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ic37.com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发布采购

务实推动“中国芯”

日期:2007-8-3标签: (来源:互联网)

对于我国核心芯片技术研发中出现的急功近利现象,业内分析人士站在不同的视角,表达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有人不但对我国核心芯片技术研发取得突破的前景表示担忧,甚至怀疑国家投入巨资进行核心芯片技术研发是否值得。

诚然,核心芯片研发中急功近利的现象着实令人痛心,但笔者认为,我国制定的自主研发核心芯片技术的方向和目标绝对没有错,而且这种核心芯片技术的突破,离开国家的大力支持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长期以来,我国在核心芯片领域受制于人,这不但不利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我国的国防安全。CPU作为半导体产业技术最密集、最具战略价值的产品,我国发展CPU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但CPU位于产业链最尖端,其研发是一个异常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所需的投入和面对的风险,将是无法估量的天文数字,这使得企业在此面前只能望而却步。因此,只有国家支持,才有希望从根本上打破瓶颈。

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国核心芯片研发及产业化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CPU的发展不会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着非常巨大的差距,核心芯片技术的突破,需要政府和业界有足够的付出、坚持和耐心。因此,如何找到一条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CPU道路是目前的关键。

有专家认为,发展CPU核心技术产业,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因此在大战略上要分工,分成预研和产业化两个战场,国家应采用不同的政策予以扶持、引导和整合,对条件成熟的项目大量经费扶持做产业化,以产业化效益回报社会;对条件不成熟的项目少量经费扶持做预研。

也有专家建议,CPU的研发应与市场需求结合,对于目前需求增长迅速,市场垄断程度不高的嵌入式CPU领域,国家应重点投入,支持一到两家企业,应讲求集中力量办大事,以有限的资金求得最大的效果,避免“撒胡椒面”。而在难度较大的通用CPU领域,建议将其作为国家基础科研项目,从较低的起点进行研发,主要目的是积累技术和专利。同时,作为国家性质的资金投入,应做好资金使用的全程监督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