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ic37.com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发布采购

工程试验报告的编写规范

日期:2007-4-29 (来源:互联网)

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工程師呢?做報告應該是其最基本的一項指標,以下為我的一些嘮叨了。報告架構分析一、前言:(1)一般製造中心工程師以上同仁除固定時間之報告外,最常見的報告為:設備評估報告,新、舊原物料評估報告,製程改善報告…等。因此具備以上常用報告的能力,是工程師以上同仁不可或缺工作。(2)以下就一般常用製程改善報告的架構做一簡單分析,提供給工程師以上同仁作一參考。二、製程改善報告架構:(1)改善報告主題的選定:最近1~3個月持續報廢排名前3名的項目(此前三名必須佔報廢70%以上)-最近1~3個月持續不良排名前3名的項目(此前三名必須佔不良70%以上)最近1週內突發的報廢或不良項目。上級交辦必須改善的項目。(2)現狀分析:報廢或不良項目之現象為何?(分析前幾名不良現象,必須佔報廢或不良70%以上)。這此現象造成的原因為何?(分析前幾名不良原因,必須佔不良現象70%以上)。分析不良料號以前是否有發生相同的不良項目。目前報廢或不良項目的比率為何?分析不良料號作業時間、班別、人員或製程條件各記錄是否有異常?分析造成原因可能為:人、設備/環境、原物料、製程條件、設計。(3)改善對策:若分析明顯為人為、設備/環境異常,則提管理改善對策。若分析明顯為製程條件或原物料,則必須透過實驗來改善。若分析為設計問題,則提更改設計對策。(4)實驗進行:特性要因圖a.根據目前發生的現象,可能形成原因分析。b.圈選可以做實驗的因子(何者為固定的因子)。實驗的配置:a.將各圈選的因子配於水準(因子3~5個,水準2個)b.X YA A1 A2B B1 B2C C1 C2

c. X:表各因子目前生產水準Y:表各因子預估生產最佳水準實驗計劃:a.預估選何料號、數量多少、由何人追蹤。b.量測方法為何?抽檢或全檢比例為何?由何人檢查c.實驗板由何製程追蹤至何製程?何處為檢驗點?d.實驗者自行設計一表格做完整的追蹤。實驗結果分析:a.初步結果分析b.改善多少不良率?小結論:是否必須做第二階段實驗?(5)實驗結論(6)待辦事項(7)實驗再現性:即大批量生產追蹤,確定是否已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