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ic37.com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发布采购

CEC拟介入液晶三巨头重组 将出台相应方案

日期:2007-8-3标签: (来源:互联网)

液晶三巨头的重组又有新进展

6月18日,京东方(000725.SZ)原关联公司冠捷科技总裁宣建生在香港对媒体表示,国资委直属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以下简称“CEC”)有意通过投资或并购的方式介入三家液晶面板厂的重组计划。

6月19日,本报记者就此向京东方、上广电和龙腾光电三方求证,三方均表示不予置评。截至本报发稿前,记者未能联络到冠捷科技总裁宣建生。

而据CEC内部人士透露,国资委确实有意让CEC介入重组。

合资公司中国光电被否决?

香港媒体称,CEC已和上述三家公司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洽谈,未来3-6个月可能出台相应方案。

对此,业内人士并不诧异。一位液晶产业资深人士认为,CEC的介入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其实有迹可循。

“从去年三家公司的五代线资产突然合并就能看出,主管机构对液晶产业发展决心很大。”

来自信产部的消息显示,今年初,在国务院的指示下,信产部联合发改委等部委对平板显示器产业进行了调研,近日已将报告上报至国务院。报告建议,重新研究制定平板显示器产业政策,同时“从中央到地方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对京东方和上广电、昆山的三条5代线进行整合,形成初步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液晶骨干企业”。

昆山龙腾光电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调研因国内三家液晶企业的整合而起,同时将对重组一事产生重大影响。而根据国外的成功经验,液晶产业必须由政府来主导。

早前有消息称,三方合资公司将命名为中国光电显示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光电),合资公司股份比例初步定为上广电30%、京东方27%、昆山龙腾7%,其余36%股份则由国资委控股。根据初步协商,中国光电将以控股公司模式运作,在产能分配、统筹管理等方面由政府主导,但三条五代生产线的日常运营事务仍由各公司负责。

但据CEC内部人士透露,由于国资委一直在削减央企数量,将由现在的150家削减到80-100.html" target="_blank" title="80-100">80-100家,不太看好成立中国光电这一方案,并且指定CEC代表国资委参与三方重组事宜,即使成立中国光电,也希望纳入到CEC体系中。

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团,CEC已经合并了南京熊猫、长城等多家公司。从其产业布局看,CEC目前囊括了集成电路、计算机硬件、通信网络、数字家电产品领域。无论计算机、手机还是数字家电产品,都是液晶面板重要的下游客户,而集成电路生产,也可以为液晶面板提供上游技术支持。因此,一旦拥有液晶面板生产,CEC将打通上下游产业链,获得更多成本优势。

重组进程延后

CEC的介入将令错综复杂的三方重组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情况很复杂。”上述昆山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很多细节仍然没法明确,恐怕无法按计划在6月底达成一致协议。

记者此前在采访中得知,三方重组原本计划6月底出结果,但最终推进速度却比计划中慢,主要原因是三方无法就控股权达成一致意见。不过,昆山上述知情人士称,控股权之争只是表象。

该人士称,目前三方考虑的问题主要聚焦两方面:一是现有的五代线资产如何合并,二是合并后的运营中三方如何分工。对于前者,由于每条生产线的资产和生产状况非常清晰,因此从资产合并操作层面来说并不复杂。然而对于后者,由于中央扶持产业的政策和具体措施尚不明确,三方各有想法,因此很难达成一致。

“问题的关键是,将来这个产业怎么发展,还需要建多少条线才能满足需求,未来生产线放在哪,三家企业如何定位分工,这些都没确定,大家心里总是有个疙瘩。”该人士说,这些问题的不确定才是影响重组进程的主要问题。

事实上,从三大液晶面板生产线宣布合并之日开始,这一重组已经脱离了简单的企业资产重组概念,而背负着发展本土液晶产业的重要使命。由于三条生产线隶属于三个不同的地方政府,因此重组又与地方政府对光电显示产业发展的长期规划息息相关。

记者了解到,过去几年中,北京、上海、昆山三地政府均对光电显示产业做出了大量投入。在北京,当地政府划出了40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成立了亦庄经济开发区,以京东方为首的TFT-LCD面板产业是区内重点发展产业。上海市政府则侧重产业链建设,在上广电五代线建设同时,还助其引进了系列配套项目,5月31日又刚刚获批成为国家级平板显示基地。昆山市政府则以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为依托,划拨了大量资金开发上游产业,在筹建龙腾光电的同时,还成立了德芯半导体等系列配套企业。

“企业讲利益,政府讲发展。”上述人士说,政府对这个产业投入了大量心血,三方重组牵涉地方政府在未来五年的产业发展规划,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是个关键问题。

京东方剥离方案变数

“如果CEC参与重组,估计京东方的五代线剥离方案可能也要发生变化。”一位接近京东方高层的业内人士说。

在三方重组的进程中,京东方(000725.SZ)剥离资产一直备受外界关注。根据去年底签署的<意向书>,三方将整合包括大尺寸液晶面板及上下游资产和现金在内的液晶生产线业务。对上广电和昆山龙腾而言,由于没有上市,五代生产线的股权结构相对简单,但京东方的生产线资产却因属上市资产而相对复杂。

3月底,京东方(000725.SZ)发布公告,宣布将占公司主营业务70%的五代线资产剥离出去。京东方称,这是为了避免京东方因长期亏损遭遇退市。不过,在外界眼中,这项公告则被认为是京东方参与整合的第一步。

不过,记者了解到,这一饱受B股股东非议的资产剥离方案,尽管已经通过股东大会的批准,但至今仍未获得证监会批准。

“证监会要求京东方补充材料。”上述接近京东方高层的业内人士说,按照规定是否通过方案需在20个工作日内答复,现在已经超出日期。

该人士称,迟迟未批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方案原先是在预亏前提下做出的,但由于今年上半年面板价格大涨,加之又卖掉了所持的冠捷股份,京东方今年已经不再亏损,原先方案剥离的前提条件已不存在。二则因为三方重组很多事项没有确定,证监会对剥离方案的影响也拿捏不准,尚需等待国务院的最终批示。

京东方总裁陈炎顺1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剥离方案确实还没有通过,但在正常流程中,应该能够通过。他强调,方案剥离与三方重组没有关系,也不会因为产业的周期性波动就被轻易驳回。

“如果CEC介入,是否保留原剥离方案还很难说。”上述人士称,还要看CEC通过何种方式介入重组,如果采取分别控股京东方、上广电和龙腾光电的做法,那么不通过资产剥离也能轻易进行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