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ic37.com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发布采购

GPS便携式应用快速增长,手机首当其冲

日期:2007-8-7 (来源:互联网)

“你好,John,我是你的手机。你帮我丢在了48号街与53号街的交界处,请尽快来找我。”这是几年之前国外某领先GPS半导体解决方案企业描绘的GPS带来的创新应用的虚拟情景。今天,这类基于GPS定位的应用已经可以变成现实,而且正加速渗透到我们的生活。 在过去几年中,汽车导航和专业的PND设备占据了GPS应用的主流,而近年来半导体技术以及软件解决方案、GPS产业生态系统的快速发展以及成本的持续降低,促进了GPS快速渗透到更多的领域,手机+GPS、PDA+GPS、PMP+GPS、UMPC+GPS、安保应用,以及一些创新型产品将不断涌现。

手机是最大的应用热点 “在2007年之前,便携式导航设备(PND)和汽车导航是最主要GPS应用。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手机将成为GPS应用新的增长点,而且增速将非常快。”瑟孚(SiRF)公司创始人兼营销副总裁Kanwar Chadha指出。“去年我们在向手机设计公司推GPS方案时,他们基本上都没有关注,而现在几乎每家公司都有一到两款GPS手机产品在研发之中。”深圳市星亮电子有限公司GPS产品经理刘勇表示。“为了增加盈利能力,大部分手机会增加额外的有效附属功能,而无疑GPS是最具卖点的功能。”上海丰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汽车电子部经理周青华认为。“预计2008年月均GPS手机的出货量在30万部左右。”刘勇给出了这样的数据,而周青华甚至给出了可能超过手机总出货量30%的乐观预期。 然而,GPS定位功能是否仅仅作为一个简单的附件功能,就像以前基于基站的手机定位功能一样,仅仅作为一个“玩玩而已”的功能呢?“是有这样的危机,但是目前的GPS手机已经可以实现10米左右的定位精度,而且不同于基站的被动定位,它是主动定位。当前手机GPS已经可以实现图形化和语音导航功能。”周青华指出。“用户希望能利用GPS进行导航,但是与专用的PND来说,相对于手机较小的显示屏,地图显示的效果大打折扣。” Atmel公司GPS高级行销经理Joerg M. Alber表示,“易用性、用户体念和成本很关键,用户不会为导航体念较差的产品支出额外成本。”目前,大部分GPS手机的显示屏尺寸在3寸以下,与专业的PND相比,屏幕尺寸劣势明显,而在导航功能和性能上目前主流产品已经有不错的表现。 “当前,LBS(基于位置的服务)的广泛可用性是GPS手机增长的一个主要瓶颈,随着新的LBS业务的出现,GPS手机将迅速增增长。”u-blox公司CEO Thomas Seiler指出。“特别是对于手机应用来说,GPS手机更广泛应用的一个制约因素是网络运营商能建立为用户接受的LBS业务,并且能产生收益。”Alber认为。Chadha指出:“全球很多电信运营商开始推出基于位置的服务平台,因此手机将会成长成为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移动运营商Cingular Wireless、Orange等国外移动通信服务企业均已推出了GPS导航服务,中国移动也将推出LBS业务。“中国国内超过3亿的庞大手机用户数,将为GPS应用带来极大的增长机会。”Seiler指出。

PMP是GPS应用前景看好的另一类便携式产品,PMP产品具有比手机更大的屏幕,因此更能满足GPS用户的需求,而最大的问题是以合适的整机价格提供适当的性能和功能组合。“PMP本身的成本就很高,如果加入GPS后成本压力增大。我们看好PMP+GPS+移动电视相结合的功能,然而由于标准的多样性,目前市场也不成气候。”瑟孚亚太区总裁林宏正指出。目前国内厂商仍然将PMP+GPS组合功能产品目标定位于汽车导航等高端应用。 一直以来。汽车导航是GPS应用的主要市场,而由于汽车GPS预装率普遍较低,汽车导航已经成为PND的主要应用领域。在全球市场中,日本是当今全球汽车导航应用最多的国家,而欧洲是目前推动汽车导航、便携式导航应用增长最重要的区域,在过去三年中,该地区的市场增长非常强劲,而美国便携式导航系统在2006年后期开始启动。目前,大多数的美国电信运营商已经或正在部署基于位置的业务,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基于定位娱乐便携式设备应用的国家。“2006年全球汽车导航系统市场容量超过2000万,预计2007年将接近3000万。”林宏正指出。 而中国可能是继上述三个国家和地区之外,全球PND应用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私人轿车保有量已经超过1100万,而且以每年超过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然而,目前汽车GPS预装率依然很低,更多的车主以PND或其它支持GPS导航功能的便携式产品作为后装选择。随着用户对GPS功能的了解增加,汽车用户将成为推动中国PND增长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迅猛,道路网络日益复杂、多变,这些都将刺激GPS导航设备的需求增长。 GPS应用的技术成熟正在为一些传统产品开发企业带来一些产品创新机会。芬兰POLAR开发出支持GPS的心率仪、CASIO开发出具有GPS功能的手表、美国高明(Garmin)开发出宠物跟踪器,等等。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如何将GPS以不同的应用功能与不同的产品结合,将带来独具创新的产品和市场机遇。未来几年中,移动电脑、数码相机、便携式游戏机以及便携式娱乐设备,甚至可穿戴设备将带来更多的创新型应用。“现在GPS功能甚至被置入到鞋和衣服里了,未来GPS将成为很多产品的‘must-have’功能。”Seiler表示。 产业生态系统有待完善 与专用的导航设备不同的是,手机和移动电脑都是开放平台,可以支持各种基于位置的内容和业务,这些内容和业务的广泛可用性将决定用户体念。“我们认为,GPS集成到手机的最大挑战是缺乏一个让所有产业链环节获益的‘生态系统’。”Chadha表示。“GPS应用是一个端到端的系统问题,需要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配合,而这正是目前所缺乏的。”林宏正指出,“我们发起建立了称为Ecosystem的全球GPS开发社区,来帮助加快基于定位的内容和服务开发。”该公司提出了一个标准的API,所有的设备厂商和第三方开发商都可以利用这个API标准来开发他们的产品。据悉,目前该标准正在争取获得中国移动的认可。 事实上,位置导航是GPS的基本应用,基于GPS的业务开发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而实现这些业务功能的开发和广泛应用需要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支撑。以基于GPS的安保应用为例,该功能开发将是未来的一个重点增值业务。“目前国内缺乏一套结合保安、保险和LBS的系统。而基于定位的安保功能已经逐渐在欧美流行,他们的服务商和保全商很健全。”林宏正指出,“另外,像基于位置的游戏业务,目前中国国内参与的企业很少,远落后于欧美地区。” 作为导航应用的基本组件的地图软件已经非常成熟,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能提供越来越多的兴趣点(POI),增强GPS设备的导航功能。目前,针对手机应用地图软件价格已经低到几十元人民币,而且提供每年两次更新,更加精确的电子导航地图提高了GPS的性能。当前中国市场上领先的电子地图提供商包括四维图新、高德软件、凯利德和灵图等,他们提供的地图能够覆盖中国40%至60%的城市,包括所有的一级和二级城市。 随着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低成本将成为重要的竞争因素之一。值得关注的是,GPS正在成为一些新的半导体企业竞相争夺的新领地,他们提供了各种具有不同特色的解决方案,对GPS市场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值得关注是,一些本土企业在服务支持、系统设计能力、成本以及市场网络上独特的优势,正在重新划定GPS半导体市场的新格局。例如台湾联发科、上海掌微电子以及海归创业公司西安华迅。“与国外竞争方案相比,我们的方案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定制,进行灵活调整,而且成本更低,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西安华迅公司市场经理胡波表示。上海掌微的软件GPS解决方案已经得到国内外GPS开发企业的关注,据悉,其Atlas-II解决方案已获得新科和万利达等公司的采用。 机会来了,您准备好了吗? 然而,与中国国内及全球巨大的市场前景并不匹配的是,中国内地企业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中的分量非常有限。根据市场调研公司iSuppli的地区预测数据显示,三大主要供应商TomTom、Garmin和神达目前占全球便携式导航设备80%以上的市场份额。 “现在中国企业进入GPS市场是很好的时机,中国企业具有成本上的优势。”林宏正表示,“但不足的是他们缺乏市场的经验。另外,在不同的国家需要与不同的地图软件提供商进行谈判以及产品开发的配合,这些都加大了市场推广的难度。” “目前国内市场比较混乱,国内企业应该多借鉴台湾地区同行的产品研发和市场经验、思路,需要考虑如何构建合理的产品体系,提高产品的更新速度。”胡波指出,“他们应该在产品创新上跟进国外的思路,重新思考产品定位,认真了解客户和市场需求。”而Chadha认为:“对于中国国内的设备提供商来说,最大的问题是让终端用户了解他们的产品,以及开发商本身对用户需求的了解,利用增值功能使他们的产品实现差异化,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价格竞争。” Chadha认为:“中国无论在GPS产品开发还是消费市场来说,都有广阔的前景,例如中国电信已经宣布他们在意图开展LBS服务。随着2008年的接近,很多初创公司加入这个行列,将加速基于位置服务的部署以及设备的开发。”“当然,中国的开发商会在GPS行业扮演重要角色,因为低成本将成为这个行业增长的重要动力。”Alber指出,“通过将低成本的制造与不断增长的设计能力结合,中国企业将推动GPS市场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