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概览 无线通信技术得益于其自由灵活、分布式能力、及低成本等优势,其应用无处不在。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逐渐成为下一波无线技术,支持在大面积的实体系统中实现分布式测量。通过WSNs,您可以更高效地分析从雨林、河流三角洲到桥梁、建筑的健康及安全。WSN由空间分布的测量设备组成,通过传感器来监测物理及环境条件。除了众多无线测量节点,WSN系统还包括网关,用于收集数据并提供与PC或嵌入式控制器主机应用程序的连接。 为了有效使用这项潜力巨大的技术,首先必须克服相关问题所带来的挑战,如配置及管理数据采集、有效分析采集数据、存储数据用于进一步分析、将数据显示于用户端的有效方法。工程师和科学家在过去20年内通过NILabVIEW应对上述挑战,LabVIEW是一款图形化编程环境,用于采集、分析、显示数据。多年来,LabVIEW还添加了实时系统编程,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ARM微处理器等能力。现在,通过LabVIEW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模块先锋,用户可以使用LabVIEW直观的图形化编程方法来编程NIWSN节点。最终获得的嵌入式软件能帮助用户延长电池寿命,实现自定义分析,并通过嵌入式决策缩短响应时间。 目录 使用图形化编程快速开发的优势 延长电池寿命 实现自定义分析 通过嵌入式决策缩短响应时间 降低成本并提高性能 使用图形化编程快速开发的优势 对无线传感器节点编程传统上是需要具有嵌入式系统的知识,还要能够理解供应商所选用的特定的基于文本的编程语言。通过LabVIEWWSNPioneer,您可使用相同的已成为工业开发采集、处理数据应用标准的图形化编程方法来向NI无线传感器节点添加智能
无线传感器网络综合了传感器技术、遥测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等。它是一种特殊的无线自组织网络,由成千上万的具有感知和路由功能的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能够协作地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各种环境对象的信息,将其通过多跳转发传送回主机进行分析、处理。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将在国防军事、反恐抗灾、环境监测、交通管理、工程安全和医疗卫生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1]。 本文在简要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体系结构的基础上,从实际应用考虑,设计了一种基于MSP430F1611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详细介绍了节点的硬件设计方案。 1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体系结构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是网络的基本单元,节点的稳定运行是整个网络可靠性的重要保障。在不同应用中,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组成不尽相同,但都由数据采集模块(传感器、A/D转换器)、数据处理模块(微处理器、存储器)、数据传输模块(无线收发器)和电源模块(电池、DC/DC能量转换器)四部分组成[2]。被监测物理信号的形式决定传感器的类型,处理器通常选用嵌入式CPU,数据传输模块主要由低功耗短距离的射频收发器组成。因为需要进行复杂的任务调度与管理,需要一个微型化的操作系统,UCBerkely为此专门开发了TinyOS操作系统。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组成如图1所示。 2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硬件设计 为了实现对温度、湿度、光等多种物理信息的精确采集,并将采集信息进行采样、数模转换,以及根据应用需求进行相应的处理,把处理后的信息通过多跳转发传送回PC机进行处理;同时为了满足节点寿命和工作性能的要求,综合考
ABI Research的报告,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市场目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从2007年开始应该逐渐展现其真正的潜力。许多WSN系统芯片被封装在模块之中,这些模块可能含有额外的电路、堆叠网络层软件和天线。OEM可以利用这些器件使其产品支持WSN,而不必对射频工程了解太多,也不需要进行广泛的测试。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许多器件使用的正是符合IEEE 802.15.4物理射频标准的芯片,包括ZIGBEE协议,以及类似的、与之构成竞争的Zensys公司的Z-Wave和SmartLabs公司的Insteon,这三种技术都争相打入住宅无线传感器网络,争夺对家庭自动化市场的控制权。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未来ZigBee解决方案将是整合度更高的单芯片方案。 家庭自动化是一个新兴市场,非常适合ZigBee应用。“家庭自动化是一个热门话题,人们希望有一种通用监控解决方案,ZigBee技术可能是最佳选择,ZigBee标准已经定义了针对照明设备和电器的协议,供开发者生产产品和解决方案。该市场规模巨大,可能包括万能遥控器制造商,以及灯和传感器等终端产品的制造商。” 飞思卡尔半导体无线及移动系统部市场经理邝景亮接受采访时说。此外,我们还将看到上千个新的应用机会,在应用不断扩大的同时,市场也对于ZigBee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更紧凑的SoC综合方案、更容易的开发环境、超过500个节点的网状网络支持、提升到20年以上的超长电池寿命以及安全因素等。ZigBee兼容的产品能在全球各地运行在无需授权的频带,包括2.4GHZ(全球)、9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降低修路资金投入,减少车辆延误,节能减排,建设和谐的交通环境,设计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现有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主要分为两类:定时控制和感应式控制。定时控制不能根据车辆的流量自适应地动态调节延时时间,可能会造成车辆延误时间长及不必要的拥塞等情况:感应式控制可以根据车流的状态采用不同的控制模式,但目前的研究大部分只能单独地控制某一点,并不能实时、多点、联测、联动的控制。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的智能交通控制,利用传感器节点采集交通信息,智能交通控制终端根据采集到的交通信息,选择合适的路口控制模式,调整各交叉路口的绿信比,协调干线各路口周期的确定和各路口之间的相位差,自适应地控制车辆通行时间,从而保证车辆通行质量,实现交通信号控制的智能化、网络化。直线位移传感器一、路口控制模式直线位移传感器 传统的路口控制模式是定时控制,先进的路口控制模式有模糊控制、绿波带模式、夜间模式和急停模式。模糊控制模式是根据随机的车辆流量智能完成模糊增减交通信号控制时间。绿波带模式在单向车辆高峰期时,将各个路口间红绿灯起始点亮时间延宕一定量来保证车辆一路畅行。夜间控制模式可在夜晚车辆流量为零负荷的状态使用,仅使用黄灯警示开车司机,减少能源和时间的消耗。急停模式可为紧急车辆开辟通行空间,在紧急车辆方向开启绿灯,别的方向开启红灯。本设计提出在不同的时段采用不同的控制模式,在9:00~11:30,14:30~17:30和20:30~24:00时段采用模糊控制模式;在5:30~9:00,11:30~14:30和17:30~20:30时段采用绿波带模式;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由一些独立、完全嵌入式操作的小体积低功耗节点组成,这些节点能够检测来自目标环境的数据或控制目标环境,并且相互间通过无线方式通信。检测和控制是通过互连着的传感器和激励器完成的,而这些传感器和激励器或通过远程、或通过嵌入式应用程序进行管理。这些节点的数量从十几个到数千个不等,一个典型系统由数百个分布于整座大楼或室外空间的节点组成。 许多无线传感器网络采用私有标准实现无线组网,但最近的趋势是逐渐向标准化的低功耗无线通信发展。基于著名的802.15.4规范的ZigBee就是一种用于无线检测和控制的标准。虽然802.15.4文档仅描述了协议的PHY和MAC层,但基于802.15.4构建的ZigBee还提供网络和应用层规范。 ZigBee具有许多优点,包括可以实现多跳路由和数据发送的网格协议、安全规范和针对应用层互操作性的整套参数设置。总之,ZigBee向嵌入式应用开发人员提供了管理网络以及连接其它节点的更高抽象层次。 虽然本文主要讨论的是ZigBee,但其中许多观点和结论同样也适用于采用802.15.4 MAC和PHY的其它标准。为了避免出现混乱,后文假设我们的目标设计涉及的是使用网格路由协议、802.15.4兼容调制方案和介质访问协议的多跳网络。本文还假设读者对ZigBee和802.15.4规范已有基本了解。 网络组织和规模 网络组织和规模也许是最重要的设计选项,它往往对接下来的设计过程起着告知和指导作用。它还有约束作用,因为大型网络通常更难设计和维护。幸运的是,如今已经有方法能轻松实现和维护非常大的网络。 目前最先进的ZigBee网络规模在300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由一些独立、完全嵌入式操作的小体积低功耗节点组成,这些节点能够检测来自目标环境的数据或控制目标环境,并且相互间通过无线方式通信。检测和控制是通过互连着的传感器和激励器完成的,而这些传感器和激励器或通过远程、或通过嵌入式应用程序进行管理。这些节点的数量从十几个到数千个不等,一个典型系统由数百个分布于整座大楼或室外空间的节点组成。 许多无线传感器网络采用私有标准实现无线组网,但最近的趋势是逐渐向标准化的低功耗无线通信发展。基于著名的802.15.4规范的ZigBee就是一种用于无线检测和控制的标准。虽然802.15.4文档仅描述了协议的PHY和MAC层,但基于802.15.4构建的ZigBee还提供网络和应用层规范。 ZigBee具有许多优点,包括可以实现多跳路由和数据发送的网格协议、安全规范和针对应用层互操作性的整套参数设置。总之,ZigBee向嵌入式应用开发人员提供了管理网络以及连接其它节点的更高抽象层次。 虽然本文主要讨论的是ZigBee,但其中许多观点和结论同样也适用于采用802.15.4 MAC和PHY的其它标准。为了避免出现混乱,后文假设我们的目标设计涉及的是使用网格路由协议、802.15.4兼容调制方案和介质访问协议的多跳网络。本文还假设读者对ZigBee和802.15.4规范已有基本了解。 网络组织和规模 网络组织和规模也许是最重要的设计选项,它往往对接下来的设计过程起着告知和指导作用。它还有约束作用,因为大型网络通常更难设计和维护。幸运的是,如今已经有方法能轻松实现和维护非常大的网络。 目前最先进的ZigBee网络规模在300到
本文介绍了ZigBee的协议框架、各层的功能及ZigBee无线网络的组成,阐述了基于Ember公司EM250片上系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解决方案,对系统的硬软件组成及设计进行了仔细的说明。 ZigBee协议框架 ZigBee协议是一种低成本、低功耗、低速率嵌入式设备互相间及与外界网络通信的组网解决方案,它是ZigBee联盟基于IEEE 802.15.4技术标准物理层和媒体访问控制层(MAC层)协议对网络层协议和API进行标准化而制定的无线局域网组网、安全和应用软件方面的技术标准。 ZigBee协议栈结构如图1所示 ZigBee协议物理层和媒体访问控制层采用了IEEE 802.15.4 2003协议规范物理层无线频段为全世界通用的。2.4GHz、欧洲适用的868MHz、美国适用的915MHz,使用直接序列扩频技术,提供27个信道,20Kb/s、40Kb/s、250Kb/s三种数据速率用于数据收发物理层功能包括了激活和休眠射频收发器、信道能量检测、信道接收数据包的链路质量指示、空闲信道估、收发数据等。 图1 ZigBee协议栈结构 ZigBee的MAC层负责设备间无线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护和结束,确认模式的数据传送和接收,采用载波侦听多址/冲突避免接入方式,数据包的最大长度为127字节,每个数据包均由头字节和16位CRC校验值组成。 网络层为ZigBee协议栈的核心部分,实现节点接入或离开网络、路由查找及传送数据等功能,支持星形、树形、网络三种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根据具体的ZigBee应用来选择节点按功能分为全功能设备(FFD)、简化功能设备(RFD)、协调器(ZCRD)和路由器,
摘要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采用电池供电,放置在没有基础结构的地方,节点的通信能力十分有限。这就要求传感器节点具有自组织的能力,自动形成转发监测数据的多跳无线网络。本文提出一种简单、易实现的自组织协议,选用MSP430F149单片机设计微型传感器节点,并实现了一种低功耗无线网络。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自组织协议 低功耗 引言 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1]。文献[2]给出一种传统的洪泛算法(Flooding),也是最早、最简单的路由协议。节点以广播的形式发送消息,接收到消息的节点再以广播形式转发数据包给所有的邻节点,这个过程重复执行,直到数据包到达目的地或者达到预先设定的最大跳数。文献 [3]提出了最具代表性的层次型自组织算法(LEACH,Low Energy Adaptive Clustering Hierarchy)。LEACH是MIT的Heinzelman等人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的低功耗自适应聚类路由算法,主要通过随机选择聚类首领、平均分摊中继通信业务来实现。文献[4]给出以数据为中心的自组织算法SPIN(Sensor Protocols for Information Via Negotiation)。它的主要思想是通过高层的描述方式——元数据来命名传感数据。在发送真实的数据之前,传感器节点广播采集数据的描述信息元数据,当有相应的请求时,才有目的地发送数据信息。这些研究均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组织算法上取得进展,但是,Flooding存在消息“内爆”和“重叠” 的缺陷;LEACH的动态分簇带来了拓扑变换和大量广播这样的额外开销;SPIN中的元数据没有统一的形式
1、引言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得益于微机电系统以及处理器、存储技术的发展,这些发展使得制造低功率、微体积、低成本的微传感器节点逐步成为现实。无线传感器网络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各个节点能够协同地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网络分布区域内的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并将处理后的信息传送到需要这些信息的用户(观察者)。 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可快速部署、可自组织和高容错性的特点,因此非常适合在军事上应用。比如通过飞机将传感器节点撒播在战场上,可以组成网络对战场中化学武器的使用、敌方车辆和士兵的运动进行及时的监测和报告。同时,无线传感器网络对于比较恶劣的环境和人不宜到达的场所也非常适用,比如荒岛上的环境和生态监控,原始森林的防火和动物活动情况监测,污染区域以及地震和火灾等突发灾难现场的监控。另外,它还可用于城市的交通监测,医疗机构的病员及环境监测,大型车间原材料和仓库货物进出情况的监测,以及机场、大型工业园区的安全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使人们在任何时间、地点和任何环境条件下获取大量信息。因此,这种网络系统可以被广泛地应用于国防军事、国家安全、环境监测、交通管理、医疗卫生、制造业、反恐抗灾等领域。可以说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信息感知和采集的一场革命,是21世纪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2、无线传感器网络 在讨论无线传感器网络之前,有必要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成和协议框架。典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如图1所示。 图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典型结构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协议框架如图2所示,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0 引言 基于IEEE802.15.4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由于廉价、简单、低功耗、低数据传输速率(250Kbit/s)以及工作在免申请的ISM(工业、科学和医疗)频段的特点[1],将在自动控制、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选用了Helicomm公司新推出的IP-link1200模块搭建了一个验证系统,实现了对目标点温度指标与湿度指标的实时监测控制功能。 1 验证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无线传感器网络采用大量具有多功能多信息信号获取能力的传感器,利用自组织无线接入网络与传感器控制器连接,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典型的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无线传感器节点经多跳转发,通过网关接入网络,在网络的任务管理节点对传感器信息进行管理、分类、处理,再把传感器信息送给终端用户[2]。 与传统Ad hoc网络相比,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一些明显特征: a)以数据为中心,以无连接方式传输数据; b)网络的拓扑结构变化不大,主要是旧节点的离开和新节点的加入; c)网络结点密度高,传感器节点数量众多,单位面积拥有的节点数远远大于传统的Ad hoc网络; d)传感器节点由电池供电,节点能量有限; e)网络还应该具有容错能力[3]。 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IEEE802.15.4满足OSI-RM(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标准,定义了MAC(媒体接入控制)层和PHY(物理)层协议]1]。Zigbee是全球许多家公司组成的一个产业联盟,它定义了一组基于IEEE802.15.4的有关组网、安全和应用软件方面的技术标准,我们搭建的系统符合Zigbee联盟的规定,而Zigbee的MAC
摘要 无线传感器网络因其巨大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体系结构,分析比较了国内外当前典型的硬件平台,重点讨论了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常用的处理器、射频芯片、电源和传感器各自的优缺点,并详细比较了目前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无线通信技术。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硬件平台 低功耗 无线通信 引 言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l Network)是一种由传感器节点构成的网络,能够实时地监测、感知和采集节点部署区的观察者感兴趣的感知对象的各种信息(如光强、温度、湿度、噪音和有害气体浓度等物理现象),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后以无线的方式发送出去,通过无线网络最终发送给观察者。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军事侦察、环境监测、医疗护理、智能家居、工业生产控制以及商业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传感器网络中,传感器节点具有端节点和路由的功能:一方面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另一方面实现数据的融合和路由,对本身采集的数据和收到的其他节点发送的数据进行综合,转发路由到网关节点。网关节点往往个数有限,而且常常能量能够得到补充;网关通常使用多种方式(如Internet、卫星或移动通信网络等)与外界通信。而传感器节点数目非常庞大,通常采用不能补充的电池提供能最;传感器节点的能量一旦耗尽,那么该节点就不能进行数据采集和路由的功能,直接影响整个传感器网络的健壮性和生命周期。因此,传感器网络主要研究的是传感器网络节点。具体应用不同,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设计也不尽相同,但是其基本结构是一样的。传感器网络节点一般由处理器单元、无线传输单元、传感器单元和电源模块
使用诸如ZigBee等协议的低功率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工业过程控制领域新兴的最具有吸引力的技术之一,因为这些网络允许在信号场内布置计算能力,而以往这样做会因成本而受限。 因为新传感器节点价格低廉,只有以前的1/4,而且耗电很少(许多能用一节电池维持两年或更长时间),它们很自然地适合于工业设置内无法部署常规有线传感器的领域。 由于这些新型低功率传感器能随处可用,工业工程师预想了它们的应用,早期使用者也开始了与ZigBee和其它无线协议有关的试运行项目。然而,随着组织开始采用这些无线传感器和控制网络,两大重要的障碍也随之而来:部署无线传感器网络极度耗费时间,因为研制管理网络和元件的软件很复杂——尤其是工业设置内的应用,网络需要执行高级功能;而且领先的无线协议(如ZigBee/802.14.5、802.11g和802.11s等)不完全支持工业应用特定的技术需求。 这些挑战如此重大,以至于拖慢了部署计划,并且给最初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兴奋狂热迎头浇了一盆冷水。好消息是解决两大挑战的解决方案正在涌现——将这些令人沮丧的障碍物排除到部署上。本文接下来将花大量篇幅探讨这些挑战,并介绍组织如何利用最新的解决方案来克服这些拦路虎。 难以部署?为什么无线传感器和控制网络难以部署而且耗费时日有两大主要原因: “我怎么能得到讲同一语言的所有东西?”问题——无线传感器网络部署将原本设计不在一起工作的物体弄到了一块: a)传感器网络内的设备(如专有的ZigBee设备) b)现有的IP网络 c)企业计算系统内现有的SCADA、OPC、MODBUS和其它系统 “编程慢”问题——管理无线传感器和控
引 言 随着微机电技术、低功耗嵌入式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具有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无线通信能力的微型传感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由无线微型传感器组成的传感器网络能够协作地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网络分布区域内的各种环境或检测对象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传送到需要这些信息的用户。这便是被美国商业周刊认定的21世纪最具影响力的21项技术之一——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 在一个20层楼高、有着上千个房间的庞大医院中,一位刚进入大楼的坐在智能车中的老年人或残障病人,如何可以轻松地到达自己要去的房间?我们正在尝试为这样的需求提供一种不需要外界干预的“室内自动导航系统”——称为“无线复眼系统(Wireless MOSaic Eyes,WiME)”。概括地讲,它是一个基于生物行为启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过空中大量分布的无线节点对智能车提供行为控制,因此是一个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的机器人导航系统。 WiME涉及两个路由问题:一个是在地理空间的机器人路径规划,另一个是在分散的通信节点之间的信息通信路由。复眼可以作为机器人导航过程中的电子灯塔;无线复眼网络可以被认为是描述地理空间的一个拓扑图、地理路径规划,也可以被简化为一个网络拓扑图中的路径规划。因此在WiME中,空间路径规划和信息通信路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工作,而路径规划将根据各分散节点的语义定义为基础。 为了在WiME这样一个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系统的节点上实现完整地图的机器人导航,本设计使用一种单步方向查询的路径存储和查询系统。为了进一步减小资源有限的无线传感器节点中的路径信息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络拓扑结构是组织无线传感器节点的组网技术,有多种形态和组网方式。按照其组网形态和方式来看,有集中式、分布式和混合式。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集中式结构类似移动通信的蜂窝结构,集中管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分布式结构,类似Ad Hoc网络结构,可自组织网络接人连接,分布管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混合式结构包括集中式和分布式结构的组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状式结构,类似Mesh网络结构,网状分布连接和管理。如果按照节点功能及结构层次来看,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可分为平面网络结构、分级网络结构、混合网络结构,以及Mesh网络结构。无线传感器节点经多跳转发,通过基站或汇聚节点或网关接人网络,在网络的任务管理节点对感应信息进行管理、分类和处理,再把感应信息送给应用用户使用。研究和开发有效、实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为构建高性能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十分重要,因为网络的拓扑结构严重制约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如MAC协议和路由协议)设计的复杂度和性能的发挥。下面根据节点功能及结构层次分别加以介绍。 (1)平面网络结构 平面网络结构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最简单的一种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所有节点为对等结构,具有完全一致的功能特性,也就是说每个节点均包含相同的MAC、路由、管理和安全等协议。这种网络拓扑结构简单,易维护,具有较好的健壮性,事实上就是一种Ad Hoc网络结构形式。由于没有中心管理节点,故采用自组织协同算法形成网络,其组网算法比较复杂。 图1 无线传感器平面网络结构 (2)分级网络结构(也称层次网络结构) 分级网络结构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平面网络结构的一种扩展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网络分为上层和
由于大多数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都是由大量传感器节点构成的,共同完成信息收集、目标监视和感知环境的任务。因此,在信息采集的过程中,采用各个节点单独传输数据到汇聚节点的方法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网络存在大量冗余信息,这样会浪费大量的通信带宽和宝贵的能量资源。此外,还会降低信息的收集效率,影响信息采集的及时性。 为避免上述问题,人们采用了一种称为数据融合(或称为数据汇聚)的技术。所谓数据融合是指将多份数据或信息进行处理,组合出更高效、更符合用户需求的数据的过程。在大多数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当中,许多时候只关心监测结果,并不需要收到大量原始数据,数据融合是处理该类问题的有效手段。 1.数据融合技术的产生背景来自于数据融合的几个重要作用 (1)节省能量 由于部署无线传感器网络时,考虑了整个网络的可靠性和监测信息的准确性(即保证一定的精度),需要进行节点的冗余配置。在这种冗余配置的情况下,监测区域周围的节点采集和报告的数据会非常接近或相似,即数据的冗余程度较高。如果把这些数据都发给汇聚节点,在已经满足数据精度的前提下,除了使网络消耗更多的能量外,汇聚节点并不能获得更多的信息。而采用数据融合技术,就能够保证在向汇聚节点发送数据之前,处理掉大量冗余的数据信息,从而节省了网内节点的能量资源。 (2)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由于环境的影响,来自传感器节点的数据存在着较高的不可靠性。通过对监测同一区域的传感器节点采集的数据进行综合,有效地提高获取信息的精度和可信度。 (3)提高数据收集效率 网内进行数据融合,减少网络数据传输量,降低传输拥塞,降低数据传输延迟,减少传输数据冲突碰撞现象,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网络收集
新闻资讯
IoT无线传感器是一种集成了传感器、通信模块和微控制器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设备,用于实时获取、处理和传输各种环境数据,通过网络连接实现远程监测和控制的技术。面向IoT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增材制造模块化平台设计实现旨在为IoT应用提供定制化的硬件支持,使用户可以根据具体需求灵活配置传感器节点的功能和性能。该模块化平台设计应包括以下关键方面:1. 硬件设计:设计支持不同类型传感器接口的模块化传感器节点,包括CSNE151-104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加速计等,并提供灵活可扩展的硬件接口,以便用户根据具体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组合。2. 通信模块:集成无线通信模块,如Wi-Fi、蓝牙、LoRa等,以实现与其他传感器节点和基站的数据传输,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同时考虑通信模块的功耗优化,延长传感器节点的使用寿命。3. 电源管理:设计高效的电源管理系统,支持多种电源接入方式(如电池、太阳能等),并具备低功耗待机和休眠模式,以减小能耗并延长节点工作时间。4. 软件平台:提供友好的软件开发平台,支持常见的IoT通信协议和数据处理算法,为用户提供快速搭建和部署传感器网络的工具和支持。5. 安全性:考虑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包括数据加密、身份验证等措施,以确保传感器网络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综上所述,面向IoT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增材制造模块化平台设计实现需要结合硬件、通信、电源管理、软件平台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为用户提供高度定制化、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的传感器网络解决方案。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由大量分布在空间中的XC18V04VQ44C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每个节点都具有感知、处理、存储和通信能力,能够收集环境中的各种数据,并通过无线通信将数据传输到网络的中心节点或其他节点。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挑战。特点:1、分布式部署:无线传感器节点是分布在空间中的,可以覆盖较大的区域。节点之间的距离通常较近,可以形成密集的网络覆盖。2、自组织和自配置:无线传感器节点可以自动组织成网络,根据需要进行自配置,无需人工干预。节点之间可以进行自动的拓扑构建和路由选择,以适应网络的变化。3、资源受限:无线传感器节点通常具有有限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和能量供应。节点的体积小、功耗低,资源有限,限制了节点的功能和性能。4、多跳通信: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通常通过多跳通信进行数据传输。节点之间的距离较近,可以通过多跳方式将数据传输到目标节点,从而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汇聚。5、自组织感知和处理:无线传感器节点可以进行自组织感知和处理。节点可以感知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如温度、湿度、压力等,然后进行本地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用的信息。挑战:1、能量管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通常由电池供电,能量是节点的重要资源。如何有效管理能量,延长节点的寿命,是无线传感器网络面临的重要挑战。2、网络拓扑构建和路由选择: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通常分布在空间中,网络拓扑结构动态变化。如何构建有效的网络拓扑结构,选择合适的路由路径,以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和通信,是一个重要的挑战。3、数据传输和传输可靠性: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通过无线通信进行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一种由大量分布式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系统,用于感知、采集和传输环境中的各种信息。为了实现低功耗和高效能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设计,可以基于8位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结构的低功耗MCU(MicroController Unit)进行设计。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基于8位RISC结构低功耗MCU实现TCA6416APWR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设计。一、硬件设计1、MCU选择:选择具有8位RISC结构的低功耗MCU作为主控芯片,如Atmel AVR系列、Microchip PIC系列等。2、传感器选择: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选择适宜的传感器模块,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3、无线通信模块选择:选择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模块,如低功耗蓝牙模块、ZigBee模块等。二、软件设计1、系统架构设计: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系统架构,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无线通信等功能模块。2、传感器数据采集:通过MCU的模拟输入引脚连接传感器模块,采集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并进行模数转换。3、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进行滤波、数据压缩等操作,以减少数据传输量和能耗。4、无线通信:通过MCU的串口或SPI接口与无线通信模块进行数据交互,将处理后的传感器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给其他节点或上位机。三、功耗优化1、睡眠模式:利用MCU的睡眠模式来降低功耗,在无任务执行时将MCU置于睡眠状态,减少功耗。2、时钟频率调节:根据实际需求调节MCU的时钟频率,降低功耗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环保建筑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受欢迎的话题。环保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建筑材料、能源使用和建筑运营过程中考虑环境保护的一种建筑方式。与传统建筑相比,环保建筑更加节能环保、资源利用率更高,具有更好的生态环境效益。近年来,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环保建筑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全球,环保楼宇数量已经激增,成为全球建筑业的一个重要趋势。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全球约有40%的二氧化碳排放是由建筑行业产生的,因此环保建筑的发展对于全球的环境保护意义重大。能量收集成为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关键应用作为环保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L78L05ABUTR无线传感器节点在环保楼宇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无线传感器节点是一种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传感器节点,主要用于对建筑内部环境的监测和控制。无线传感器节点可以实现对建筑内部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并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系统,从而实现对建筑环境的精准控制。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无线传感器节点需要不断地进行能源供应,以保证其正常运行。因此,在环保楼宇中,能量收集成为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关键应用。能量收集是指将环境中的能量转换为电能,以供给无线传感器节点的能源。目前,常见的能量收集方式包括光能收集、热能收集和振动能收集等。光能收集光能收集是指利用太阳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以供给无线传感器节点的能源。在环保楼宇中,光能收集可以通过在建筑外墙、屋顶和窗户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实现。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将电能存储在电池中,以供给无线传感器节点的能源。热能收集热能收集是指利用建筑内部的热能将热能转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技术逐渐得到广泛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BAS16由大量的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这些节点可以感知、处理和传输环境信息,从而实现对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控制。然而,传感器节点的能源有限,因此如何降低功耗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将着重介绍低功耗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节点数量多:无线传感器网络由大量的传感器节点组成,节点数量通常上千甚至上万个。能源有限:传感器节点通常使用电池供电,因此能源有限,节点的寿命受到限制。传输距离短:传感器节点通常部署在相对密集的区域内,节点之间的距离较短,信号传输距离通常在几十米到几百米之间。自组织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是一种自组织网络,节点之间可根据需要自动组成网络。数据传输密集: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需要频繁地进行数据传输,因此需要高效的数据传输机制。安全性要求高: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用于监测和控制重要的物理环境,因此安全性要求比较高。二、低功耗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实现为实现低功耗无线传感器网络,需要从节点设计、协议设计和网络管理等方面入手。节点设计传感器节点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组成单元,因此节点设计的功耗控制至关重要。(1)节能硬件设计:传感器节点的硬件设计应具有低功耗、高性能的特点,包括低功耗的处理器、低功耗的无线收发电路和低功耗的存储器等。(2)功耗优化算法:在节点设计中,还需要采用一些功耗优化算法,例如睡眠调度、数据压缩和数据聚合等。协议设计协议设计是实现低功耗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主要包括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协
传感器节点是一种低价低功耗的微嵌入式设备,必然导致处理能力弱,存储容量小。为完成各种任务,传感器节点需要完成监控数据的收集和转换、数据的管理和处理、对聚集节点的任务请求和节点控制的响应。传感器网络设计BP5220A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来完成许多合作任务。节点初步处理和整合收集到的信息和其他节点转发给它的信息,然后通过相邻节点的接力传输到基站,再通过互联网、卫星等方式传输到最终用户。传感器节点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功能单元。传感器节点的基本模块包括:传感器单元、处理单元、通讯单元和电源部分。处理模块是传感器节点的核心,负责整个节点的设备控制、任务分配和调度、数据集成和传输。传感器节点的工作原理在传感器节点中,电源模块为节点提供能量,是整个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基本模块。由于节点体积的限制,传感器节点的能量非常有限。因此,在整个节点设计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以低功耗、高精度为主要要求,节约能源。此外,医疗传感器节点不能频繁更换电池,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医疗节点的设计应该有很长的生命周期。
西蒙: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先进的自然观测解决方案,其自动化程度和数据质量肯定很好,因为我们将各种不同的功能结合起来,比如高分辨率的跟踪技术,能够跟踪带标签的动物,并在小范围内进行近距离感应。你为什么要为SiliconLabs选择无线解决方案?这项创新的自然观测技术允许直接近距离感应、高分辨率跟踪和远程数据下载,这样研究小组就可以收集更多的数据并观察野生蝙蝠。WSN为传染病传播、野生动物资源、觅食策略和生理学等科学知识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在本文中,两位杰出的科学家还解释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以及结合物联网技术的优点。如何收集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西蒙: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BQ2000TPN-B5先进的自然观测解决方案,其自动化程度和数据质量肯定很好,因为我们将各种不同的功能结合起来,比如高分辨率的跟踪技术,能够跟踪带标签的动物,并在小范围内进行近距离感应。可无线传送的标签可轻到1克,包括外壳和电池;具有远距离下载能力的GPS跟踪系统可重到1克,而且非常耗电。对于我这位生物学家来说,最激动人心的事情就是近距离追踪。如果你一直在研究动物的社会网络,并且有大量的数据,那么这些标签能够互相交换信息,让观察者每隔几秒钟就能获取一整群动物的社会网络数据,这将会带来很大的帮助。你为什么要为SiliconLabs选择无线解决方案?尼克拉斯:从2017年开始,我们在所有的研究中使用了SiliconLabsEFR32无线SoC系列的解决方案。该标签具有近距离记录和定位功能,可在两个不同频率运行。我们必须使用三个独立的IC来支持这些功能,然后才能使用SiliconLabs产品。但是,SiliconLabs的
IPC是目前实现方式中最典型的一种,制造商将各种接口模块(卡)设计成模块化,与通用主机模块相结合,以达到通用计算机与特定通信系统连接的目的,用户购买时可根据需要选择接口模块(卡)和通用主机满足处理能力,从而构建出数据网关的硬件平台,在此基础上开发专用数据处理软件,实现强大的数据分析、存储、转发等功能。在现代企业中,生产线的自动化系统一般采用PLC作为控制、通信的主要节点,其中最常用的是现场总线协议;而在企业的管理运行系统中,主要节点采用TCP/IP协议作为通信网络,实现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打通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通道,实现生产指令的快速下达和生产状态的快速发布等数据分析、存储、转发等功能,从而提高企业管理生产的效率,是数据网关技术出现和发展的客观要求。数据网关的作用是连接不同的通信系统,BB132实现数据互通,因此,首先,不同的系统必须有物理连接,在物理连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系统的通信协议,利用该协议所允许的接口进行软件连接,通过数据的接收和处理,实现数据的转发。DataGateway需要两个元素:接口和数据处理。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界面选择的丰富和操作能力的提高,使得具有相应界面的计算机,通过相应的数据处理软件的安装,成为一个数据入口。IPC是目前实现方式中最典型的一种,制造商将各种接口模块(卡)设计成模块化,与通用主机模块相结合,以达到通用计算机与特定通信系统连接的目的,用户购买时可根据需要选择接口模块(卡)和通用主机满足处理能力,从而构建出数据网关的硬件平台,在此基础上开发专用数据处理软件,实现强大的数据分析、存储、转发等功能。其基本功能是实现不同通信协议
无线传感器的应用十分广泛,生活中随处一件电子器件均包含无线传感器。因此,大家对无线传感器也并非陌生。为进一步增进大家对无线传感器的认识,本文将对无线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种类予以介绍。无线传感器的组成模块封装在一个外壳内,在工作时它将由电池或振动发电机提供电源,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由随机分布的集成有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通信模块的微型节点,通过自组织的方式构成网络。传感器网络系统通常包括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和管理节点。传感器网络系统通常包括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和管理节点。大量传感器节点随机部署在监测区域内部或附近,能够通过自组织方式构成网络。AD574ASD传感器节点监测的数据沿着其他传感器节点逐跳地进行传输,在传输过程中监测数据可能被多个节点处理,经过多跳后路由到汇聚节点,最后通过互联网或卫星到达管理节点。用户通过管理节点对传感器网络进行配置和管理,发布监测任务以及收集监测数据。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SensorNetwork,WSN)就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被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察者构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三个要素。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smSystem,MEMS)、片上系统(SOC,SystemonChip)、无线通信和低功耗嵌入式技术的飞速发展,孕育出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SensorNetworks,WSN),并以其低功耗、低成本、分布式和自组织的特点带来了信息感知的
技术的真正价值在于其让世界摆脱困境的潜力。在当前特殊的时期,史无前例的大流行限制了全球数千万人的正常生活,并导致了大量的企业完全或部分停滞下来,但对物联网开发的投资似乎并未受到影响。根据工业物联网趋势(Industrial IoT trends ),到2020年,行业将投资超过1.6万亿美元用于安装物联网解决方案。这将使互联设备的生态系统实现尽可能多的流程自动化,而无需依赖人工。随着ATMEGA128A-AU无线传感器的加入,物联网产品组合已变得多样化,且针对不同生态系统也开发了专有解决方案,许多行业从物联网中获得了回报。尽管远距离的设备和无线传感器彼此紧密协作,但它们必须要进行简化更多过程。物联网和无线技术的范围无线传感器可以支持多种物联网应用,从而产生无限的机会。从门窗上的传感器监控移动设备的使用情况到使用无线水传感器修复漏水的管道和厕所,我们房屋现在变得更智能、更安全、更节能。但是,在家中最重要的用法来自安全系统,该系统会立即通知用户有关对物业的任何不当访问。然后可以对一些恒温器进行远程监控,以调整整个HVAC(供暖通风空调)系统。实际上,到今年年底,家庭物联网设备的数量将增加到128.6亿。随着物联网生态系统为应对更多复杂性做好准备,无线传感器的组合是无论室内和室外应用都期待的事情。考虑监视必须按照安全法规制造的无人机的情况。为了按照给定的指导原则进行远程驾驶,气压传感器用于稳定高度并将设备保持在允许的范围内。加上气压计传感器、加速度计和陀螺仪,从而精确地监控无人机的飞行。当前的无线应用蜂窝网络可能不是大多数应用的首选,因为运营物联网项目成本高昂,而且电源要求超出了范围
我们知道,传统工业的生产设备、产品的生产、检修、追溯,大部分都是通过人工来操作,严重依赖老工人的经验判断,而且传承周期很长。因此可以预测,传统工业逐渐会被新工业生态体系所替代。以机器、原材料、控制系统、信息系统、产品以及人之间的网络互联为基础,通过对工业数据的全面深度感知、实时传输交换、快速计算处理和高级建模分析,实现智能控制、运营优化和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的就是服务驱动型的新工业生态体系 —— 工业互联网。新工业生态体系工业互联网的最早概念来自于美国,是GE公司率先提出来的。工业互联网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工业互联网1.0,通过建设以IP技术为基础的网络连接体系,实现工厂IT网络与OT网络的连接,工厂外部企业与上下游、智能产品、用户的网络联通。·工业互联网2.0,通过工业数据采集技术,实现产品、设备、原材料、产业链等详细数据的上传和汇聚,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APP打下基础。·工业互联网3.0,通过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技术,实现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智能无缝连接。那么目前工业互联网走到哪一步了呢?很可惜,目前工业互联网是工业的最高阶段,但目前也仅走到工业物联网阶段。也就是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感知是物联网的先行技术,要确保物联网的稳定运行,离不开众多感知技术的加持,其中最为关键的技术之一便是ADG506AKN传感器。传感器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和核心,是自动化智能设备的关键部件,工业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将给传感器企业带来巨大的机会。工业互联网一方面给传感器企业带来了机会,另一方面也对传感器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对灵敏度、稳定性、鲁棒性等方面的要求会更高。同时,工业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传感器无
无线传感器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缺少无线传感器,诸多应用将无法得以实现。对于无线传感器,大家也早已有所耳闻。为进一步增进大家对无线传感器的认识,本文将对无线传感器类型之无线数字传感器予以介绍。即使在萌芽阶段,人们仍然认为在不久的将来数字传感器对电子市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制作数字传感器的接口以及支持用于数字传感器网络的形式多样的通讯协议都是对技术工艺的巨大挑战。传感器的非均质特性和其操作条件的多样化也对技术工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目前在全世界有超过3000家传感器制造商正在运作,Intechno咨询公司估计它们在2008年的总销售额将会超过500亿美元。一、数字传感器的新兴标准如今传感器网络使用多种技术来为不同的工业服务。用于AD830JR传感器网络的各种专属协议的数量激增。这就需要在传感器网络中引入综合翻译途径,它是一个复杂而又昂贵的体系。因此人们需要更大程度的标准化。工程任务组(TheInternetEngineeringTaskForce-IETF)正在为以蓝牙、Wi-Fi和802.15.4网等为基础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开列一个标准,以便能将传感器节点连接到更宽广的互联网络上。IETF的目标是在传感器之间建立一种通讯方式,这种通讯方式不需要专属的翻译途径。这项协议将在2009年6月制定出台。由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的1451委员会制定的标准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被引入,它为连接在网络中的变换器(传感器和执行器)之间提供了一个通用而且完全透明的界面这个标准体系包含不同的子体系:IEEEP1451.0定义了物理层面的必备条件,通讯协议和基本功能;IEEE1451.1控制信息在网
无线传感器的使用日益广泛,大家对无线传感器也有了更多认识。本文中,小编将基于两大方面对无线传感器予以介绍:1.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讲解,2.无线传感器之无线温度传感器组成介绍。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就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被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AD829JN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察者构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三个要素。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简称WSN,是一种由大量小型传感器所组成的网络。这些小型传感器一般称作sensor node(传感器节点)或者mote(灰尘)。此种网络中一般也有一个或几个基站(称作sink)用来集中从小型传感器收集的数据。传感器节点是一种非常小型的计算机,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处理器和内存(一般能力都比较有限)。2.各类传感器(温度、湿度、声音、加速度、全球定位等)。3.通讯设备(一般是无线电收发器或光学通信设备)。4.电池(一般是干电池,也有使用太阳能电池的)。5.其他设备,包括各种特定用途的芯片,串行并行接口等(USB,RS232)。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基站的作用是从各个传感器节点收集数据,集中处理然后提交给用户。因此,基站一般有更强的数据处理和通讯能力以及更持久的电力。DL-WZXT无线传感器网络是新一代的传感器网络。DL-WZXT无线传感网络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现代网络,是新一代的传感器网络,
在健康监测环境下医疗监测是一个由各个等级的医疗专业人士实施的严格的过程,但这些专业人士实施的过程中,仍然不能避免意外的人为错误。在健康监测环境中,人为错误应该减少到零,但是这通常是达不到的。因此在过去的十年,针对减少医疗过程中的人为错误开展了很多研究工作。研究者已经从信息通信技术(lank">ICT)入手来减少医疗过程中的人为错误。需要说明的是ICT所带来的创新不仅仅是提高患者自动监测过程的可实施性,更重要的是极大的提高了该过程可靠性。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是信息通信技术方面比较好的技术,最初是用于军事方面战场上的的监测,无线AD537JD传感器技术还有很多别的应用,例如环境学习、动物保护、生产线、楼宇安全,这样便使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应用于医疗环境来提高病患监视的可信度。基本上,无线传感器设备的尺寸非常小,这样可以更好的应用于监测病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从而解决医生或者护士难以全天随时随地守护病人的问题。同时肯定可以实现一个全球一体化的可能性,通过因特网发送该重要病人的身体健康信息到别的专家医生的手持设备,因为现在任何一个医生都有手持设备。所以考虑到这些方面,就得更多的提到无线拓扑网络,它是LAN的扩展,同时在有限的布线数量的情况下有比较远范围的通信距离,这样使重要的信息能通过处于无线传感器拓扑网络(WSMN)中的传感器来传送,无线传感器拓扑网络(WSMN)是无线传感器和拓扑网络的组合。当网络部署好后,它同时提供了不同的机能来提高环境的监测能力。另外一个ICT的革新是无线射频识别(RFID),它不仅仅用于病患的监测,还用于医疗设备医疗手术设备的管理、药品的管理以及危险医
日前有报道称,英特尔正在联合初创公司Ozmo力推WiFi方案以期取代蓝牙成为无线个人局域网(PAN)行业标准,而WiFi的目标还不仅在于蓝牙,ZigBee在无线传感器网络(WSN)领域主流地位也面临岌岌可危的局面,借助低功耗WiFi解决方案,初创公司GainSpan称他们已经拥有了在这场阵地战中取得胜利的重量级武器,英特尔则再一次成为了幕后的推动者。创新之路“GainSpan为低功耗和低占空比的应用提供WiFi解决方案,我们针对WiFi无线传感器网络推出的产品GS1010能够确保在一节AA电池供电下长达5~10年的使用时间(具体数字取决于不同应用中的采样频率)。”Gainspan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VijayParmar对《国际电子商情》表示。在2006年带队成立GainSpan之前,Parmar曾在英特尔公司工作四年。GainSpan创新的种子来自于英特尔内部孵化器“新业务规划小组”的一个项目。“在英特尔工作的时候,我所在的开发团队被分配进行WSN的市场研究,”Parmar介绍道。“当时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声称能够满足超低功耗需求的ZigBee,不过最终却把研究对象转向了WiFi。对于WiFi来说,要满足无WSN要求最关键的就是功耗问题,因为人们印象中这是一种相当耗电的无线技术。好在2005年末,在得到来自英特尔内部的资金支持之前,我们就已经完成了大约80%左右的工作。”尽管新业务规划小组旗下的许多项目最终都会并入到英特尔的主要产品线中去,但是由于与主营业务相关度不是很大,英特尔最终决定将Parmar所在的团队从公司拆分出去。于是2006年9月,在英特尔创投和其他三个投资公司1
会员资讯
电压源24伏交流电(±20%)和15…36伏直流电功耗24伏直流电时小于1瓦24伏交流电时为2VA输出无电势转换触点(24V),1A欧姆负载传感器红外运动传感器探测范围周长360°,孔径角90°/110°,在大约3米的安装高度处,达到大约10米,圆形传感器的探测半径(r)约为3.4m运动检测人员和物体的温度,所需的温差在主体与环境之间≥5k运行时间后可在4秒到16分钟之间调节乌姆盖邦温度–10...+50摄氏度电气连接0.14-1.5mm2通过端子螺钉电缆连接塑料电缆密封套(M16x1.5;带应变消除,可更换,大内径10.4mm)或符合DINEN61076-2-101标准的M12接头(根据要求可选)住房塑料,紫外线稳定,材料聚酰胺,30%玻璃球增强,带快速锁紧螺钉(开槽/十字头-组合),交通白色(类似于RAL9016)外壳尺寸72x64x37.8毫米(轮胎1号)电缆密封套M16x1.5,包括应变消除,可交换,大内径10.4毫米连接头塑料,材料聚碳酸酯(PC),白色(可选配喷漆),可插拔传感器电缆聚氯乙烯,LiYY,4x0.14mm2,KL=约2米安装传感器:吊顶内,,天花板开孔?=30mm,盖?=<35mm保护等级传感器:III(根据EN60730)保护类型传感器:IP30(根据EN60529){未找到引用(对象):prod7768909658193}:IP65(根据EN60529)*保护类型(传感器)IP30(根据EN60529)传感器处于内置状态标准CE合规性,符合EN61326的电磁兼容性,根据EMC指令2014/30/EUS+S德国传感器德国S+S温度传感器德国S
电压源24伏交流电(±20%)和15…36伏直流电功耗24伏直流电时小于1瓦24伏交流电时为2VA输出无电势转换触点(24V),1A欧姆负载传感器红外运动传感器探测范围周长360°,孔径角90°/110°,在大约3米的安装高度处,达到大约10米,圆形传感器的探测半径(r)约为3.4m运动检测人员和物体的温度,所需的温差在主体与环境之间≥5k运行时间后可在4秒到16分钟之间调节乌姆盖邦温度–10...+50摄氏度电气连接0.14-1.5mm2通过端子螺钉电缆连接塑料电缆密封套(M16x1.5;带应变消除,可更换,大内径10.4mm)或符合DINEN61076-2-101标准的M12接头(根据要求可选)住房塑料,紫外线稳定,材料聚酰胺,30%玻璃球增强,带快速锁紧螺钉(开槽/十字头-组合),交通白色(类似于RAL9016)外壳尺寸72x64x37.8毫米(轮胎1号)电缆密封套M16x1.5,包括应变消除,可交换,大内径10.4毫米连接头塑料,材料聚碳酸酯(PC),白色(可选配喷漆),可插拔传感器电缆聚氯乙烯,LiYY,4x0.14mm2,KL=约2米安装传感器:吊顶内,,天花板开孔?=30mm,盖?=<35mm保护等级传感器:III(根据EN60730)保护类型传感器:IP30(根据EN60529){未找到引用(对象):prod7768909658193}:IP65(根据EN60529)*保护类型(传感器)IP30(根据EN60529)传感器处于内置状态标准CE合规性,符合EN61326的电磁兼容性,根据EMC指令2014/30/EUS+S德国传感器德国S+S温度传感器德国S
无线收发IC无线收发模块ZIGBEE产品无线开发工具无线传感器物联网无线收发IC无线收发模块ZIGBEE产品无线开发工具无线传感器物联网技术资料应用产品相关配件<TABLE style="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LEFT-WIDTH: 0px" id=table487 cellSpacing=3 cellPadding=3 width=1013 bgColor=#ffffff align=center height=1 < a> 单片无线收发芯片选型指南TI/CHIPCON公司芯片资料及应用NORDIC公司芯片资料及应用MODEM芯片和数据通信芯片HIMARK公司芯片资料及应用MICREL公司芯片资料及应用FREESCALE/MOTOROLA资料及应用无线收发芯片技术资料/应用文章 CML公司芯片资料及应用其它公司芯片资料及应用开发板/开发工具应用系统短矩天馈系统/连接器选择无线收发模块选择指南一无线收发模块选择指南二2.4GHz无线数传模块 433/868/915MHz无线数传模块 2.4GHzCD音质高保真无线音频模块数传模块选择指南遥控开关选择指南无线遥控器 无线接收控制器 无线收发模块 无线数传模块 GSM模块 防盗报警器 无线门磁系列 无
物联网无线传感器节点STMicroelectronics 面向智能家居智、能工业、智能城市、智能事物提供物联网无线传感器节点STMicroelectronics 的物联网无线传感器节点物联网 (IoT) 应用推动了对具有嵌入式智能、连接、安全和智能电源功能的半导体的需求。STMicroelectronics 利用其包括了开发所需的全部构建块的独特产品组合,为 IoT 应用提供了最简单、最快速、最可靠的开发方式。微控制器连接性:智能蓝牙®Wi-Fi次 GHzNFC电源和能量管理模拟和混合信号元件传感器:运动 MEMS环境传感器麦克风宣传材料 用于快速原型开发的开发板NUCLEO 和 X-NUCLEOWi-Fi 传感器至 IBM Bluemix 云次 GHz 频段的 Contiki 6LoWPan 网状网BLUEVOICELINK1BLUEMICROSYSTEM3 主要应用智能家居智能工业智能城市智能事物 联系我们Contact us电话:0755-29806019,28194352,28193653,28197027,83722245手机:在线QQ/MSN:2978831426,252251363,270086795,2517797524 传真:0755-28197027分机807地址:深圳
无线收发IC无线收发模块ZIGBEE产品无线开发工具无线传感器物联网技术资料应用产品相关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