相机中相当顶级的产品。

D780的液晶荧幕从D750的123万点一举提升到236万点,也是目前最先进的规格。其实Nikon与Canon两家都满在意液晶荧幕的水平,至少荧幕分辨率这点他们通常不会给你落后的规格。看看Sony A7RIV的144万点...

D780延续使用双槽SD卡,双槽皆支援UHS-II。USH-II在D750推出的时候才刚发表没多久所以没有。而Z6使用的则是完全不同等级的XQD,而且上个月宣布韧体更新之后支援速度轻易超过1000MB/s的CFExpress。

来看一下屁股:

D780的电池槽很特别,是做成斜的,但我想这不是问题。我告诉你问题在哪:D780没有电子接点。

D780跟Z6/Z7/Z50一样,底部没有电子接点。而在D780发表时也没有宣布说会推出相应的电池握把,代表什么呢?D780很有可能没有电池握把,或者它的握把会跟Z6/Z7的一样,是「没有快门按键」的电池握把、存粹是多一颗电池。因为D750或过去机种下方的电子接点就是用来控制垂直握把上的快门键与其他功能键的连接点。

有一位摄影师前几天特地传讯息给我,过去我们从来没有联系过。他说我前面的快讯文章写得很好,但少写了一个对他来说超重要的东西,就是D780没有电池握把。拍人像的摄影师很常用垂直构图,结果你不给他电池握把,摄影师就显得尴尬了。

mobile01-bb8339c605f11d6ba6ea2eced2a7627e.jpg

▲垂直构图是拍摄人像相当常用的拍摄方式。但镜头重的话,对于摄影师手部的负担也会增加。也是各位需要注意的地方。

再来一个Nikon取消的地方:

D500/Z7/Z6皆没有搭载内闪,这也是Nikon在近年来做出的变革。这对于专业的摄影师来说并不是个问题,因为他们都使用外接闪光灯。不过内闪在某些时候也是挺好用的,临时需要补光也可以使用、夜景人像也可以使用闪光灯做慢速快门同步、跳灯也可以自己使用白色板子DIY,而且Nikon的内闪还可以送红外线讯号控制外接闪光灯。但我想绝大多数的人还是不会使用到内闪就是了。

三台相机都有翻转荧幕,不过Z6因为电子观景窗较往后突出,所以Z6的液晶荧幕可以往后拉,Z780/D750则是只能往后拉一点点。

快门后面的操作区D780也改为D850/Z6/Z7的配置方式,录像/ISO/曝光补偿都围绕着快门键。过去产品的ISO都是在机背,你需要同时使用两只手完成,现在右手按键搭配后滚轮即可。

然后另外一个D780的变革是取消了测光按键。但这并不代表相机不能做测光模式的切换,你依然能够到控制设定里,使用自订键[Pv]或选单键来设定测光模式,或者使用i选单来设定。但老实说从我开始接触摄影、碰过这么多台相机到现在,我碰过这颗按键的次数可能不超过5次...我觉得把测光功能整合到自订键或选单里是正确的选择。

握感的部分:

虽然外观上握把的差异相当微小,但实际手持的D780小编觉得就是比D750更好一些、更省力,重量会更平均分布在各个手指上。而Z6好拿的原因依然是比较轻,但高度明显的会比D780/D750浅,没办法把小指头完整包覆进去。

● 重点功能介绍

● 对焦能力

无反光镜相机跟数位单眼最大的差别,除了反光镜以外,再来就是感光元件上头有没有内嵌对焦点。对焦的方式是光线直接送到感光元件内,让CMOS上头的对焦点来对焦。

1.jpg

传统数位单眼的对焦模块,都是座落在机身下方,也就是反光镜下方的位置。光线通过反光镜之后,大多数的光线都被往上反射进入观景窗,但少部分的光线进入反光镜后方的副感光镜,把部分光线反射到下方的对焦模块来对焦。

D780的对焦模块,使用与D750相同的Multi-CAM 3500II,搭载51个对焦点,中间15点为十字型、11点支援到f/8光圈。但D780特别的是他们将对焦算法换成D5的,理论上来说会更强大。

但D780还有一个能力是过去Nikon所有的数位单眼都没有的,就是感光元件内嵌对焦点:

2.jpg

D780的感光元件上搭载了273个相位式对焦点,覆盖画面高达90%。这是无反光镜相机的一大优势,覆盖范围远远超过光学观景窗的对焦方式,几乎是只要物体在画面里就可以对得到。

mobile01-c20cdde78332f8cc333676e400de0c50.jpg

▲D750的对焦模块覆盖范围。

绝大多的DSLR的对焦模块大致上都是这个比例。你想想,当你把人脸放在画面的右上方,以9宫格分割的方式来看的话,其实这个对焦点的范围是无法覆盖到我想对焦的位置,我必须要移动相机先对焦,再回到我原本的构图。以前觉得没什么问题,但当无反相机出现的时候,摄影师的习惯就逐渐被改变了。

第二个问题,是使用光学观景窗的对焦模块,对焦的精度会因为中央或者是边缘会有落差。最中间的那一点一定是准确度最高的,不过精度会由内而外递减,但基本上所有的对焦点都会因为镜头光圈的大小影响准确度。通常使用超大光圈,例如f/1.4或f/1.8的时候,边缘的准焦机率不高。但CMOS内嵌对焦点的相机并不会受到这个限制。

所以为什么无反光镜相机是趋势?除了轻巧以外,对焦就占了很大的原因,一是覆盖率远胜,二是对焦的先天优势。而D780是直接搭载了无反光镜相机的对焦方式,同时也保有原始的相位对焦模块。

我们来看一下D780最基本的使用方式:使用光学观景窗对焦:

丝毫不拖泥带水,D780搭配24-70mm f/2.8E VR的对焦速度完全称得上是顶尖水平,非常快,而且根本不会迟疑。这很正常,反光镜相机的自动对焦技术发展这么久了,如果不这么快还真的是不行你说对吗?

如果你使用OVF搭配全区域AF-C的话,对焦点会自动抓在人脸/人眼上,这是过去就有的脸部/眼部自动对焦。不过你很难精确的对焦在眼睛上,整个对焦的范围就是51个点,很容易就跑到其他不相干的点上。再来,对焦区域过于集中,所以人的脸就只能固定在中间的范围,这是过去传统的数位单眼一直都有的限制。

接下来我们使用D780的Live View搭配同一颗镜头拍摄,这是Nikon历史性的一刻:

各位客倌,这就是D780的Live View对焦速度,以我们使用过过去所有Nikon数位单眼的经验来说,这速度是远远飞跃过去Nikon任何一台数位单眼的Live View。

以前不管是拍人像还是拍商品我一直有一种感觉,就是使用Live View时都是属于一个「不得已」的选项。不能趴下来的时候不得已使用Live View、相机的位置太高不得已、要对焦在边角的时候不得已、觉得对焦不够准的时候不得已。因为过去的Live View真的是速度慢、常拉风箱,但有些时候却又非用不可。现在D780终于将可靠的Live Veiw补上,各位摄影师们终于可以放心的使用荧幕来对焦拍照了。

我们做一个非常残酷的测试,把D780、D750与Z6+2470S的Live View画面一起来拿作比较。拍摄时我有去对50BPM的节拍器,所以这些对焦速度的测试都是依照几乎完全相同的节拍去按下对焦钮。每个玩偶的距离都约60公分,放的玩偶与位置与我们过去测试的情况近乎完全相同:

D750的Live View根本没有一次中的啊...不仅根本没办法正确的对焦,而且连速度都完全跟不上,甚至对焦系统根本没意识到需要对焦。这是Nikon过去数位单眼的Live Veiw对焦能力,虽然D750是五年前的产品,但过去的Live View大致上就是这种反应。我想各位Nikon用户一定也对这样的表现不陌生。

相对来说,D780跟Z6的对焦快速,反应也相当实时,而且两者表现几乎完全相同。经过这些时间的测试小编觉得两者的差异几乎不可见,我个人的感觉是D780与Z6是有着相同的对焦反应与速度。

觉得前面的影片是因为Z6搭配2470S才有的速度吗?我们来看看转接2470E的对焦速度:

Z6使用转接环装上2470E之后,其实对焦速度并不会与2470S有太大的差异,但基本上2470S还是专为Z6所打造,同时适合拍照与录像,锐利度也是绝佳的镜头,小编敢说Nikon的2470S的锐利度绝对在所有2470的镜头中名列前茅。

再来看一下D750 Live View时的问题:

过去Live View的对焦速度慢、反应慢,而且画面的格数也低,所以你必须要慢慢移动,否则很容易不小心超过想要对焦的物体。

好了,讲了这么多旧版Live View的坏话,其实我只是想要一吐过去的怨气,Nikon的这一步真的比别人慢很多,但终究是赶上了。

D780也可以做人脸/人眼自动对焦吗?当然可以!

我们来看一下影片时的对焦表现。我请模特儿就好好站着,然后我们使用荧幕触控对焦,来看看录像时的对焦表现。以下两则影片其实是同一次录像,只不过我们没注意到手机拍摄时有中断,所以拆分成两个影片:

我们发现,录像时对焦拆分成两种:[AF-F]与[AF-C]。没想到这两种对焦模式在录像时有相当大的区别:

●使用AF-F时,相机要自动对焦不需要手动介入,对焦点在哪里会自行驱动镜头完成对焦。对焦速度接近平面拍摄,速度非常快。而且无法透过机身选单的[AF速度]来控制对焦速度。

●使用AF-C时,需要人为手动半按快门/AF-ON来启动对焦,对焦速度滑顺,适合影片拍摄,而且可以透过选单的[AF速度]来控制对焦速度。

整体来说,我会较推荐影片拍摄的摄影师使用AF-C模式,但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AF-C需要手动介入,这也代表摄影师需要半按快门,或者按着AF-ON对焦才会作动,这也有一定机率会导致画面有多余的晃动,有可能就需要有更稳定的脚架来确保画面平顺。

下面是前面影片中,相机里内部的真实录像画面,分辨率为3840x2160的UHD: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在录像时,D780使用AF-F的人脸连续自动对焦的成果,使用的镜头为24-70mm f/2.8E VR:

我请模特儿转身2次,那是刻意的去混淆D780的对焦算法,但对于D780与F接环镜头来说也完全不是问题。

● 极低光源对焦能力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极低光源对焦能力变成一个指标。目前的新款高阶相机通常可以做到至少-3EV,这是基本盘。然后Panasonic出现了-5EV、Canon EOS R作出了-6EV,而且还要玩文字游戏,例如Canon的-6EV是要在f/1.2的环境下使用,啊f/1.8就是-5EV、f/2就是-3又?EV咩。所以请各位在这个负几EV的后面注意测试环境所使用的光圈是多少。

D780的极低光源对焦能力是-7EV,这是在f/1.4的情况下喔,也就是说你使用f/2的镜头时依然可以达到-6EV,表现依然非常突出。不过那肯定是实验室里跑的数据,我也不清楚是在什么环境下测出来的。对了,这个-7EV你必须要将选单内的[低光源AF]打开,这也是过去Nikon的数位单眼所没有的选项。

再补充,D780的对焦亮度范围有三种不同的数据:

使用光学观景窗:-3 ~ +19EV

使用Live View、关闭[低光源AF]:-5 ~ +19EV

使用Live View、开启[低光源AF]:-7 ~ +19EV

一如往常,在我们的小摄影棚里把所有的灯关掉、关上门,只透过门缝的光线对焦,过去经计算,这个空间是-4EV(我们没办法真的确定这个标准与Nikon相同,但至少我们一直都是用一样的环境来测试)。请注意,在这个环境下,就算是用肉眼都无法清楚看到物体。(我很常在这里关灯睡觉,就算是待半小时也无法看清楚物体的细节)

我们在这个环境下开启D780的低光源AF功能,来看看对焦表现如何。

我的心得是...你根本不需要把低光源AF打开。虽然我在这里的经验是开启低光源AF成功率会较高,但对焦速度会慢非常多,不如把低光源AF关掉然后多对几次。

在使用低光源对焦时,你会不断地感受到镜头马达移动。那是因为低光源对焦时,向机会逐格逐格的去检查合焦与否,而且它会整个镜头的对焦行程都给他跑一次,所以合焦要花非常长的时间。

另外为什么我完全没测OVF的低光源对焦?因为我在这里连肉眼都看不见了,更别提会减少亮度的五稜镜了,观景窗里真的是完完全全一片黑!

我们来看D750的Live View对焦速度:

几乎看不见任何东西。其实D750对焦检测亮度范围是-3 ~ +19EV,不过我就是看不到东西,咱们还是别欺负2014年推出的机器好了...

以下影片是用Z6搭配85mm f/1.8S所拍摄:

Z6的低光源对焦数据是一般状况可以到-3.5EV、[低光源AF]开启时可以到达-6EV(须更新到韧体V2.0以上),但那是f/2镜头的状况喔!也就是说如果你使用的是f/1.4的镜头,理论上也可以达到-7EV,不过目前Z接环还没有光圈大于f/1.8的镜头就是了。

不过各位可以看到吗?D780的对焦画面里是随时都看得到东西,但Z6是对焦时才看得到。虽然两者的拍摄数据没有完全相同,但在那么暗的情况下,两者的数据调整都是不会改变亮度的。D780与Z6唯一的差别是光圈一个f/1.4一个f/1.8。但小编认为就目前来看,如果要在极暗处对焦的话,选择D780是成功率最高的方案,最少还看得清楚。

如果真要在超级暗的地方对焦,我会选择D780更胜过Z6。但坦白说,我会更希望对焦辅助灯能继续保留着,有了辅助光源,对焦在哪里都不是问题。如果真的不能开灯的话,关掉就好了。但我们还是相当肯定D780的低光源对焦能力。

● 色彩比较

Nikon很会少强调自家色彩会有所调整,但如果它改变了呢?我想这也是各位所在意的问题之一。这个风气大概也是Sony带起来的。而且这次我连我自己的D610也拉进来一起比。

拍摄时我比较D780、D750、D610、Z6四台相机,所有相机关于色彩的设定都是一样的,包含Picture Control设定为[人像]、关闭[主动式D-Lighting]、色温固定为5500K(D610只有5560K可选),我连镜头都使用完全相同的24-70mm f/2.8E VR、在完全相同的位置用相同的灯与出力打光。如果颜色不同就代表一定是机身的差异导致。

我们先看两组在相似位置的拍摄:

很明显吧?不用我说你一定看得出来。同样是5500K的色温,D750/D610的颜色就是会比较黄。而D780与Z6的颜色相对较白,我觉得可以把这个现象解释为「D780与Z6是相同世代的颜色」。

再来看两组:

这两组照片所受到的光线就比前两组更少,但我想你依然能够看出细微的差异。

其实2007年的D3/D700之后Nikon已经比较少出现过黄的情况,大约在Df的时候我觉得肤色还是稍微明显,但近几年的的机子就算是D750/D850都完全不会有过黄的情况。不过看来D780这个Z7/Z6世代的产品颜色也是稍微做了一些改变。

● 各级感光度与比较

我们这里来比较四台相机的差异。分别是D780/D750/D610/Z6。测试的标准一如往常,所有相机都是使用相同的设定,包含[标准]的Picture Control、相同的5000K色温、JPEG FINE、关闭[主动式D-Lighting]等,四台相机的设定、使用的镜头完全相同。相机的设定都是f/7.1,起点感光度与快门速度分别为ISO50、2.5s。

D780的原生感光度为100-51200,可延伸至100-204800。我们先来看D780单机的感光度表现:

拍摄时我将[减低高ISO噪声]设定为[标准],可以发现D780的设计是高感光度时没有色彩噪声,但会有一些细节丢失,大约会是在ISO6400的时候较为明显。

只看一台可能你会没什么感觉,我们一次拿四台相机来比较。ISO800:

感光度800的时候比较看不出来差别。

另外,D750是不是比D780更黄一点?这环境会比前面的户外比较更准喔,因为我们用的是高档的非闪烁LED光源,D750真的是比D780还要黄一些。

另外,老实说在对焦的部分,我已经很努力在试着让一切准焦,不断在Live View(通常认为较准确)与手动对焦之间作切换,但依然没有办法确保每一台相机的照片能获得的都是一样的锐利度。

不论是ISO6400、12800或25600,各位都可以发现每台相机在这种高ISO的环境下的特色。D780与Z6的细节丢失很多,但也几乎没有任何色彩噪声;D750也有细节丢失,但有相当明显的红色色偏;而发表最久的D610细节保留最多,但色彩噪声也是满天飞。不过四台相机的[减低高ISO噪声]都是设定为[标准]。所以各位可以从这些照片中看出来四台相机对于高感光度噪声/细节的处理方式。各位如果有兴趣想要细看的话,可以点下面的打包下载连结:

感光度的最后,我想让各位看点稍微不一样的东西。前面的照片全部都是使用24-70mm f/2.8E VR拍摄,连Z6也是转接的。但下面这一组,我把Z6接上原生Z接环的24-70mm f/2.8S,让各位看一下到底差在哪里。

两颗镜头都是设定f/7.1、ISO100、其他设定也完全一样。你现在懂为什么我在介绍文章里说「它可能是你见过画质最好的变焦镜头了」吧?,Z接环镜头的水平是完全跳脱F接环的表现。你看完Z接环会觉得「F接环那颗是不是没准啊?」不是没准焦,是你的标准被拉得很高而已。

● 4K录像

Nikon D780具备了3840x2160 30P的录像能力,如果想要拍摄高格影片,则有Full HD 120P 的选项可供选择。最长录像时间则被限制在29分59秒。

● 使用心得与建议

我们这次在对焦速度上有诸多着墨,就是因为D780最大的亮点在这里。过去Nikon的Live View自动对焦不成气候,当Canon在2013年推出70D就已经搭载内嵌相位对焦点的dual Pixel AF CMOS时,Nikon还继续守在传统的对焦方式,。当我们这些N家用户看着别人可以使用好用的Live View对焦时,Nikon选择继续走过去的路,从现在来看这个脚步真的是慢了许多,但至少现在已经开始跑了。

其实这次测试我不断地在想D780到底会吸引到哪些用户?打开天窗说亮话,站在Nikon的角度来看,当你的产品线里面已经有无反相机的时候,你要如何去说服消费者继续留在数位单眼?它们重量重、体积大、对焦有范围限制,而且还没有机身防手震。站在Nikon的角度来说真的不好施力。

左思右想,我能想到最受到D780吸引的客群,就是那些已经有大量Nikon全幅镜头群的使用者。过去你可能是用D610、D750,使用的经验都还不错,但已经买了相当多镜头,跳家或跳接环的成本对你来说太高了,甚至镜头群里面还有许多无镜头马达的D镜,你真的等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迟迟没等到下一代产品出现。一方面喜欢光学观景窗,或者是数位单眼的扎实手感让你印象深刻。那我觉得D780的Live View会让你超有感的升级。而且过去Nikon DSLR的翻转荧幕都是做心酸的,因为Live View可用性很差,所以都不会在很顺畅的情况下使用到翻转荧幕。但D780的Live View对焦速度我想与Z6/Z7相同,你完全可以在多数时间依赖它们使用,翻转荧幕也变得特别好用。

某些程度来说,D780给我的感觉就象是F接环版本的Z6,它们有相同的处理器、连拍速度,当然对焦速度也是相去无几,而我想如果你想要让所有F接环的镜头能有最好的Live View表现,原生F接环的D780可能会比Z6再转接来得好,至少,Z6再怎么转接,都不可能让D镜自动对焦,但D780可以两者兼顾,这是目前Nikon所有产品线中唯一一台能做到的相机。

期待看到不按牌理出牌的Nikon

大约一个多月前看到D780的Rumor,其实很期待这台相机能够Nikon有些更大的改变。我所期待的有两件事:

1、内建机身手震补偿

2、内建OVF/EVF切换

我知道这两件事都很困难,尤其是第二项目前只有富士做到而已。虽然我期待并不会太高,但的确有Rumor网站是这样写的。如果D780内建机身手震补偿,那我觉得真的会吸引到很多人,连同级的D750用户都可以有感升级,甚至可以把APS-C的用户往上拉。而OVF/EVF切换的话,可以维持DSLR的手感,却也可以保有EVF的优势。不过这毕竟是稳扎稳打的Nikon,要做出这么特别的事实在很不像它们的风格。

举个我受无反相机制约的例子:

mobile01-fc497bc0fe22c692138036e08bccc7e2.jpg

使用无反相机之后我已经养成一个习惯,就是我会用EVF看照片,反而用LCD看照片的机会少了。因为在户外拍照时太阳很大,用LCD其实看不太清楚,于是我就养成了使用EVF看照片的习惯,画面不但占满整个眼睛,而且细节还更清楚,但在DSLR上我就没办法做这件事了,我必须找个有影子的地方才能看照片。上图是我发现用光学观景窗看照片未果,回头扁嘴看LCD的样子。

至于内建机身手震补偿的这件事,我决定把期望放在D6身上,目前这个功能的呼声很高。而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我们也能够预期D850的后继机种,或者是所有Nikon的数位单眼全部都会搭载D780的Live View对焦能力,我想这是可预期,也真的是应该要继续做下去的,而且真的要快一点!但我真心期望Nikon不要只是推出那些「应该推出」的功能,而是要吓吓他的客户,让我们看一些没见过的东西。

遗珠之憾:尚未推出垂直握把

对于人像摄影师来说,电池握把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配件,使用垂直握把可以减少你右手的肌肉负担,但D780的机身底部并没有搭载电子接点,而D780推出时也没有相应的垂直握把出现,所以我担心D780未来可能没有相应的垂直握把可以使用。

整体来说,小编觉得Nikon D780是一个介于数位单眼与无反之间的综合体,它是一台完整的中高阶全幅数位单眼,但同时也有远远超过Nikon所有单眼的Live View对焦能力,我认为如各位喜欢Nikon数位单眼给你的信赖感,或者是非常喜爱、甚至是舍不得手边的全幅镜头,那么D780能够让它们有很好的发挥。我们推荐这款相机给所有需要使用Live View的摄影师,或者你想要一台Nikon最先进的数位单眼,那选D780是最好的选择。

Nikon D780表现不错的地方:

●翻转荧幕

●有Nikon数位单眼最快的Live View对焦速度

●对焦点覆盖范围是Nikon单眼中最广的90%

●Live View具备人脸/人眼自动对焦,同时也适用于录像

●相当出色的极低光源对焦,-7EV的规格为所有相机之冠

●单颗电池续航力可超过2000张

●握感较前代更优异

●曝光时间可拉长至900秒(15分钟)

Nikon D780需要改进的地方:

●目前没看到垂直握把的消息

●4K录像依然维持在30P,希望能看到更强的录像规格出现

偶尔会出现没准焦的成果,我发现都是我使用85mm f/1.4G搭配D780使用光学观景窗拍摄的,在大光圈的镜头里,真的还是需要使用Live View的相位+对比式对焦点来对焦,精度会比纯相位自动对焦高许多。



相关资讯

Sony WF-1000XM4 不断进步更能趋近完美 搭载最贴近人类感官的智慧运算技术 Sony BRAVIA XR 系列智慧超高画质显示器正式发表 AFE7921是四发四收射频采样收发器,带单频段 DUC/DDC 和两条反馈路径 ROG X570 CROSSHAIR VIII Dark Hero 主机板实测 静音低调的高效能 X570 平台选择 Garmin VENU 2系列开箱报告 完整健康功能、美型依旧 VAIO FE 14 测试报告 令人怀念的日系风格笔电! AFE8092是八通道射频收发器 ROG STRIX SCPOE RX 电竞键盘试用 线性 ROG RX 轴带来直爽敲击感 MSI GE76 Raider 以超频效能为核心的龙魂电竞 苹果WatchOS 7的睡眠功能好用吗?试用细节与分享 TL071H是单通道低输入偏置电流标准运算放大器 Sony FX6全幅电影摄影机正式在台开卖!一切都象是更强大的A7SIII Wotancraft 沃坦皮革表带|订制流程介绍 + 长期配戴体验! Apple Watch Series 6双周试用 电力有感 「氧」生也由此开始 TAS6424E-Q1是汽车、75W、2MHz、四通道、4.5 至 26.4V 数字输入 D 类音频放大器 Kamlan 32mm f/1.1 评测报告|可攻可守的平价大光圈镜头! 全新设计界面与更直觉使用体验! Apple 正式提供 macOS Big Sur 作业系统更新! Razer Blade 15 Advanced with Thunderbolt 4 Chroma 薄型电竞重磅效能 TPS7H4002-SP是抗辐射 (RHA)、3V 至 5.5V 输入、3A、同步降压转换器 RAZER 推出 HAMMERHEAD TRUE WIRELESS X 真无线耳机 低延迟传输搭配呼吸灯号更炫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