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ic37.com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发布采购

储能“闹荒”,是否真的一芯难求?

日期:2022-10-28类别:会员资讯 阅读:891 (来源:互联网)
公司:
深圳市华雄半导体(集团)有限公司
联系人:
李青云
手机:
18923414508
电话:
0755-89584341
传真:
0755-89584341
QQ:
2885049350
地址:
深圳市龙岗区棕科云端大厦1栋B座15层

一、现状
华雄研究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超过280GWH,同比增长150%。其中储能电池产量超32GWh,占总产量的11%。相比新能源汽车的需求规模,储能电池的市场盘子还偏小,议价能力也较弱。
在年底并网的要求下,储能电池的需求大增。不仅仅是国内储能市场爆发,全球储能装机规模都进入快速增长通道,海外储能设备需求更是持续井喷,而我国是国际市场储能产品的主要供应国。而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一直处于高景气周期,对动力电池也持续处于高需求状态。
 
二、行业热议
当前,市场相继发出“储能企业暂停接单”相关声音,引发行业热议。但事实上,大部分储能企业仍在接单和开发客户。华雄采访了十几位行业人士,了解业内对此说法的看法。暂停接单这是一个误解。无论是储能系统集成企业亦或是储能电芯企业,还是储能其他板块企业,都并未达到暂停接单的程度。暂停接单更像是一些企业的情绪,反映的是电芯资源不均衡的情况下,很多小企业拿不到货、吃不饱的实质问题。
华雄预测此次储能电池短缺是可以预见的。上半年,基于上游原材料、电芯涨价的成本考虑,一些新能源项目拖延了建设节奏。到了第四季度,为完成年底并网要求,不得不集中购买电池。有的厂商确实没货了。即使有货,数量也非常有限,出现‘价高者得’的情况。
 
三、 增收不增利 储能企业转向海外
华雄分析认为即使能继续接单,也不一定能为储能企业增加净利润。上半年储能市场基本处于规划开发阶段,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下游项目压价的双重挤压,储能企业利润受到影响。翻看电池企业上半年财报,储能企业普遍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不生产电芯的储能系统集成商则更为被动。在此情况下,多家储能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据了解,国外电费价差较大,储能产品相对能卖个好价格。尤其是今年以来,欧洲遭遇能源危机,化石能源价格大幅上升,市场对储能产品需求激增,我国电池出口迎来爆发式增长。
 
四、市场博弈 预计明年得到缓解
多家电池厂商表示,储能电池供不应求,现货已经排期到明年。应对短缺,当务之急是增加储能电池供给。目前,大部分电池企业的产线基本处于满产满销状态。总体来看,以目前电池企业的供应能力,各大电池厂商未来的产能规划,结合未来五年的市场增速预期,电池供应不会成为掣肘储能行业发展的短板。华雄预测:这是一个市场博弈的过程,储能电池供不应求是阶段性的,电池绝对产能充足,随着大量新增产线达产,预计明年供应短缺问题将得到缓解。
 
五、系统集成商大都提前锁“芯”
对于行业内出现这种论调,严格意义上来讲,由于是受上游碳酸锂材料飙升等影响,电芯价格上涨,可能有一批小企业并非出于主动不想接单,更多是权衡了其中利弊,比如毛利不如意,或者加上电芯的报价让业主端不买账,接不到理想的单。而一批有实力的系统集成商,早就根据项目周期提前锁定了电芯产能,正在加速产能布局。新能源和储能行业前期绑定模式进一步深化。这种行业整合可以发挥出1+1>2的效应,一方面可以保证储能电池供应的稳定;另一方面也可以延伸业务圈层。
 
六、后语
华雄以为尽管储能订单迎来爆发的态势,但目前储能商业模式尚不完善。未来大力发展储能,还需在寿命与安全提升、成本降低、机制设计等方面持续开展工作,持续朝着高安全、长寿命、低成本的技术方向进行创新,同时创建能够合理评估储能系统价值并将成本疏导出去的电力市场机制,推动构建成熟的新型储能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