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ic37.com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发布采购

晶圆级封装结构的分析

发布日期:2024-04-03

晶圆级封装(Wafer-Level Packaging, WLP)是一种在半导体晶圆制造过程中完成封装的技术,旨在提升集成电路(IC)的性能和可靠性,减小封装尺寸,以及降低成本。本文将对晶圆级封装结构进行全面分析。

晶圆级封装的概念与优势

晶圆级封装技术是在晶圆加工的最后阶段进行的,即在晶圆切割成单个芯片之前。与传统的封装技术相比,WLP具有多种优势:体积小、重量轻、信号传输距离短、成本低、生产效率高。

晶圆级封装的分类

晶圆级封装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晶圆级芯片尺寸封装(WLCSP)和集成晶圆级封装(Integrated WLP, iWLP)。WLCSP直接在晶圆上形成焊球,而iWLP则是将多个ADUM1402CRWZ芯片集成在同一晶圆上。

晶圆级封装的关键技术

●减薄技术:晶圆在封装前需要通过背磨(backgrinding)技术进行减薄,以满足轻薄的要求。

再分布层(RDL)技术:在晶圆表面形成新的金属层以重新分布I/O焊点的布局,以适配外部连接。

焊球堆叠技术:在RDL上形成焊球,实现与下一级封装或者电路板的电气连接。

封装衬底技术:提供机械支撑和保护,同时也作为电气连接的桥梁。

封装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热稳定性及可靠性。

晶圆级封装的结构

一个典型的晶圆级封装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硅芯片:是封装的主体,包含了完整的集成电路。

2、减薄层:通过背磨技术处理的硅晶圆背面。

3、再分布层(RDL):位于硅芯片表面,用于I/O点的重新布局。

4、保护层:通常是一层聚合物材料,用于保护RDL和芯片表面。

5、焊球:通常由锡铅或无铅锡合金制成,用于电气连接。

6、衬底:在某些封装结构中,衬底用于提供额外的支撑。

晶圆级封装的工艺流程

晶圆级封装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晶圆准备:包括清洗和晶圆减薄。

2、RDL形成:采用光刻和电镀等工艺形成再分布层。

3、焊球堆叠:通过焊球堆叠技术形成电气连接。

4、封装测试:对封装好的晶圆进行电气测试。

5、切割和分选:将晶圆切割成单个的封装芯片并进行分选。

晶圆级封装的挑战与发展

晶圆级封装面临的挑战包括高密度I/O的布局、热管理、可靠性保证以及成本控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晶圆级封装正向着更高的I/O密度、更薄的封装厚度以及更好的热性能和电性能发展。

结论

晶圆级封装作为一项先进的封装技术,对于未来微电子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对更高性能、更小型化的电子产品需求的增加,晶圆级封装技术将持续得到发展和创新,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和技术挑战。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