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ic37.com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发布采购

中国3D打印需打开应用市场

日期:2014-4-29 (来源:互联网)

4月14-26日,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代表团一行11人应美国Stratasys、3DSystems、Exone三家美国最大的3D打印企业和康奈尔大学、Drexel大学等知名科研机构,并就3D打印技术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发展思路、发展定位,2014青岛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博览会主要内容和筹备情况,中美3D打印技术发展差距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武汉滨湖机电、中科院广州电子所、上海联泰、上海3的部落、成都航利、沈阳新松、合肥工大等10多家企业和科研单位负责人参加了本次考察。

由于这是首次中美3D打印领域举行的最大规模的访问和交流活动,在中美3D打印业界引起广泛关注,就此,记者专访了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执行主席、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先生。

记者:您如何看待中美在3D打印领域的差距,哪些问题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罗军: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目前全球3D打印行业差距都不是很大,“小而散”的格局并没有新的改变,其次是规模效应上还没有实现真正的突破。可以说,3D打印这个行业外面看起来一片火热,业内却比较寂寞。四处都是市场,看得见,却摸不着。我们仿佛陷入了一个怪圈:3D打印技术什么都能够做,但是,最适合做什么呢?最佳的应用市场在哪里?好像我们都比较茫然。要不然,我们就不会在各种场合,向大家展示:3D打印技术可以打印吉他、打印电子琴、打印飞机……。所以,有识之士一致认为,3D打印缺乏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

去年11月底,带着这个问题,我率领中国3D打印代表团一行19人访问了欧洲,与德国EOS、德国Exone、比利时Materialise、鲁汶大学等业内领先企业和科研单位展开交流,得到的答案与我的判断基本吻合。这次美国之行,我们应邀访问了美国全球最大的三家3D打印公司Stratasys、3DSystems、Exone,以及康奈尔大学、Drexel大学等科研学府,与他们交流和分析,再次印证了我的判断。这是中美,中欧,欧美乃至全球3D打印行业之所以没有快速发展起来的判断。不仅仅因为3D打印技术不是一项替代性很强的技术,更在于3D打印技术还需要精准定位,发挥比较优势,才能形成完整的商业模式。

当然,不同的地方也非常明显:一是美国3D打印企业和科研单位在原始创新方面基础雄厚,每年都有很多发明专利不断产生,占据了行业技术前沿的制高点,而我们总体来看还是被动式的搞科研,实行的是跟随战略,基本没有机会占据技术的高点;二是美国企业和科研单位在科研经费的投入方面比我们遥遥领先,无论是几家大的企业,还是科研单位,他们每年的科研投入一般不少于三千万美元,而我们全国投入到3D打印行业的科研经费也不会超过一千万美元。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这是基本规律。从某种角度来看,我们对于3D打印这项新兴技术的认识还没有达到一定高度,并没有真正的投入,还是持有投机的心里在培育和发展3D打印产业;三是规模差距拉大,美国几家主要的3D打印企业年销售收入都在四五亿美元,而国内还没有一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两千万美元;四是美国企业在材料等核心领域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而国内基本上还依赖进口。记者:如何缩小中美在3D打印领域的差距?

罗军:差距的客观存在,我认为还是可以理解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工业化没有完成,导致我们的产业基础落后,人才落后,科技水平落后。我们在新技术的研发与培育方面,尽管国家已经实施了“863”计划,但是,我们的科技体制严重滞后,申请科研经费依靠关系,走后门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拿到研发经费的并没有真正搞研发,想搞研发的却申请不到经费。很多课题成果流于形式,缺乏原创性。其根源在于这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没有理顺,没有建立起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科技创新体系造成的。

如果我们要缩小这些差距,我认为有两个方面至关重要:一是鼓励创新,鼓励原始创新,要建立健全一批在3D打印核心领域攻关的人才体系,引进全球化的研发人才,特别是在3D打印与材料、3D打印与信息技术、3D打印与精密制造的结合方面要有新的突破,我们的科研经费要确保重点,严格按照市场化的法则公开透明执行,对成果要有一套规范的验收体系,同时要严格遵循知识产权保护;第二要将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性调整相结合。与美国和欧洲比较起来,或许这才是我们真正的优势——庞大的市场。当前,我们面临非常艰巨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3D打印技术作为传统制造技术的一次变革,从中能够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如果3D打印技术不能与我们的传统产业结合起来,那么3D打印技术未来的发展将可能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记者:业界对3D打印联盟的成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您是如何下好3D打印技术产业化这盘棋的?

罗军:的确,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不仅在国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在欧洲和美国的3D打印行业,基本上都是家喻户晓。目前,国内3D打印企业和科研单位有95%都是联盟成员,国外的企业和科研单位70%是联盟成员。我一直认为,中美、中欧3D打印技术当前的差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始终不能打开应用市场。而且,未来谁最先打开应用市场,谁就可能引领这个产业的发展。

3D打印技术与机器人的发展有许多相似之处。60年代美国的机器人技术很先进,但是缺乏市场,没人用,而日本二战以后缺乏大量的劳动力,需要购买大量的美国机器人,于是日本成为美国机器人最大的市场。70年代日本在模仿美国机器人的基础上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再创新”战略,成功实现超越。现在我们看到日本的机器人已经处于全球机器人的领导地位,而美国机器人反而变得默默无闻。

当前,的确留给了我们很多机会。2012年10月15日,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正式成立,是全球首个3D打印行业的产业联盟,标志着中国3D打印行业率先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资源整合。如果一个行业长期四分五裂,互相攻击,各自为战,那么这个行业一定是缺乏生命力的。因此,“抱团发展,集群发展”,“推动3D打印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成为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的首要目标

。但是,仅仅依靠国内3D打印行业的资源整合,我觉得力量还是比较单薄,还需要开展国际间的对话与合作。2013年5月29日,我们在北京成功举办首届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的基础上,联合美国、德国、英国、比利时、法国、新加坡和国内3D打印行业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共同发起成立了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建立起3D打印行业国际间的对话机制,并且成功地将这种机制常态化、固定化。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发挥3D打印联盟的资源优势和全球化网络资源,打造3D打印在线服务平台,将3D打印信息资讯平台、3D打印电子商务平台、3D打印在线定制服务平台三大功能集中在“3D打印在线”,将在6月19-22日青岛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期间正式上线运行。

同时,联盟正在和几所国内外知名大学合作,共建3D打印研究院,一方面我们将系统性培养和培训3D打印研发人才、应用人才,解决人才短缺难题;第二方面,我们将深入开展3D打印的产业研究。

为了促进3D打印技术与应用市场结合,我们在国内主要工业城市布局的3D打印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将在年内正式对外开放,使我们的传统企业在不需要购买任何设备的基础上就能够率先分享3D打印技术的成果。三年左右,我们将完成国内10个主要工业城市的布局,基本实现国内3D打印市场的全方位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