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ic37.com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发布采购

知识产权:对接产业政策 提升运用能力

日期:2013-8-6 (来源:互联网)

2008年6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5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在推进知识产权工作、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报将推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系列报道,对部知识产权工作重点,省市、企业对知识产权管理、运用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进行宣传报道,敬请关注。

在应对知识产权纠纷中,国内企业应抱团合作,提高整个行业的防范能力

知识产权是创新的载体和竞争力的体现。2008年6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简称《纲要》),距今已整整5年。“5年来,在《纲要》指引下,工业和信息化部坚持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中心任务,以产业发展的重点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以产业急需为原则,将知识产权工作与产业政策规划、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紧密结合,通过重点产业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支撑产业的风险应对和创新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韩俊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

紧密对接产业政策

韩俊告诉记者,部领导一直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自2008年起,每年召开两次部长专题会议,对部知识产权工作进行部署和总结,形成科技司牵头、17个司局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确保了部知识产权战略任务落实到位。而每年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知识产权工作推进计划》将《纲要》分工中部承担的18项任务和部年度重点工作相结合,进行任务分解和细化,由各司局牵头组织实施,由本系统专业机构、行业协会等具体落实。

韩俊强调,知识产权工作必须与产业政策和规划紧密结合。2008年以来,部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都鼓励安排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2010年安排的技术改造项目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占比49.9%,2011年占比51%,2012年占比51.3%,项目占比年均增长0.7个百分点。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部通过有关活动激励知识产权保护。比如,组织年度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评选活动,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作为项目评价的重要指标,5年来共计32个项目入选,部电子发展基金支持近1亿元;组织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评奖活动,将“创新性”等指标列为评奖标准。

在政策方面,《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等20余个产业发展规划中,对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具体措施和明确要求。部与有关部门联合印发的《国家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等10余个政策文件中均明确提出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有关要求。

积极推进成果转化

韩俊说,知识就是生产力,知识产权就是创新力。在实际工作中,部注重推动工业企业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应用。5年来,部积极开展重大专项的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专利分析、战略研究和专利评估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果。例如,在“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开发并利用知识产权平台进行专利分析和基本专利评估;在“核高基”重大专项中,超级计算机、服务器和桌面/便携式计算机CPU、操作系统与软件平台、新型智能移动终端、嵌入式CPU、嵌入式操作系统及高端SoC平台等领域涌现了一批阶段性成果,实现了核心技术的关键突破,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集成电路研发专项中,涌现出二代身份证芯片、数字电视芯片、通信网络芯片、信息安全芯片等一批已实现规模应用的自主创新产品。

推进成果转化,必须抓住标准话语权。几年来,部加强标准中的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将专利纳入标准的行为。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制定了相关政策,解决通信标准制定过程中的专利问题。部在通信行业先后开展了《TD-SCDMA产业知识产权策略研究》、《通信标准及专利池研究》以及《“十二五”规划中的“标准与知识产权研究”》,引导国内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将自主技术写入国际标准。仅2012年,我国企业向ITU、3GPP、IETF等国际标准组织提交提案超过8000件,我国在TD-SCDMA、TD-LTE-Advanced等领域的自主专利技术相关提案正在不断增加。

此外,部积极推进产业知识产权预警体系建立,为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支撑。5年来,在平板显示、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国内操作系统、光通信网络、移动智能终端、高端装备、光伏发电、射频识别、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和关键技术领域开展专利分析和风险评估,累计部署研究课题60余项。

加快提升运用能力

从目前和未来的趋势看,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更趋激烈,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断调整,保护力度继续加大。以美国、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加紧专利布局和知识产权保护,以知识产权为武器的纠纷和争端蓄势待发,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的知识产权压力将有增无减。

在这种情况下,韩俊也坦言:“国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应该说认识问题基本解决了。近年来知识产权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制度问题也基本解决了。但从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近年来发生的知识产权摩擦和纠纷来看,最关键的问题是,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严重不足。企业是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的主体,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也是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的主体。我认为,推动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提升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贯彻落实《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企业的能力上去了,制度才可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如何加强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建设,加快提升我国工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亟待破解的难题之一。工业和信息化部部署实施的“两大工程”,即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工程(简称培育工程)和产业知识产权风险评估与预警工程(简称预警工程)就是破解这一难题的重要举措。

在培育工程中,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研究制定并发布《工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评估指南》,指导工业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韩俊告诉记者,部科技司将会同省市选取20家以上(包括专利运用、商标运用、版权运用、非专利技术保护等4类)试点企业,根据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运用特点,进行适用性验证,在验证基础上加以完善,通过试点企业带动整个行业的能力提升。

“防御体系不健全也是知识产权工作面临的一大突出问题。”韩俊说。为此,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在装备、原材料、电子信息、软件、消费品等重点产业开展预警研究与分析,安排了16项研究课题,涉及稀土、硅钢片、半导体照明、海工装备等关键技术。

韩俊最后强调:“在知识产权纠纷中,国外盯的都是我们的龙头企业,打压一个企业实际上打的是一个行业。所以企业要形成抱团合作的文化,共同应对,以提高整个行业的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