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TI推出一款可显著改进2.5 英寸小型显示器画质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 电源驱动器,从而可充分满足新型显示技术不断发展的需求。TPS65136 电源 IC 可支持用于移动电话、数码相机以及便携式媒体播放器等应用的有源矩阵 OLED (AMOLED) 显示器。 AMOLED 显示器支持每个像素点自发光,因而可实现极高的色彩饱和度、轻薄的外形设计、高对比度、快速的响应时间以及超低功耗等优异特性。TI的TPS65136 可通过提供正、负电压来管理 AMOLED 显示器的供电,而且与无源矩阵显示器相比还减小了对电流与电压的需求。 独特的转换器技术对 AMOLED 至关重要TPS65136的组件数量经过精简,仅需一个 2.2 ?H 电感即可生成双路输出,支持单电感多输出转换器技术,实现了高图像质量与更小外形的解决方案。该器件可通过降压-升压拓扑生成高达 4.6 V 的正电压与低至 -7 V 的可调负输出电压。此外,TPS65136 输入电压可高于或低于正输出电压,从而支持起始电压高达 4.8 V 的新型电池。 独特的转换器技术有助于实现出色的线路与负载调节,可在传输期间避免移动设备潜在的显示干扰。此外,该转换器还可在负载电流降低时减小交换频率,以保持整个负载电流范围的高效率。TPS65136 利用压控振荡器将转换频率保持在高于人耳感知的范围之上,从而避免了因陶瓷输出电容震动而造成的噪音。 价格与供货情况TPS65136 与 TPS65131 现已开始批量供货,可通过 TI 及其授权分销商进行定购。TPS65136 与 TPS65131 分别采用 16 引脚 QFN 封装,以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最早出现在1999年,当时,它被认为是平板显示领域的后起之秀、LCD的终结者,一定会成为各种应用的主角。但那时候评论人士就曾发出警告:OLED技术要到2002或2003年才能提升到可推出10英吋产品的水准。 但是随着时光飞逝到2008年,市场上却只有一款大于10英寸的OLED产品问世,且出货量相对很小,而且据说制造商是生产一台亏损一台。此外,OLED尚局限在若干小屏幕应用。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现在,索尼已经开始用一款11英寸的OLED电视进行试水,接下来,市场又会有怎样的演绎? 就OLED未能实现预期目标这点,行业内有两个最常提及的理由:其一,LCD一直在发展,其对更低成本更高性能的追求一直没有止步,但是无源OLED变得不那么有吸引力了。其二,有源矩阵(AM)OLED在AM电路、显示材料和构造,以及电路和显示交互等方面遭遇挑战。鉴于AM LCD的进展,清除AM OLED发展障碍并实现合理制造良率所需的投入似乎无法获得预期回报。 据研究公司DisplaySearch副总裁Barry Young介绍:“在2004、2005年‘寒流’来临之前市场上大约有15家左右的无源OLED厂商,但是退市潮过后,市场上仅存活了寥寥无几的几家。幸存的公司包括:铼宝科技(RiTDisplay)、TDK、先锋(Pioneer)、悠景科技(Univision)和Samsung SDI等。直到2007年秋天,Samsung SDI才第一次将AM OLED大批量投产,现在,其每月可出货几十万片2英寸大小的产品。台湾奇晶光电(CMEL,几万片)和索尼(几千片)这
              近日,索尼公司将开始全彩色发光二极管(以下称 OLED)显示设备的大规模生产,这种显示设备将首先用于索尼 CLIé‘PEG-VZ90’个人娱乐手持设备(也于今日向日本市场发布)。 OLED 是一种自发光显示设备,不要求背光,具备高对比度,快速响应速度和很大的观测角度,所有这些都集成在比现有的液晶显示模块更小的体积之内。为了增强这种显示设备,索尼采用了自己独特的“Super Top Emission”技术,以实现优越的亮度和更大的色彩范围。应用 OLED 可以实现以前只能在 CRT(阴极射线管)显示设备上看到的图象质量和清晰度。 这种新型3.8英寸(或9.7厘米)显示屏只有2.14毫米厚,它能够使用户在 CLIé VZ90 这样的移动产品上享受到各种高质量影像,比如电视节目和数字图象,而不会使用户的视觉感受打折扣。 关键特性 1. “Super Top Emission”技术 顾名思义,“Super Top Emission”技术是从有机材料的上边发光,可实现每平米 150cd 的亮度。同时,通过优化每个 RGB 原色有机层的厚度,索尼实现了反射光的多次干涉 (multi-interference)。另外,通过采用能达到高纯度颜色发射的孔穴多反射干涉结构,可实现和 CRT 相当的亮度和广泛的色彩范围。 2. 卓越的反应速度、观测角度和对比度 由于 OLED 使用的是自发光有机材料,因此它具备优越的响应速度,
新闻资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是一种基于有机半导体材料制作的发光器件。其结构主要由发光层、电荷输运层和CY7C65630-56LTXC电子传输层组成。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低电压驱动、高亮度、大视角、快速响应和薄型柔性等优点,因此在显示技术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在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方面:1. 光电特性:选择合适的有机半导体材料,以实现高效的电荷注入和载流子传输,提高发光效率和亮度。常用的有机分子材料包括小分子有机物和聚合物材料。2. 发光层设计:发光层是实现电荷复合并发出光的关键层。可以通过调整材料的能带结构和厚度来控制发光颜色、效率和亮度。常用的发光层材料有有机分子材料和聚合物材料。3. 载流子输运层设计:通过选择合适的有机半导体材料作为电荷输运层,提高电荷的注入和输运效率。常用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包括碳化物、氮化物和氧化物。4. 电极材料选择:选用透明导电氧化物(ITO)作为阳极,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中起到电子注入层的作用。在阴极方面,可以选择铝、钙等金属材料。5. 封装技术:采用合适的封装技术,如无框封装、柔性封装等,保护有机发光二极管内部结构,降低湿氧敏感性,并实现薄型、轻型、柔性等特性。需要注意的是,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设计过程中还会涉及材料选择、电子与光学模拟、器件结构优化、导电层和缓冲层设计等多个方面的问题。此外,还需要进行相关的电性能、光学性能测试和寿命评估,以提供性能稳定、寿命长的产品。总之,有机发光二极管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材料选择、电子与光学设计、封装技术、性能测试等方面的问题,以实现高亮
在国际信息显示学会(Society for Information DISPLAY,SID)2017年会上,三星显示器公司发布了世界首款对角线尺寸为9.1英寸的可伸缩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显示器。这个屏幕可以伸缩向上或向下。换句话说,它的形状可以凸起或者凹陷达到12毫米,如下图所示。这个面板可以从中间往下按,然后它会回到原本的平面状态。这种伸缩是三维的,不同于现有的柔性显示器。 面板制造商们目前采用纤薄材料或结构来制造柔性显示器。例如,包括采用聚酰亚胺(polyimide)作为基板,采用氧化铟(ITO)作为电极,以低温多晶硅(LTPS)作为薄膜晶体管(TFT),以及其他多层有机和无机材料作为封装。在SID 2017年会上,三星显示器展示了可伸缩显示器的示意图,并且表示这种显示器可以变形呈现各种不同的形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面板厂商已经做出了许多努力,来发展可伸缩显示器相关技术。而让内部结构可以伸缩,这是成功的关键,而显示技术领域则专注于像素、电极、扩散膜、基板、TFT以及封装。为了生产可伸缩显示器,制造商们需要让电极以皱褶的形式排布。TFT通常会妨碍伸缩性,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使得实现伸缩性更加难度。基板和封装应该由弹性材料制成。 可伸缩显示器的制造工艺不同于平板显示器。特别是聚二甲硅氧烷(PDMS)、氧化锌(ZnO)和有机TFT这样的材料,他们都是必需的材料,但对于面板制造商来说都还不太熟悉。在可伸缩显示器发展初期,虽然采用了一些新技术,但制造工艺上的变化似乎没有那么大。然而,在显
全世界每年都消耗巨大数量的电能。在全部的电能消费中,照明用电能占到了总电能产量的 20% 。荧光灯和白炽灯是使用最普遍的传统照明光源,照明用电能的 40% 被它们消耗掉了。白炽灯把 90% 的电能变成了热能,荧光灯的表现好些,它把消耗掉的电能的 70% 转换成了光能。白炽灯和荧光灯的典型发光效率分别是 13-20lm/W 和 90lm/W [1] 。所以为了节省世界上的能源,一个办法就是找到传统光源的替代品。研究者们花了十多年时间研究具有更好的表现的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市场上早已经出现了由无机材料制作的红、绿、蓝及其其他颜色的发光二极管,它们广泛应用在交通信号灯、汽车尾灯及其其他一些小的应用当中。无机白光发光二极管也已经出现在市场上,不过它们的价格相对普通照明使用来说,还是比较高昂的。现在照明光源的一个新的竞争对手也已经来到了市场上,它就是基于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发光二极管。 在过去的十年中, OLED 在显示技术领域显示出了可以与液晶相比的强大的竞争力。自从 1987 年在 tris (8-hydroxyquinoline) aluminium (Alq3)[2] 和 1990 年在 poly(p-phenylene vinylene) (PPV)[3] 中发现高效的电致发光以来, OLED 成为了最吸引人的显示技术。它具有制备简单、响应时间短、高亮度、宽视角、低驱动电压、最有可能应用到柔性衬底上和全彩显示等优点。 OLED 显示具有耐用、高效、可以制备到柔性衬底上的优点,例如塑料和纸张的表面,制备出的显示屏可以被弯曲或卷起。与液晶不同的是, OLED是自发光,无需背光,这使 OL
全球领先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技术创新厂商LGDisplay今日宣布,首次成功开发出全球最大的55寸的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这款55寸超大面板的诞生标志着在推动OLED电视普及化进程方面,LGDisplay不仅做出了卓著的技术贡献,而且将大尺寸AMOLED面板的生产成本LFA3012B0836B025控制在更合理的水平。 “定义和领导新兴面板市场是我们的一贯目标,”LGDisplayCEO及执行副总裁韩相范博士表示,“尽管OLED技术一直被视为电视显示技术的未来,但却一直受到高成本和小尺寸问题的限制。现在,我们的55寸OLED电视面板已经成功的突破了这些障碍。” 超薄设计中的优越画质 由于具有超高的反应速度,LGDisplay55寸OLED电视面板展现给观众的是无重影的超高画质,而且拥有超过100,000:1的高对比度以及更宽的色域,远比LCD面板的性能更加出色。OLED是一种可以控制象素的技术,不同于LCD面板采用的液晶技术。新的技术允许发光二极管本身进行发光,这成功地将电子信号的反应速度提升,是液晶技术的上千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环保理念也更深地融入到LGDisplay55寸液晶屏的技术当中。相比于背光源必须持续打开的LCD面板,OLED面板支持二极管进行关闭与打开状态的切换,因此OLED的能耗远低于传统的液晶面板。 由于不需要专门的光源,LGDisplay的55寸OLED面板比一支5毫米钢笔还薄,而且比LCD面板更轻。面板的超轻薄结构让个性化设计元素的融入变为可能。 促进OLED电视进一步推广 业内观察者预期OLED将成为电视显示技术的未来,但是迄今为止,该技术
据韩联社报道,三星SDI 27日表示,采用低温多晶硅(LTPS:Low-Temperature Poly-Si)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开发出31英寸能动型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AM LED)。 三星SDI透露,其31英寸面板原型厚度仅为4.3毫米,相当于普通液晶面板的十分之一,而耗电量还不到32英寸液晶面板的一半;生命周期约为3.5万小时,在现有AM-OLED中性能最高。 11月,索尼的11英寸OLED电视刚刚上市销售,此前,索尼还展示了27英寸OLED电视的原型。三星31英寸OLED面板的杀入将使得OLED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升级。 三星SDI拒绝透露31英寸OLED电视的量产时间,仅透露三星电子将在明年1月召开的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上展出31英寸OLED电视的原型。 此外,三星SDI公司AM-OLED业务负责人Yoo Eui-jin还透露,公司将在明年量产14英寸面板,多家公司已有意采购,但他拒绝公布名单。 OLED是一种基于有机发光材料与有机结构的先进显示技术。这种技术采用前所未有的轻薄设计,以达到高质量的显示效果。同时,有OLED还能提供更高的对比度、亮度、全色彩再现范围和快速反应时间,以实现更佳的画质。OLED显示器依驱动方式分为被动式(即PM-OLED)与主动式(即AM-OLED)。由于AM-OLED耗电量相对较少,画面更鲜艳,因此受到很多面板厂商的青睐。 目前,一些高端手机和媒体播放器已在采用小型AM-OLED显示屏,但大尺寸的显示屏在制造上存在技术困难,而且难以控制成本。正因如此,索尼11英寸OLED电视的出货量每个月控制在2千台左右。而本月初,东芝因
"通用电气全球研究",一个通用电气和通用电气消费者与工业的研究集中组织,宣布他们已成功示范世界第一批卷绕式制造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照明设备。公司说,这次成功的展示对以后制造有机发光二极管和其他各种远低于现在所需成本的高性能有机电子产品来说,是很关键的一步。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结构是薄薄的有机材料介于在两个电极,通电的时候便会发出光。通用电气发言人说他们就代表了下一次照明产品的革命,加上他们广为人知的设计能力,将会为人们提供一个完全不同的家居照明和商业照明方式。而且,有机发光二极管在用更少的电照明今天市面上的传统的照明产品的同时,还有可能大大提高照明产品的的效率水平及其环境绩效。 通用电气有机电子高端科技项目的经理安妮·杜格(Anil Duggal)说:“研究人员长久以来一直梦想有机发光二极管像卷绕式加工那样使用一部报纸印刷机。现在,事实证明了这是可以的。照明的商业应用要求低生产成本,这个展示就是我们在发展低成本有机发光二极管照明设备路上的最重要的一座里程碑”。 杜格接着说到:“除了有机发光二极管,这个技术同样可以更广泛的影响到其它有机电子设备的制造,比如说有机光电到太阳能的转变的设备,感应器和滚动显示设备。” “今天,由于商业需要,建筑师,照明设计师和大家对发展越来越节能的照明的兴趣,以及已经大大拓展的照明设计能,意味着商业化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照明进入我们的视野的一天指日可待。”通用电气的配电和照明的消费和工业的副总米歇尔·培特说:“在我们能让消费者普遍用上合格的有机发光二级产品前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现在更趋向预想有机发光二级产品成为另一通用电气的高效产品,像发光二极管,荧光和卤素产
日本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可以将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发光效率提高两倍以上,这将有助于加速 OLED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目前,OLED发光效率一般在20%左右。一些专家认为,如果OLED发光效率提高,并且制造成本大幅降低,未来OLED电视将有机会取代液晶电视和去年 迅速兴起的LED(发光二极管)电视,成为市场主流。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和新日本石油公司的研究人员提出,可以通过改变OLED内部材料的表面结构,来达到提高OLED发光效率的目的。OLED通常采用一层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加玻璃基板制作而成,有机材料涂层上方有一层金属电极。当电极加上电压,有机材料涂层便有电流通过从而发光。 研究人员说,由于玻璃和有机材料涂层对光的折射问题,OLED发光效率通常不高。他们的技术关键就在于把有机材料涂层和电极表面加工成细小的褶皱状,从而提高了OLED发光效率。 在实验中,东京工业大学教授竹添秀男等人将有机材料涂层和电极表面做成凹凸不平的褶皱状,结果OLED发光效率能够提高到原有水平的2.9倍左右。 这项研究发表在22日出版的英国《自然·光子学》杂志上。
台湾清华大学材料系教授周卓辉日前表示,成功研发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类太阳光色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周卓辉表示,研究团队的创新方法与所制作的类太阳光组件,一投稿就获准刊登在国际著名的应用物理快讯期刊上;这项发明将一举改写人类用电照明200年来的照明史,可发出像太阳的自然光色和色温。这项发明,是人类首次发现一颗结构件简单的OLED,可以发出十分接近日光的光色,透过简单的电压改变,可以获得2300到8200K(绝对温度)的色温变化,涵盖了日出的3000K、日落的2500K、也涵盖了晴天正午的5500K、阴天正午的6500K、甚至涵盖北欧的蓝天8000K。 这项发现将改写人类的照明史,对于冬天或长期无阳光照射的地区,如北欧,将有重大帮助,尤其体认到当地人因为长期照不到日光,而发生严重忧郁甚至自杀,更可以感受到这项发明的重要。根据国际著名期刊评审的观察,这项发明将引起物理、工程、照明、摄影、心理等领域的重视。 该项研究成果已获国际期刊“应用物理快讯(APL)”刊载,并已在台湾、美、欧洲、日、韩等地申请专利新发明专利中。周卓煇团队表示,目前全球只有日本三菱重工等公司投资的 Lumiotec公司所推出的白光Oled产品量产,但该照明仅有单一色温,只能在室内呈现“白天阴天”感觉。 周卓辉还指出,OLED是平面发光,不同于传统灯泡或现代LED都只是点光源,而日光灯也只是线光源;另外,OLED也是美丽的冷光,不像灯泡会发热、发烫,浪费冷气电源|稳压器|稳压器;而且OLED可以制作于塑料薄片上,使照明光源可以像壁纸般随意张贴,加上自然光源等色,将使OLED成为未来极致高质量照明目标的
7月15日,台湾清华大学材料系教授周卓辉今天表示,成功研发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类太阳光色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周卓辉表示,研究团队的创新方法与所制作的类太阳光组件,一投稿就获准刊登在国际著名的应用物理快讯期刊上;这项发明将一举改写人类用电照明200年来的照明史,可发出像太阳的自然光色和色温。这项发明,是人类首次发现一颗结构件简单的OLED,可以发出十分接近日光的光色,透过简单的电压改变,可以获得2300到8200K(绝对温度)的色温变化,涵盖了日出的3000K、日落的2500K、也涵盖了晴天正午的5500K、阴天正午的6500K、甚至涵盖北欧的蓝天8000K。 这项发现将改写人类的照明史,对于冬天或长期无阳光照射的地区,如北欧,将有重大帮助,尤其体认到当地人因为长期照不到日光,而发生严重忧郁甚至自杀,更可以感受到这项发明的重要。根据国际著名期刊评审的观察,这项发明将引起物理、工程、照明、摄影、心理等领域的重视。 该项研究成果已获国际期刊“应用物理快讯(APL)”刊载,并已在台湾、美、欧洲、日、韩等地申请专利新发明专利中。周卓煇团队表示,目前全球只有日本三菱重工等公司投资的Lumiotec公司所推出的白光Oled产品量产,但该照明仅有单一色温,只能在室内呈现“白天阴天”感觉。 周卓辉还指出,OLED是平面发光,不同于传统灯泡或现代LED都只是点光源,而日光灯也只是线光源;另外,OLED也是美丽的冷光,不像灯泡会发热、发烫,浪费冷气电源|稳压器;而且OLED可以制作于塑料薄片上,使照明光源可以像壁纸般随意张贴,加上自然光源等色,将使OLED成为未来极致高质量照明目标的最佳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软性显示器研究中心 (FDC) 和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近日宣布推出第一款将直接在DuPont Teijin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 基板上生产的a-Si:H 主动式矩阵软性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这款4.1吋单色 1/4视频图形数组 (QVGA)显示器采用了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的磷旋光性有机发光二极管(PHOLED)技术和材料,以及FDC的专属黏合-去黏合生产技术,代表了软性有机发光二极管迈向可制造解决方案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软性发光二极管主要是针对一些需要更耐用显示器的军事和商业应用所设计。透过Universal Display的磷旋光性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与材料,新的显示器能够在极低的耗电之下,享有和传统显示器同等的亮度。其它技术的优势包括由于产生较少热能导致的较低作业温度、更容易驱动、更长的电池寿命,以及更稳定的晶体管。 “作为软性显示器研究中心的创始成员,Universal Display 非常欣慰能看到透过我们的合作关系所带来的显著进展。”Universal Display的策略产品开发副总裁Mike Hack表示。“软性显示器研究中心和Universal Display 共同证明了可以加速在塑料基板上产生新软性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技术途径。” “软性AMOLED技术的发展让业界拥有一个扎实的基础作为起点,进而迈向软性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造、量产和商业化。”软性显示器研究中心的工程总监Shawn O’Rourke表示。“我们透过本中心的制程直接在塑料基质上制造机能
最新一期的美国《应用物理杂志》刊登了一项来自中国科研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科学家开发出的一种制造成本较低、发光效率高的叠层型有机发光二极管。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是一种薄膜发光二极管(LED),它的发射层是一种有机复合物。这些器件的加工相比传统的LED成本低很多,它既可以用作电视屏幕、计算机显示屏|显示器件、便携式系统的显示屏,也可以用于照明设备等。相比传统的LCD显示,Oled显示的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它不需要背光,这意味着它需要的电流较小,用同样的电池它能够工作的时间更久,可以广泛地用于小的便携式设备,这些设备大多都采用单色的、低分辨率的显示屏以降低功耗。 有机发光二极管被认为是未来最重要的平板显示技术之一,在背景光源和照明领域也显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成为当今热门研究领域。通过自身的努力,中国科研工作者在该领域目前已经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 发光二极管是半导体二极管的一种,可以把电能转化成光能,在日常生活中已有广泛应用。与白炽灯相比,发光二极管具有工作电压和电流小、抗冲击性能好、寿命长等特点。但发光二极管一般由无机半导体材料如镓、砷、磷等制成,工艺复杂,成本较高。此外,普通无机发光二极管为点光源,较难应用于大面积并需要高分辨率的组件,并且不可能做得很薄。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马东阁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类似于塑料的碳基有机材料制成了有机发光二极管,其加工比较简单,成本较低,而且这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光源面积较大的面光源。 实验结果还表明,这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只需要单发光层就能实现高效率,而不需要多个复杂的发光层;把单元有机发光二
最新一期的美国《应用物理杂志》刊登了一项来自中国科研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科学家开发出的一种制造成本较低、发光效率高的叠层型有机发光二极管。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是一种薄膜发光二极管(LED),它的发射层是一种有机复合物。这些器件的加工相比传统的LED成本低很多,它既可以用作电视屏幕、计算机显示屏|显示器件、便携式系统的显示屏,也可以用于照明设备等。相比传统的LCD显示,Oled显示的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它不需要背光,这意味着它需要的电流较小,用同样的电池它能够工作的时间更久,可以广泛地用于小的便携式设备,这些设备大多都采用单色的、低分辨率的显示屏以降低功耗。 有机发光二极管被认为是未来最重要的平板显示技术之一,在背景光源和照明领域也显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成为当今热门研究领域。通过自身的努力,中国科研工作者在该领域目前已经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 发光二极管是半导体二极管的一种,可以把电能转化成光能,在日常生活中已有广泛应用。与白炽灯相比,发光二极管具有工作电压和电流小、抗冲击性能好、寿命长等特点。但发光二极管一般由无机半导体材料如镓、砷、磷等制成,工艺复杂,成本较高。此外,普通无机发光二极管为点光源,较难应用于大面积并需要高分辨率的组件,并且不可能做得很薄。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马东阁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类似于塑料的碳基有机材料制成了有机发光二极管,其加工比较简单,成本较低,而且这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光源面积较大的面光源。 实验结果还表明,这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只需要单发光层就能实现高效率,而不需要多个复杂的发光层;把单元有机发光二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OLED是一种薄膜多层器件,由碳分子或聚合物组成。它们的构成是:1)金属箔、薄膜或平板(刚性或弹性)平台;2)电极层;3)活性物质层;4)反电极层;5)保护层。至少一个电极必须是透明的,具体见图 4.2 OLED器件有宽泛的发射光谱,这给OLED带来一个强于LED的优点,能通过细微改变器件的化学组成来调谐OLED的发光波长峰值。因此在OLED中能够轻易得到高质量的白光,预计未来白光质量将进一步改善。 OLED技术是一种新生的照明技术,目前处于关键的发展阶段。虽然目前只有Oled显示实现了商业化,行业专家认为,假如没有大量资本注入,2015年之前这种照明技术是无法实现商业化的。目前其他国家正在支持这方面的研发,假如美国政府支持OLED研发的话,OLED在美国的商业化可能会加快。 虽然现在这方面的工作很多都处于探索阶段,还远没有到商业化的程度,目前的研究由研究机构和学术界来引导。举个例子,比如:通用电气的SSL部、欧司朗和飞利浦电子等。目前最好的OLED器件的效率为102 lm/W。
日前,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制造成本较低、发光效率高的叠层型有机发光二极管。美国新一期《应用物理杂志》刊登了该研究成果。 发光二极管是半导体二极管的一种,可以把电能转化成光能,在日常生活中已有广泛应用。但发光二极管一般由无机半导体材料如镓、砷、磷等制成,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马东阁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类似于塑料的碳基有机材料制成了有机发光二极管,其加工比较简单,成本较低,而且这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光源面积较大的面光源。 实验结果还表明,这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只需要单发光层就能实现高效率,不需要多个复杂的发光层。而且有机发光二极管在成本、发光模式等方面优势明显,在照明、显示器背光源等领域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据台湾媒体报道,某显示器市调机构估计,到2015年时,全球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产值将达到60亿美元,年复合成长率达40%,相较同期间整体平面显示器产值复合成长率仅3%。 在Oled产品中,看好主动矩阵OLED(AMOLED)未来发展潜力,预估AMOLED产品产值将在今年下半年即超过被动矩阵OLED(PMOLED)产品的产值。 去年全球Oled显示器产值约5.91亿美元,占全球整体平面显示器产值比重不到1%;预估到2015年时,OLED产品产值占整体平面显示器产值比重将提高到5%。 即使去年全球经济景气表现欠佳,但AMOLED产值仍较前年成长110%,表现相当突出。 反观PMOLED产品产值则呈逐步衰退,据统计,PMOLED的产值在2006年达到4.5亿美元的高峰,到2007年时产值滑落到3.9亿美元,2008年产值再衰退到3.7亿美元。 OLED显示器有诸多优点,例如发光效率高以及较一般显示器更轻薄,且对应用在软性显示器及透明屏幕显示上具有利基,如果厂商能将OLED技术与触控屏幕结合,市场机会将更大。 不过,OLED产品也有些缺点有待改进,例如生产成本偏高、不利大量生产,以及持续维持发光效率、面板尺寸放大后的发光均匀性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