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术语库
  • 霍尔电流传感器 2024-03-29
  • 无线传感器网络 2024-03-29
  • 数字温度传感器 2024-03-29
  • 视觉传感器 2024-03-29
  • 电容式 2024-04-03
  • 流量传感器 2024-03-29
  • 气压传感器 2024-03-29
  • usb连接器 2024-03-29
  • 电力电容器 2024-04-01
  • 角速度传感器 2024-03-29
  • 电感器 2024-04-07
  • 同轴连接器 2024-03-29
  • 三极管参数 2024-03-28
  • 贴片电感 2024-03-29
  • 电子变压器 2024-03-29
  • 射频同轴连接器 2024-03-29
  • 电缆连接器 2024-03-29
  • 速度传感器 2024-03-29
  • 板对板连接器 2024-03-29
  • 角度传感器 2024-03-29
  • 集成电路芯片 2024-03-29
  • 光敏三极管 2024-03-27
  • 传感器的原理 2024-04-01
  • 医用传感器 2024-03-29
  • 稳压电路 2024-03-27
  • 加速传感器 2024-03-29
  • 铝电解电容器 2024-04-01
  • 力传感器 2024-04-07
  • 电感元件 2024-03-28
  • 绝缘电阻测试 2024-03-29
  • 射频连接器 2024-03-29
  • ph传感器 2024-03-29
  • 差压传感器 2024-03-29
  • 运算放大器电路 2024-03-28
  • 电流变送器 2024-03-13
  • 线绕电阻 2024-03-29
  • 图像传感器 2024-03-29
  • 连接器厂 2024-03-29
  • 微型传感器 2024-03-29
  • 中国集成电路 2024-03-29
  • 技术文章

    介绍LabVIEW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模块先锋更新:2012-11-26

    概览 无线通信技术得益于其自由灵活、分布式能力、及低成本等优势,其应用无处不在。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逐渐成为下一波无线技术,支持在大面积的实体系统中实现分布式测量。通过WSNs,您可以更高效地分析从雨林、河流三角洲到桥梁、建筑的健康及安全。WSN由空间分布的测量设备组成,通过传感器来监测物理及环境条件。除了众多无线测量节点,WSN系统还包括网关,用于收集数据并提供与PC或嵌入式控制器主机应用程序的连接。 为了有效使用这项潜力巨大的技术,首先必须克服相关问题所带来的挑战,如配置及管理数据采集、有效分析采集数据、存储数据用于进一步分析、将数据显示于用户端的有效方法。工程师和科学家在过去20年内通过NILabVIEW应对上述挑战,LabVIEW是一款图形化编程环境,用于采集、分析、显示数据。多年来,LabVIEW还添加了实时系统编程,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ARM微处理器等能力。现在,通过LabVIEW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模块先锋,用户可以使用LabVIEW直观的图形化编程方法来编程NIWSN节点。最终获得的嵌入式软件能帮助用户延长电池寿命,实现自定义分析,并通过嵌入式决策缩短响应时间。 目录 使用图形化编程快速开发的优势 延长电池寿命 实现自定义分析 通过嵌入式决策缩短响应时间 降低成本并提高性能 使用图形化编程快速开发的优势 对无线传感器节点编程传统上是需要具有嵌入式系统的知识,还要能够理解供应商所选用的特定的基于文本的编程语言。通过LabVIEWWSNPioneer,您可使用相同的已成为工业开发采集、处理数据应用标准的图形化编程方法来向NI无线传感器节点添加智能

    构建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家居更新:2012-09-04

    ABI Research的报告,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市场目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从2007年开始应该逐渐展现其真正的潜力。许多WSN系统芯片被封装在模块之中,这些模块可能含有额外的电路、堆叠网络层软件和天线。OEM可以利用这些器件使其产品支持WSN,而不必对射频工程了解太多,也不需要进行广泛的测试。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许多器件使用的正是符合IEEE 802.15.4物理射频标准的芯片,包括ZIGBEE协议,以及类似的、与之构成竞争的Zensys公司的Z-Wave和SmartLabs公司的Insteon,这三种技术都争相打入住宅无线传感器网络,争夺对家庭自动化市场的控制权。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未来ZigBee解决方案将是整合度更高的单芯片方案。 家庭自动化是一个新兴市场,非常适合ZigBee应用。“家庭自动化是一个热门话题,人们希望有一种通用监控解决方案,ZigBee技术可能是最佳选择,ZigBee标准已经定义了针对照明设备和电器的协议,供开发者生产产品和解决方案。该市场规模巨大,可能包括万能遥控器制造商,以及灯和传感器等终端产品的制造商。” 飞思卡尔半导体无线及移动系统部市场经理邝景亮接受采访时说。此外,我们还将看到上千个新的应用机会,在应用不断扩大的同时,市场也对于ZigBee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更紧凑的SoC综合方案、更容易的开发环境、超过500个节点的网状网络支持、提升到20年以上的超长电池寿命以及安全因素等。ZigBee兼容的产品能在全球各地运行在无需授权的频带,包括2.4GHZ(全球)、9

    基于结构化方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更新:2011-11-25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由一些独立、完全嵌入式操作的小体积低功耗节点组成,这些节点能够检测来自目标环境的数据或控制目标环境,并且相互间通过无线方式通信。检测和控制是通过互连着的传感器和激励器完成的,而这些传感器和激励器或通过远程、或通过嵌入式应用程序进行管理。这些节点的数量从十几个到数千个不等,一个典型系统由数百个分布于整座大楼或室外空间的节点组成。 许多无线传感器网络采用私有标准实现无线组网,但最近的趋势是逐渐向标准化的低功耗无线通信发展。基于著名的802.15.4规范的ZigBee就是一种用于无线检测和控制的标准。虽然802.15.4文档仅描述了协议的PHY和MAC层,但基于802.15.4构建的ZigBee还提供网络和应用层规范。 ZigBee具有许多优点,包括可以实现多跳路由和数据发送的网格协议、安全规范和针对应用层互操作性的整套参数设置。总之,ZigBee向嵌入式应用开发人员提供了管理网络以及连接其它节点的更高抽象层次。 虽然本文主要讨论的是ZigBee,但其中许多观点和结论同样也适用于采用802.15.4 MAC和PHY的其它标准。为了避免出现混乱,后文假设我们的目标设计涉及的是使用网格路由协议、802.15.4兼容调制方案和介质访问协议的多跳网络。本文还假设读者对ZigBee和802.15.4规范已有基本了解。 网络组织和规模 网络组织和规模也许是最重要的设计选项,它往往对接下来的设计过程起着告知和指导作用。它还有约束作用,因为大型网络通常更难设计和维护。幸运的是,如今已经有方法能轻松实现和维护非常大的网络。 目前最先进的ZigBee网络规模在300

    基于结构化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更新:2011-11-22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由一些独立、完全嵌入式操作的小体积低功耗节点组成,这些节点能够检测来自目标环境的数据或控制目标环境,并且相互间通过无线方式通信。检测和控制是通过互连着的传感器和激励器完成的,而这些传感器和激励器或通过远程、或通过嵌入式应用程序进行管理。这些节点的数量从十几个到数千个不等,一个典型系统由数百个分布于整座大楼或室外空间的节点组成。 许多无线传感器网络采用私有标准实现无线组网,但最近的趋势是逐渐向标准化的低功耗无线通信发展。基于著名的802.15.4规范的ZigBee就是一种用于无线检测和控制的标准。虽然802.15.4文档仅描述了协议的PHY和MAC层,但基于802.15.4构建的ZigBee还提供网络和应用层规范。 ZigBee具有许多优点,包括可以实现多跳路由和数据发送的网格协议、安全规范和针对应用层互操作性的整套参数设置。总之,ZigBee向嵌入式应用开发人员提供了管理网络以及连接其它节点的更高抽象层次。 虽然本文主要讨论的是ZigBee,但其中许多观点和结论同样也适用于采用802.15.4 MAC和PHY的其它标准。为了避免出现混乱,后文假设我们的目标设计涉及的是使用网格路由协议、802.15.4兼容调制方案和介质访问协议的多跳网络。本文还假设读者对ZigBee和802.15.4规范已有基本了解。 网络组织和规模 网络组织和规模也许是最重要的设计选项,它往往对接下来的设计过程起着告知和指导作用。它还有约束作用,因为大型网络通常更难设计和维护。幸运的是,如今已经有方法能轻松实现和维护非常大的网络。 目前最先进的ZigBee网络规模在300到

    基于EM250的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解决方案更新:2010-05-17

    本文介绍了ZigBee的协议框架、各层的功能及ZigBee无线网络的组成,阐述了基于Ember公司EM250片上系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解决方案,对系统的硬软件组成及设计进行了仔细的说明。 ZigBee协议框架 ZigBee协议是一种低成本、低功耗、低速率嵌入式设备互相间及与外界网络通信的组网解决方案,它是ZigBee联盟基于IEEE 802.15.4技术标准物理层和媒体访问控制层(MAC层)协议对网络层协议和API进行标准化而制定的无线局域网组网、安全和应用软件方面的技术标准。 ZigBee协议栈结构如图1所示 ZigBee协议物理层和媒体访问控制层采用了IEEE 802.15.4 2003协议规范物理层无线频段为全世界通用的。2.4GHz、欧洲适用的868MHz、美国适用的915MHz,使用直接序列扩频技术,提供27个信道,20Kb/s、40Kb/s、250Kb/s三种数据速率用于数据收发物理层功能包括了激活和休眠射频收发器、信道能量检测、信道接收数据包的链路质量指示、空闲信道估、收发数据等。 图1 ZigBee协议栈结构 ZigBee的MAC层负责设备间无线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护和结束,确认模式的数据传送和接收,采用载波侦听多址/冲突避免接入方式,数据包的最大长度为127字节,每个数据包均由头字节和16位CRC校验值组成。 网络层为ZigBee协议栈的核心部分,实现节点接入或离开网络、路由查找及传送数据等功能,支持星形、树形、网络三种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根据具体的ZigBee应用来选择节点按功能分为全功能设备(FFD)、简化功能设备(RFD)、协调器(ZCRD)和路由器,

    无线传感器网络自组网协议的实现方法更新:2007-09-29

    摘要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采用电池供电,放置在没有基础结构的地方,节点的通信能力十分有限。这就要求传感器节点具有自组织的能力,自动形成转发监测数据的多跳无线网络。本文提出一种简单、易实现的自组织协议,选用MSP430F149单片机设计微型传感器节点,并实现了一种低功耗无线网络。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自组织协议 低功耗 引言 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1]。文献[2]给出一种传统的洪泛算法(Flooding),也是最早、最简单的路由协议。节点以广播的形式发送消息,接收到消息的节点再以广播形式转发数据包给所有的邻节点,这个过程重复执行,直到数据包到达目的地或者达到预先设定的最大跳数。文献 [3]提出了最具代表性的层次型自组织算法(LEACH,Low Energy Adaptive Clustering Hierarchy)。LEACH是MIT的Heinzelman等人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的低功耗自适应聚类路由算法,主要通过随机选择聚类首领、平均分摊中继通信业务来实现。文献[4]给出以数据为中心的自组织算法SPIN(Sensor Protocols for Information Via Negotiation)。它的主要思想是通过高层的描述方式——元数据来命名传感数据。在发送真实的数据之前,传感器节点广播采集数据的描述信息元数据,当有相应的请求时,才有目的地发送数据信息。这些研究均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组织算法上取得进展,但是,Flooding存在消息“内爆”和“重叠” 的缺陷;LEACH的动态分簇带来了拓扑变换和大量广播这样的额外开销;SPIN中的元数据没有统一的形式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与路由需求更新:2007-11-30

    1、引言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得益于微机电系统以及处理器、存储技术的发展,这些发展使得制造低功率、微体积、低成本的微传感器节点逐步成为现实。无线传感器网络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各个节点能够协同地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网络分布区域内的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并将处理后的信息传送到需要这些信息的用户(观察者)。 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可快速部署、可自组织和高容错性的特点,因此非常适合在军事上应用。比如通过飞机将传感器节点撒播在战场上,可以组成网络对战场中化学武器的使用、敌方车辆和士兵的运动进行及时的监测和报告。同时,无线传感器网络对于比较恶劣的环境和人不宜到达的场所也非常适用,比如荒岛上的环境和生态监控,原始森林的防火和动物活动情况监测,污染区域以及地震和火灾等突发灾难现场的监控。另外,它还可用于城市的交通监测,医疗机构的病员及环境监测,大型车间原材料和仓库货物进出情况的监测,以及机场、大型工业园区的安全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使人们在任何时间、地点和任何环境条件下获取大量信息。因此,这种网络系统可以被广泛地应用于国防军事、国家安全、环境监测、交通管理、医疗卫生、制造业、反恐抗灾等领域。可以说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信息感知和采集的一场革命,是21世纪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2、无线传感器网络 在讨论无线传感器网络之前,有必要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成和协议框架。典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如图1所示。 图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典型结构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协议框架如图2所示,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基于IEEE 802.15.4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设计更新:2007-12-21

    0 引言 基于IEEE802.15.4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由于廉价、简单、低功耗、低数据传输速率(250Kbit/s)以及工作在免申请的ISM(工业、科学和医疗)频段的特点[1],将在自动控制、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选用了Helicomm公司新推出的IP-link1200模块搭建了一个验证系统,实现了对目标点温度指标与湿度指标的实时监测控制功能。 1 验证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无线传感器网络采用大量具有多功能多信息信号获取能力的传感器,利用自组织无线接入网络与传感器控制器连接,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典型的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无线传感器节点经多跳转发,通过网关接入网络,在网络的任务管理节点对传感器信息进行管理、分类、处理,再把传感器信息送给终端用户[2]。 与传统Ad hoc网络相比,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一些明显特征: a)以数据为中心,以无连接方式传输数据; b)网络的拓扑结构变化不大,主要是旧节点的离开和新节点的加入; c)网络结点密度高,传感器节点数量众多,单位面积拥有的节点数远远大于传统的Ad hoc网络; d)传感器节点由电池供电,节点能量有限; e)网络还应该具有容错能力[3]。 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IEEE802.15.4满足OSI-RM(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标准,定义了MAC(媒体接入控制)层和PHY(物理)层协议]1]。Zigbee是全球许多家公司组成的一个产业联盟,它定义了一组基于IEEE802.15.4的有关组网、安全和应用软件方面的技术标准,我们搭建的系统符合Zigbee联盟的规定,而Zigbee的MAC

    无线传感器网络硬件设计综述更新:2007-12-22

    摘要 无线传感器网络因其巨大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体系结构,分析比较了国内外当前典型的硬件平台,重点讨论了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常用的处理器、射频芯片、电源和传感器各自的优缺点,并详细比较了目前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无线通信技术。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硬件平台 低功耗 无线通信 引 言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l Network)是一种由传感器节点构成的网络,能够实时地监测、感知和采集节点部署区的观察者感兴趣的感知对象的各种信息(如光强、温度、湿度、噪音和有害气体浓度等物理现象),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后以无线的方式发送出去,通过无线网络最终发送给观察者。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军事侦察、环境监测、医疗护理、智能家居、工业生产控制以及商业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传感器网络中,传感器节点具有端节点和路由的功能:一方面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另一方面实现数据的融合和路由,对本身采集的数据和收到的其他节点发送的数据进行综合,转发路由到网关节点。网关节点往往个数有限,而且常常能量能够得到补充;网关通常使用多种方式(如Internet、卫星或移动通信网络等)与外界通信。而传感器节点数目非常庞大,通常采用不能补充的电池提供能最;传感器节点的能量一旦耗尽,那么该节点就不能进行数据采集和路由的功能,直接影响整个传感器网络的健壮性和生命周期。因此,传感器网络主要研究的是传感器网络节点。具体应用不同,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设计也不尽相同,但是其基本结构是一样的。传感器网络节点一般由处理器单元、无线传输单元、传感器单元和电源模块

    为工控和自动化部署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更新:2007-12-24

    使用诸如ZigBee等协议的低功率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工业过程控制领域新兴的最具有吸引力的技术之一,因为这些网络允许在信号场内布置计算能力,而以往这样做会因成本而受限。 因为新传感器节点价格低廉,只有以前的1/4,而且耗电很少(许多能用一节电池维持两年或更长时间),它们很自然地适合于工业设置内无法部署常规有线传感器的领域。 由于这些新型低功率传感器能随处可用,工业工程师预想了它们的应用,早期使用者也开始了与ZigBee和其它无线协议有关的试运行项目。然而,随着组织开始采用这些无线传感器和控制网络,两大重要的障碍也随之而来:部署无线传感器网络极度耗费时间,因为研制管理网络和元件的软件很复杂——尤其是工业设置内的应用,网络需要执行高级功能;而且领先的无线协议(如ZigBee/802.14.5、802.11g和802.11s等)不完全支持工业应用特定的技术需求。 这些挑战如此重大,以至于拖慢了部署计划,并且给最初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兴奋狂热迎头浇了一盆冷水。好消息是解决两大挑战的解决方案正在涌现——将这些令人沮丧的障碍物排除到部署上。本文接下来将花大量篇幅探讨这些挑战,并介绍组织如何利用最新的解决方案来克服这些拦路虎。 难以部署?为什么无线传感器和控制网络难以部署而且耗费时日有两大主要原因: “我怎么能得到讲同一语言的所有东西?”问题——无线传感器网络部署将原本设计不在一起工作的物体弄到了一块: a)传感器网络内的设备(如专有的ZigBee设备) b)现有的IP网络 c)企业计算系统内现有的SCADA、OPC、MODBUS和其它系统 “编程慢”问题——管理无线传感器和控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WiME系统路由设计更新:2008-08-22

    引 言 随着微机电技术、低功耗嵌入式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具有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无线通信能力的微型传感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由无线微型传感器组成的传感器网络能够协作地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网络分布区域内的各种环境或检测对象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传送到需要这些信息的用户。这便是被美国商业周刊认定的21世纪最具影响力的21项技术之一——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 在一个20层楼高、有着上千个房间的庞大医院中,一位刚进入大楼的坐在智能车中的老年人或残障病人,如何可以轻松地到达自己要去的房间?我们正在尝试为这样的需求提供一种不需要外界干预的“室内自动导航系统”——称为“无线复眼系统(Wireless MOSaic Eyes,WiME)”。概括地讲,它是一个基于生物行为启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过空中大量分布的无线节点对智能车提供行为控制,因此是一个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的机器人导航系统。 WiME涉及两个路由问题:一个是在地理空间的机器人路径规划,另一个是在分散的通信节点之间的信息通信路由。复眼可以作为机器人导航过程中的电子灯塔;无线复眼网络可以被认为是描述地理空间的一个拓扑图、地理路径规划,也可以被简化为一个网络拓扑图中的路径规划。因此在WiME中,空间路径规划和信息通信路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工作,而路径规划将根据各分散节点的语义定义为基础。 为了在WiME这样一个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系统的节点上实现完整地图的机器人导航,本设计使用一种单步方向查询的路径存储和查询系统。为了进一步减小资源有限的无线传感器节点中的路径信息

    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更新:2008-11-27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络拓扑结构是组织无线传感器节点的组网技术,有多种形态和组网方式。按照其组网形态和方式来看,有集中式、分布式和混合式。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集中式结构类似移动通信的蜂窝结构,集中管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分布式结构,类似Ad Hoc网络结构,可自组织网络接人连接,分布管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混合式结构包括集中式和分布式结构的组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状式结构,类似Mesh网络结构,网状分布连接和管理。如果按照节点功能及结构层次来看,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可分为平面网络结构、分级网络结构、混合网络结构,以及Mesh网络结构。无线传感器节点经多跳转发,通过基站或汇聚节点或网关接人网络,在网络的任务管理节点对感应信息进行管理、分类和处理,再把感应信息送给应用用户使用。研究和开发有效、实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为构建高性能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十分重要,因为网络的拓扑结构严重制约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如MAC协议和路由协议)设计的复杂度和性能的发挥。下面根据节点功能及结构层次分别加以介绍。 (1)平面网络结构 平面网络结构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最简单的一种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所有节点为对等结构,具有完全一致的功能特性,也就是说每个节点均包含相同的MAC、路由、管理和安全等协议。这种网络拓扑结构简单,易维护,具有较好的健壮性,事实上就是一种Ad Hoc网络结构形式。由于没有中心管理节点,故采用自组织协同算法形成网络,其组网算法比较复杂。 图1 无线传感器平面网络结构 (2)分级网络结构(也称层次网络结构) 分级网络结构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平面网络结构的一种扩展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网络分为上层和

    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技术更新:2008-11-28

    由于大多数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都是由大量传感器节点构成的,共同完成信息收集、目标监视和感知环境的任务。因此,在信息采集的过程中,采用各个节点单独传输数据到汇聚节点的方法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网络存在大量冗余信息,这样会浪费大量的通信带宽和宝贵的能量资源。此外,还会降低信息的收集效率,影响信息采集的及时性。 为避免上述问题,人们采用了一种称为数据融合(或称为数据汇聚)的技术。所谓数据融合是指将多份数据或信息进行处理,组合出更高效、更符合用户需求的数据的过程。在大多数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当中,许多时候只关心监测结果,并不需要收到大量原始数据,数据融合是处理该类问题的有效手段。 1.数据融合技术的产生背景来自于数据融合的几个重要作用 (1)节省能量 由于部署无线传感器网络时,考虑了整个网络的可靠性和监测信息的准确性(即保证一定的精度),需要进行节点的冗余配置。在这种冗余配置的情况下,监测区域周围的节点采集和报告的数据会非常接近或相似,即数据的冗余程度较高。如果把这些数据都发给汇聚节点,在已经满足数据精度的前提下,除了使网络消耗更多的能量外,汇聚节点并不能获得更多的信息。而采用数据融合技术,就能够保证在向汇聚节点发送数据之前,处理掉大量冗余的数据信息,从而节省了网内节点的能量资源。 (2)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由于环境的影响,来自传感器节点的数据存在着较高的不可靠性。通过对监测同一区域的传感器节点采集的数据进行综合,有效地提高获取信息的精度和可信度。 (3)提高数据收集效率 网内进行数据融合,减少网络数据传输量,降低传输拥塞,降低数据传输延迟,减少传输数据冲突碰撞现象,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网络收集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更新:2008-11-28

    在很多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中,没有节点位置信息的监测信息往往毫无意义。当监测到事件发生时,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该事件发生的位置,如森林火灾监测,天然气管道泄漏监测等。这些事件的发生,首先需要知道的就是自身的地理位置信息。定位信息除了用来报告事件发生的地点外,还可用于目标跟踪、目标轨迹预测、协助路由以及网络拓扑管理等。 常见的定位技术如全球定位系统(globe position system,GPS)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最成熟的定位系统,通过卫星的授时和测距来对用户节点进行定位,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实时性较好,抗干扰能量强。但是,使用GPS技术定位只适合于视距通信的场合,即室外无遮挡的环境,用户节点通常能耗高、体积大且成本也较高,还需要固定基础设施等,这不太适合低成本自组织无线传感器网络。另外,机器人领域采用的定位技术也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位技术不同,尽管二者非常相似,节点都具有自组织和移动特性,但是机器人节点数量少,节点能量充足且携带精确的测距设各,这在一般的能量受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很难满足类似的条件。由于资源和能量受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对定位的算法和定位技术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位技术或定位算法通常需要具各以下重要特征:自组织特性,节点可能随机分布或人工部署;能量高效特性,尽量采用低复杂度的定位算法,减少通信开销,延迟网络寿命;分布式计算特性,各个节点都计算自己的位置信息;鲁棒性,可能监测数据有误差,要求定位算法具有良好的容错性;节点位置计算的常用方法。 1.定位的基本方法 (1)三边测量法(trilateration) 如图1所示,已知A、B、C三个节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更新:2009-10-13

    智能交通系统(ITS)应用在城市交通中主要体现在微观的交通信息采集、交通控制和诱导等方面,通过提高对交通信息的有效使用和管理来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主要是由信息采集输入、策略控制、输出执行、各子系统间数据传输与通信等子系统组成。信息采集子系统通过传感器采集车辆和路面信息,策略控制子系统根据设定的目标(如通行量最大、或平均候车时间最短等)运用计算方法(例如模糊控制、遗传算法等)计算出最佳方案,并输出控制信号给执行子系统(一般是交通信号控制器),以引导和控制车辆的通行,达到预设的目标。 无线传感网促进智能交通的发展 智能交通系统(ITS)应用在城市交通中主要体现在微观的交通信息采集、交通控制和诱导等方面,通过提高对交通信息的有效使用和管理来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主要是由信息采集输入、策略控制、输出执行、各子系统间数据传输与通信等子系统组成。信息采集子系统通过传感器采集车辆和路面信息,策略控制子系统根据设定的目标(如通行量最大、或平均候车时间最短等)运用计算方法(例如模糊控制、遗传算法等)计算出最佳方案,并输出控制信号给执行子系统(一般是交通信号控制器),以引导和控制车辆的通行,达到预设的目标。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融合短程无线通讯技术、微电子传感器、嵌入式系统的新技术,逐渐被用于智能交通系统等需要数据采集与检测的相关领域。基于IEEE802.15.4规范的ZigBee技术,具备以下良好特性:①功耗低,2节普通5号电池可支持一个节点工作6~24个月;②组网能力强,网络最多可达个节点,并支持树状、星状、网状等多种组网方式;③传输距离远,两节点室外传输距离可达几百米,在增加发射功率后可达几千

    新闻资讯

    面向IoT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增材制造模块化平台设计实现更新:2024-03-18

    IoT无线传感器是一种集成了传感器、通信模块和微控制器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设备,用于实时获取、处理和传输各种环境数据,通过网络连接实现远程监测和控制的技术。面向IoT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增材制造模块化平台设计实现旨在为IoT应用提供定制化的硬件支持,使用户可以根据具体需求灵活配置传感器节点的功能和性能。该模块化平台设计应包括以下关键方面:1. 硬件设计:设计支持不同类型传感器接口的模块化传感器节点,包括CSNE151-104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加速计等,并提供灵活可扩展的硬件接口,以便用户根据具体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组合。2. 通信模块:集成无线通信模块,如Wi-Fi、蓝牙、LoRa等,以实现与其他传感器节点和基站的数据传输,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同时考虑通信模块的功耗优化,延长传感器节点的使用寿命。3. 电源管理:设计高效的电源管理系统,支持多种电源接入方式(如电池、太阳能等),并具备低功耗待机和休眠模式,以减小能耗并延长节点工作时间。4. 软件平台:提供友好的软件开发平台,支持常见的IoT通信协议和数据处理算法,为用户提供快速搭建和部署传感器网络的工具和支持。5. 安全性:考虑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包括数据加密、身份验证等措施,以确保传感器网络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综上所述,面向IoT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增材制造模块化平台设计实现需要结合硬件、通信、电源管理、软件平台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为用户提供高度定制化、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的传感器网络解决方案。

    浅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和挑战更新:2023-09-08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由大量分布在空间中的XC18V04VQ44C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每个节点都具有感知、处理、存储和通信能力,能够收集环境中的各种数据,并通过无线通信将数据传输到网络的中心节点或其他节点。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挑战。特点:1、分布式部署:无线传感器节点是分布在空间中的,可以覆盖较大的区域。节点之间的距离通常较近,可以形成密集的网络覆盖。2、自组织和自配置:无线传感器节点可以自动组织成网络,根据需要进行自配置,无需人工干预。节点之间可以进行自动的拓扑构建和路由选择,以适应网络的变化。3、资源受限:无线传感器节点通常具有有限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和能量供应。节点的体积小、功耗低,资源有限,限制了节点的功能和性能。4、多跳通信: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通常通过多跳通信进行数据传输。节点之间的距离较近,可以通过多跳方式将数据传输到目标节点,从而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汇聚。5、自组织感知和处理:无线传感器节点可以进行自组织感知和处理。节点可以感知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如温度、湿度、压力等,然后进行本地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用的信息。挑战:1、能量管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通常由电池供电,能量是节点的重要资源。如何有效管理能量,延长节点的寿命,是无线传感器网络面临的重要挑战。2、网络拓扑构建和路由选择: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通常分布在空间中,网络拓扑结构动态变化。如何构建有效的网络拓扑结构,选择合适的路由路径,以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和通信,是一个重要的挑战。3、数据传输和传输可靠性: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通过无线通信进行

    基于8位RISC结构低功耗MCU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设计更新:2023-07-25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一种由大量分布式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系统,用于感知、采集和传输环境中的各种信息。为了实现低功耗和高效能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设计,可以基于8位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结构的低功耗MCU(MicroController Unit)进行设计。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基于8位RISC结构低功耗MCU实现TCA6416APWR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设计。一、硬件设计1、MCU选择:选择具有8位RISC结构的低功耗MCU作为主控芯片,如Atmel AVR系列、Microchip PIC系列等。2、传感器选择: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选择适宜的传感器模块,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3、无线通信模块选择:选择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模块,如低功耗蓝牙模块、ZigBee模块等。二、软件设计1、系统架构设计: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系统架构,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无线通信等功能模块。2、传感器数据采集:通过MCU的模拟输入引脚连接传感器模块,采集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并进行模数转换。3、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进行滤波、数据压缩等操作,以减少数据传输量和能耗。4、无线通信:通过MCU的串口或SPI接口与无线通信模块进行数据交互,将处理后的传感器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给其他节点或上位机。三、功耗优化1、睡眠模式:利用MCU的睡眠模式来降低功耗,在无任务执行时将MCU置于睡眠状态,减少功耗。2、时钟频率调节:根据实际需求调节MCU的时钟频率,降低功耗

    低功耗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更新:2023-04-24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技术逐渐得到广泛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BAS16由大量的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这些节点可以感知、处理和传输环境信息,从而实现对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控制。然而,传感器节点的能源有限,因此如何降低功耗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将着重介绍低功耗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节点数量多:无线传感器网络由大量的传感器节点组成,节点数量通常上千甚至上万个。能源有限:传感器节点通常使用电池供电,因此能源有限,节点的寿命受到限制。传输距离短:传感器节点通常部署在相对密集的区域内,节点之间的距离较短,信号传输距离通常在几十米到几百米之间。自组织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是一种自组织网络,节点之间可根据需要自动组成网络。数据传输密集: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需要频繁地进行数据传输,因此需要高效的数据传输机制。安全性要求高: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用于监测和控制重要的物理环境,因此安全性要求比较高。二、低功耗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实现为实现低功耗无线传感器网络,需要从节点设计、协议设计和网络管理等方面入手。节点设计传感器节点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组成单元,因此节点设计的功耗控制至关重要。(1)节能硬件设计:传感器节点的硬件设计应具有低功耗、高性能的特点,包括低功耗的处理器、低功耗的无线收发电路和低功耗的存储器等。(2)功耗优化算法:在节点设计中,还需要采用一些功耗优化算法,例如睡眠调度、数据压缩和数据聚合等。协议设计协议设计是实现低功耗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主要包括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协

    传感器节点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功能单元更新:2023-03-24

    传感器节点是一种低价低功耗的微嵌入式设备,必然导致处理能力弱,存储容量小。为完成各种任务,传感器节点需要完成监控数据的收集和转换、数据的管理和处理、对聚集节点的任务请求和节点控制的响应。传感器网络设计BP5220A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来完成许多合作任务。节点初步处理和整合收集到的信息和其他节点转发给它的信息,然后通过相邻节点的接力传输到基站,再通过互联网、卫星等方式传输到最终用户。传感器节点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功能单元。传感器节点的基本模块包括:传感器单元、处理单元、通讯单元和电源部分。处理模块是传感器节点的核心,负责整个节点的设备控制、任务分配和调度、数据集成和传输。传感器节点的工作原理在传感器节点中,电源模块为节点提供能量,是整个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基本模块。由于节点体积的限制,传感器节点的能量非常有限。因此,在整个节点设计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以低功耗、高精度为主要要求,节约能源。此外,医疗传感器节点不能频繁更换电池,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医疗节点的设计应该有很长的生命周期。

    如何收集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更新:2021-04-07

    西蒙: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先进的自然观测解决方案,其自动化程度和数据质量肯定很好,因为我们将各种不同的功能结合起来,比如高分辨率的跟踪技术,能够跟踪带标签的动物,并在小范围内进行近距离感应。你为什么要为SiliconLabs选择无线解决方案?这项创新的自然观测技术允许直接近距离感应、高分辨率跟踪和远程数据下载,这样研究小组就可以收集更多的数据并观察野生蝙蝠。WSN为传染病传播、野生动物资源、觅食策略和生理学等科学知识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在本文中,两位杰出的科学家还解释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以及结合物联网技术的优点。如何收集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西蒙: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BQ2000TPN-B5先进的自然观测解决方案,其自动化程度和数据质量肯定很好,因为我们将各种不同的功能结合起来,比如高分辨率的跟踪技术,能够跟踪带标签的动物,并在小范围内进行近距离感应。可无线传送的标签可轻到1克,包括外壳和电池;具有远距离下载能力的GPS跟踪系统可重到1克,而且非常耗电。对于我这位生物学家来说,最激动人心的事情就是近距离追踪。如果你一直在研究动物的社会网络,并且有大量的数据,那么这些标签能够互相交换信息,让观察者每隔几秒钟就能获取一整群动物的社会网络数据,这将会带来很大的帮助。你为什么要为SiliconLabs选择无线解决方案?尼克拉斯:从2017年开始,我们在所有的研究中使用了SiliconLabsEFR32无线SoC系列的解决方案。该标签具有近距离记录和定位功能,可在两个不同频率运行。我们必须使用三个独立的IC来支持这些功能,然后才能使用SiliconLabs产品。但是,SiliconLabs的

    无线传感器网络和传统通信网络的纽带更新:2021-03-16

    IPC是目前实现方式中最典型的一种,制造商将各种接口模块(卡)设计成模块化,与通用主机模块相结合,以达到通用计算机与特定通信系统连接的目的,用户购买时可根据需要选择接口模块(卡)和通用主机满足处理能力,从而构建出数据网关的硬件平台,在此基础上开发专用数据处理软件,实现强大的数据分析、存储、转发等功能。在现代企业中,生产线的自动化系统一般采用PLC作为控制、通信的主要节点,其中最常用的是现场总线协议;而在企业的管理运行系统中,主要节点采用TCP/IP协议作为通信网络,实现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打通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通道,实现生产指令的快速下达和生产状态的快速发布等数据分析、存储、转发等功能,从而提高企业管理生产的效率,是数据网关技术出现和发展的客观要求。数据网关的作用是连接不同的通信系统,BB132实现数据互通,因此,首先,不同的系统必须有物理连接,在物理连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系统的通信协议,利用该协议所允许的接口进行软件连接,通过数据的接收和处理,实现数据的转发。DataGateway需要两个元素:接口和数据处理。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界面选择的丰富和操作能力的提高,使得具有相应界面的计算机,通过相应的数据处理软件的安装,成为一个数据入口。IPC是目前实现方式中最典型的一种,制造商将各种接口模块(卡)设计成模块化,与通用主机模块相结合,以达到通用计算机与特定通信系统连接的目的,用户购买时可根据需要选择接口模块(卡)和通用主机满足处理能力,从而构建出数据网关的硬件平台,在此基础上开发专用数据处理软件,实现强大的数据分析、存储、转发等功能。其基本功能是实现不同通信协议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趋势更新:2020-07-14

    我们知道,传统工业的生产设备、产品的生产、检修、追溯,大部分都是通过人工来操作,严重依赖老工人的经验判断,而且传承周期很长。因此可以预测,传统工业逐渐会被新工业生态体系所替代。以机器、原材料、控制系统、信息系统、产品以及人之间的网络互联为基础,通过对工业数据的全面深度感知、实时传输交换、快速计算处理和高级建模分析,实现智能控制、运营优化和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的就是服务驱动型的新工业生态体系 —— 工业互联网。新工业生态体系工业互联网的最早概念来自于美国,是GE公司率先提出来的。工业互联网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工业互联网1.0,通过建设以IP技术为基础的网络连接体系,实现工厂IT网络与OT网络的连接,工厂外部企业与上下游、智能产品、用户的网络联通。·工业互联网2.0,通过工业数据采集技术,实现产品、设备、原材料、产业链等详细数据的上传和汇聚,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APP打下基础。·工业互联网3.0,通过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技术,实现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智能无缝连接。那么目前工业互联网走到哪一步了呢?很可惜,目前工业互联网是工业的最高阶段,但目前也仅走到工业物联网阶段。也就是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感知是物联网的先行技术,要确保物联网的稳定运行,离不开众多感知技术的加持,其中最为关键的技术之一便是ADG506AKN传感器。传感器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和核心,是自动化智能设备的关键部件,工业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将给传感器企业带来巨大的机会。工业互联网一方面给传感器企业带来了机会,另一方面也对传感器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对灵敏度、稳定性、鲁棒性等方面的要求会更高。同时,工业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传感器无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无线传感器之温度传感器组成更新:2020-06-19

    无线传感器的使用日益广泛,大家对无线传感器也有了更多认识。本文中,小编将基于两大方面对无线传感器予以介绍:1.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讲解,2.无线传感器之无线温度传感器组成介绍。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就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被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AD829JN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察者构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三个要素。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简称WSN,是一种由大量小型传感器所组成的网络。这些小型传感器一般称作sensor node(传感器节点)或者mote(灰尘)。此种网络中一般也有一个或几个基站(称作sink)用来集中从小型传感器收集的数据。传感器节点是一种非常小型的计算机,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处理器和内存(一般能力都比较有限)。2.各类传感器(温度、湿度、声音、加速度、全球定位等)。3.通讯设备(一般是无线电收发器或光学通信设备)。4.电池(一般是干电池,也有使用太阳能电池的)。5.其他设备,包括各种特定用途的芯片,串行并行接口等(USB,RS232)。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基站的作用是从各个传感器节点收集数据,集中处理然后提交给用户。因此,基站一般有更强的数据处理和通讯能力以及更持久的电力。DL-WZXT无线传感器网络是新一代的传感器网络。DL-WZXT无线传感网络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现代网络,是新一代的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到底有什么优势更新:2020-05-11

    在健康监测环境下医疗监测是一个由各个等级的医疗专业人士实施的严格的过程,但这些专业人士实施的过程中,仍然不能避免意外的人为错误。在健康监测环境中,人为错误应该减少到零,但是这通常是达不到的。因此在过去的十年,针对减少医疗过程中的人为错误开展了很多研究工作。研究者已经从信息通信技术(lank">ICT)入手来减少医疗过程中的人为错误。需要说明的是ICT所带来的创新不仅仅是提高患者自动监测过程的可实施性,更重要的是极大的提高了该过程可靠性。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是信息通信技术方面比较好的技术,最初是用于军事方面战场上的的监测,无线AD537JD传感器技术还有很多别的应用,例如环境学习、动物保护、生产线、楼宇安全,这样便使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应用于医疗环境来提高病患监视的可信度。基本上,无线传感器设备的尺寸非常小,这样可以更好的应用于监测病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从而解决医生或者护士难以全天随时随地守护病人的问题。同时肯定可以实现一个全球一体化的可能性,通过因特网发送该重要病人的身体健康信息到别的专家医生的手持设备,因为现在任何一个医生都有手持设备。所以考虑到这些方面,就得更多的提到无线拓扑网络,它是LAN的扩展,同时在有限的布线数量的情况下有比较远范围的通信距离,这样使重要的信息能通过处于无线传感器拓扑网络(WSMN)中的传感器来传送,无线传感器拓扑网络(WSMN)是无线传感器和拓扑网络的组合。当网络部署好后,它同时提供了不同的机能来提高环境的监测能力。另外一个ICT的革新是无线射频识别(RFID),它不仅仅用于病患的监测,还用于医疗设备医疗手术设备的管理、药品的管理以及危险医

    WiFi攻入无线传感器网络更新:2015-02-04

    日前有报道称,英特尔正在联合初创公司Ozmo力推WiFi方案以期取代蓝牙成为无线个人局域网(PAN)行业标准,而WiFi的目标还不仅在于蓝牙,ZigBee在无线传感器网络(WSN)领域主流地位也面临岌岌可危的局面,借助低功耗WiFi解决方案,初创公司GainSpan称他们已经拥有了在这场阵地战中取得胜利的重量级武器,英特尔则再一次成为了幕后的推动者。创新之路“GainSpan为低功耗和低占空比的应用提供WiFi解决方案,我们针对WiFi无线传感器网络推出的产品GS1010能够确保在一节AA电池供电下长达5~10年的使用时间(具体数字取决于不同应用中的采样频率)。”Gainspan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VijayParmar对《国际电子商情》表示。在2006年带队成立GainSpan之前,Parmar曾在英特尔公司工作四年。GainSpan创新的种子来自于英特尔内部孵化器“新业务规划小组”的一个项目。“在英特尔工作的时候,我所在的开发团队被分配进行WSN的市场研究,”Parmar介绍道。“当时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声称能够满足超低功耗需求的ZigBee,不过最终却把研究对象转向了WiFi。对于WiFi来说,要满足无WSN要求最关键的就是功耗问题,因为人们印象中这是一种相当耗电的无线技术。好在2005年末,在得到来自英特尔内部的资金支持之前,我们就已经完成了大约80%左右的工作。”尽管新业务规划小组旗下的许多项目最终都会并入到英特尔的主要产品线中去,但是由于与主营业务相关度不是很大,英特尔最终决定将Parmar所在的团队从公司拆分出去。于是2006年9月,在英特尔创投和其他三个投资公司1

    凌力尔特收购Dust Networks 拓展无线传感器网络产品能力更新:2011-12-24

    2011年12月23日,全球领先的高性能模拟集成电路制造商凌力尔特公司宣布收购领先的低功率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供应商DustNetworks公司。DustNetworks位于加州海沃德(Hayward,CA),此次收购将使凌力尔特能够提供完整的高性能无线传感器网络解决方案。DustNetworks公司的低功耗无线电和软件技术补充了凌力尔特在工业设备、电源管理和能量收集BA595E6393技术方面的优势。 DustNetworks业经验证的低功耗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可将凌力尔特的产品组合扩展至工业过程控制、数据采集和能量收集这些重点增长领域。DustNetworks的超低功耗无线系统可对凌力尔特的模拟与数字传感器接口IC、能量收集和电源管理产品提供补充,在这些应用中,物理参数的测量在传统上是不实际或不可能实现。 凌力尔特公司信号调理与高频产品副总裁ErikSoule表示:“DustNetworks提供拥有最低功耗的无线电技术与最完整的网络软件,用以构建工业级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过将其与凌力尔特精准的低功耗传感器接口产品和无电池的能量收集技术相结合,我们如今能够提供业界最高性能的远程监测解决方案。” 随着通过机器对机器沟通以实现远程数据采集变得越来越重要,低功耗无线传感正成为许多终端市场的新兴解决方案,包括工业过程控制、建筑自动化和数据中心能源管理。DustNetworks公司总裁JoyWeiss表示:“DustNetworks与凌力尔特是完美的结合,我们已经拥有非常互补的产品与客户,通过凌力尔特的全球销售网络,我们能够走在前沿,让传感器网络以更大的规模迈向无线。” “Sma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WiME系统路由设计更新:2008-06-03

    引 言 随着微机电技术、低功耗嵌入式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具有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无线通信能力的微型传感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由无线微型传感器组成的传感器网络能够协作地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网络分布区域内的各种环境或检测对象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传送到需要这些信息的用户。这便是被美国商业周刊认定的21世纪最具影响力的21项技术之一——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 在一个20层楼高、有着上千个房间的庞大医院中,一位刚进入大楼的坐在智能车中的老年人或残障病人,如何可以轻松地到达自己要去的房间?我们正在尝试为这样的需求提供一种不需要外界干预的“室内自动导航系统”——称为“无线复眼系统(Wireless MOSaic Eyes,WiME)”。概括地讲,它是一个基于生物行为启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过空中大量分布的无线节点对智能车提供行为控制,因此是一个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的机器人导航系统。 WiME涉及两个路由问题:一个是在地理空间的机器人路径规划,另一个是在分散的通信节点之间的信息通信路由。复眼可以作为机器人导航过程中的电子灯塔;无线复眼网络可以被认为是描述地理空间的一个拓扑图、地理路径规划,也可以被简化为一个网络拓扑图中的路径规划。因此在WiME中,空间路径规划和信息通信路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工作,而路径规划将根据各分散节点的语义定义为基础。 为了在WiME这样一个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系统的节点上实现完整地图的机器人导航,本设计使用一种单步方向查询的路径存储和查询系统。为了进一步减小资源有限的无线传感器节点中的路径信息

    缺乏杀手级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何去何从?更新:2008-06-26

    因缺乏利益驱动的杀手级应用,在商用市场中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并未得到完全的应用,这是Plextek为英国通信行业规则制定者主导的一份研究报告所得到的结论。 这项为期10个月的委托研究考察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技术发展、可能的市场增长远景以及对频谱分配将存在什么暗示。 位于英格兰Great Chesterford的Plextek公司在这项研究上与St Andrews大学以及位于剑桥的一家独立的研究和技术组织TWI合作,他们发现正是传统的传感应用目前在商业上发掘了无线网络传感器的优势。 该研究报告暗示,随着各种系统持续不断地采用现有的免许可频段,包括13.56MHz、433MHz、868MHz以及2.4GHz频段,WSN可能在未来3至5年内开始被更为广泛地部署。对于WSN来说,主要问题在于频段拥挤,特别是具有日益增长应用的2.4GHz Wi-Fi。 Ofcom委托的这项研究属于它的“未来无线世界”研发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研究了未来的通信技术。 “我们的研究得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结论,”Plextek公司的高级顾问Steve Methley表示,“之所以缺乏杀手级应用可能缘于若干限制因素,如现有的无线节点的成本高、最终用户缺乏了解和体验,特别是关于‘真实世界’的可靠性。” Methley补充说,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各种电池以及能源净化技术。 Methley表示,“走向杀手级应用的征兆之一可能就是要看看是否包含了主要的系统集成商。如果存在采取专业的方法来定义、安装以及维护真实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需求,那么,这样的玩家将越来越多地进入无线传感器网络领域。” 该研究小组还表示,尽

    无线传感器网络发力交通 国内研究取得进展更新:2007-10-23

    日前,上海市科委在浦东国际机场公安分局主持召开了以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为总体单位,并联合上海市多家高校、研究所共同承担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攻关及其在道路交通中的应用示范研究”项目验收会。 该项目组攻关研究了末梢微网、中层传感网、接入网三级带状传感网的体系构架;传感网超轻量化IPV6协议栈;远程高速传输的传感网端机、基站;交通传感网的协同模式识别算法体系及多元数据源的交通综合信息融合技术;传感网数据流特征和模型等无线传感器网络在交通信息领域应用的关键技术。并研制了一系列道路状态信息检测无线传感器节点,如声震无线传感器网络车辆检测节点、车辆扰动检测节点;日夜自动转换视频车辆检测器;路面温湿度、积水、结冰、光照度、烟雾、噪声检测器等多种节点。还结合科委已经部署的微波雷达车辆检测器、GPS浮动车检测器等交通信息采集设备,开发了无线传感网接口和网络接入单元,具备完全整合第三方设备的能力。 该项目研发期间,建立了无线传感网的仿真、测试、环模平台和交通信息采集综合测试实验外场。完成了由市政局信息处和公路处养征办协调,在沪宁高速路段进行的“嘉松公路A11-A9无线传输”中期演示。演示系统实现了国道和高速管理信息之间的联网互通,传输距离大于10公里、传输速率大于10Mb/s,可以同时传输9路视频、双向语音、多路数据信息和控制指令,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信息处认为该成果对公路处选择多元通讯系统具有广泛良好的应用价值。项目组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建立了高速、高架、地面主干道、次干道等典型道路段,上下匝道口、十字路口、丁字路口等六个断面、覆盖10平方公里范围的交通信息采集、无线传输和控制中

    会员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