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ic37.com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发布采购

手机可以涨价 成本上升的黑锅供应商不背

日期:2017-2-6 (来源:互联网)

相信很多从事显示触控产品加工的企业,都在2017年元月份听到了相关传闻,那就是自己的品牌手机客户在为他们的手机调高价格了。这跟以往各品牌手机厂商在春节黄金假期间纷纷降价让利促销,抢占市场份额的营销手段,采取了完全相反的策略。

并且仔细一看,这些涨价的机型,都是各手机品牌差不多在2014年集中推出的标准机价位千元机机型,也是各在厂商拼出货量的保命机型。这些标准机型的特点,就是全部都是由ODM厂商生产,再贴牌各大品牌厂商标签后出售。

手机报在线的价格跟踪结果显示,从这些机型配置的显示触控产品来看,配件的成本虽然经过2016年一年的价格修复,基本上有约20%到30%的回升,基本上回到了2015年的平均水平,不过距2014年底的价格高峰期,仍有40%-50%的差距。

也就是说这些2014年集中推出的标准机价位千元机,从显示触控产品的角度来看,成本是下降了的。

实际上,不仅仅是显示触控产品的成本是下降的,占手机成本约5到7成的前几大配件:芯片、存储器、摄像头等,尽管也经历了与显示触控产品类似的价格修复曲线,但手机报在线的价格跟踪结果同样显示,最近两个季度这些手机在这些配件上的采购成本,也低于2014年同期的水平。

那么品牌手机厂商调高终端产品的销售价格,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最近两天小米的官方公告意思是上游元器件涨价,不过刚才分析过了,这条理由其实是不成立的!

上个月魅族与华为调高魅蓝和荣耀的价格,理由是要改善利润,不能只看规模,不看业绩。这个还算比较靠谱。

那么,还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经过手机报在线的市场跟踪结果显示,还真有!

这些明里暗里涨价的千元机型,当初推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主力是线上市场,对攻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品牌冲击。那么当年的互联网品牌的核心标签是什么呢?一是“没有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的标准品思维,也就是ODM标准品!二是去掉经销商中间环节,也就是网上直销,没有库存积压、没有渠道费用,让利消费者。

当然,运营商订制机市场的退出,各品牌为消化自己和上游供应商利益相关者的产能,也是重要的原因。事实上,这些所谓的千元机(也就是当初的互联网子品牌机),也正是传统的运营商订制机配制机型,换了个概念名字和供货渠道而已,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同一类产 品。

因为运营商订制手机在当年吸引各大品牌手机厂商的重要原因,就是运营商自己背库存和渠道费用外,大家都按运营商统一的标准进行设计、采购、生产。

再回到上述的互联网精神手机上来,互联网手机宣传的二大特点:没有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的“标准品”,没有渠道费用和库存成本,其实从一开始就存在很大的问题。

先说没有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的“标准品”这一条,ODM厂商为了保证顺利生产和控制成本,给出的方案都是最保守的成熟配件和最大加工余量的通用设计。这在只有小米等少数几家互联网品牌,出货量也太大的情况下,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但是当市场上出现体量相当或者比自己更强大的竞争对手时,负责项目的团队成员就会更改ODM厂商的BOM表,把一些自认为带有“先进”功能的配件加进去,让ODM厂商为采用带有“先进”功能的配件修改结构设计,导致加工余量变小,加工难度变大。

还记得当年的锤子,被富士康拒绝为其代工,产品迟迟不能上市不?还记得小米当年的换屏门不?就是因为这些配件的变更,导致上游供应链的成本控制难度加大,产品加工良率与效率太低所致。

另外去掉经销商中间环节,也就是网上直销,没有库存积压、没有渠道费用,让利消费者这一条,事实上也站不住脚。

以最有代表性的小米为例,从各方统计的数据结果均显示,真正从小米官网和其合作的网站实现一次购买的消费者,比例不足三成,其另外七成比例的手机产品,都是通过批发给线下渠道商或由黄牛经销商转卖到消费者手上。

而其它品牌则更不用说,本身就在线下渠道有大量铺货这些所谓的互联网品牌产品。就是以互联网品牌自居的小米,从2015年开始也参与到线下渠道建设中来。至于线下渠道到底占了多少成本,从某大品牌对媒体透露的信息可以知道,约占了销售单价的20%-40%!

从这一条就可以看出,尽管上游供应商提供的配件成本,同比是下降的,但也不足以填满品牌手机厂商运营上的坑。

另外还要看到一点就是,2015年底,这些千元机型产品为了打压竞争对手,虽然停止了价格战,但升级了配置战!在主要配件的参数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全面转向金属机壳,增加指纹识别模组,都对产品成本控制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根据手机报在线对机壳材料的成本跟踪对比后发现,同规格的手机机壳由塑料设计变更为金属机壳设计,成本涨了近十倍,一部手机最少要多花150元-250元的采购成本。

而增加的指纹识别模组采购成本,就是现在,购买指纹识别模组、组装加工费用、库存成本等加在一起,也不少于50元。

因此,手机可以涨价,但配件成本上升的黑锅,供应链厂商是不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