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ic37.com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发布采购

抢购面板+囤货:彩电业谋对涨价困局

日期:2009-7-20 (来源:互联网)

中国彩电企业坚持数年的经营之道,在最近的一个月内发生了根本性的翻转。

7月初,销量全球排行靠前的某彩电企业高层对本报称,国内彩电企业正在探讨将平板电视的终端价格上调5%到10%,试图在7月底开始实行。

记者获悉,尽管彩电企业尚且没有对销售公司下达涨价具体数额的通知,但是应对即将可能到来的涨价潮,各个企业已经做好了不同的应对措施。这些做法之反常,为平板电视发展几年来所未有的。

从勤进快销到持库经营

自从彩电业进入平板时代以来,“勤进快销”就被视为销售公司的行动法则。由于电子产品周期性降价规律所致,各个公司都给销售公司制定了严格的周转周期考核标准。减少库存,即意味着降低隐形亏损。TCL的一位深圳销售经理告诉记者,客户提货以后,产生的跌价损失将由销售公司负责补偿,这就要求给经销商多开单少提货。

据了解,康佳、创维等企业采用的方法是由总部负责跌价补偿。

增加给经销商开单的批次,降低每次开单产品数量,这种“勤进快销”的做法可以减少跌价损失。

本月,彩电涨价潮正处酝酿过程之中之时,部分彩电经营者已经开始建议经销商改变经营策略。“以前‘勤进快销’,现在形势变了,有实力的经销商应该持库经营,但是这个周期要控制,通常控制在3个月以内来周转。”上述彩电企业高层称,他正建议经销商改变策略。

所谓持库经营,指的就是囤货。与囤货呼应的是,各个企业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缺货。

创维新闻发言人沈健称,7月本来是彩电销售的淡季,现在就连深圳市场都开始出现缺货现象,更不要说其他市场了。

今年1月-5月,液晶电视销量增长50%以上,销售额增长在70%以上,主流彩电品牌则大多维持在100%以上的增长。

平板电视的爆发性增长让彩电企业始料未及,而企业主动的防御使这种缺货更加严重。

沈阳兴隆大家庭购物中心大家电采购部经理张付国称,外资企业的库存最近表现出很紧张,东芝的生产能力正在萎缩,日立已经停产了等离子屏,有迹象停产等离子电视,夏普有货,量也不是很大,而索尼制定“以销定产”的方针:假如本周销售15台,下周生产计划就是15台。

现在,特价机已经逐渐停止上市。TCL广州公司总经理龚志平说,今年他们推新品的速度是去年的3倍,通常新品定的价格都比较高,抗跌能力比较强,以前在市场上2999元、3999元那种用来保证市场份额的特价机现在已经停卖了。这种机器以前还可以保本,现在这个价格卖就是赔钱了。

在北京的一家家电卖场,个别型号的液晶电视已经涨价,特价机难觅踪影,其中一款去年年底10000元左右的55英寸大尺寸液晶,现在价格调到了近13000元。

摆在彩电企业面前的难题是,成本上涨的速度已经超过了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能够消化的范围,而各企业很难形成价格同盟,“如果各家形成一个涨价阶梯,这种涨价最后还会被降价消解掉。”TCL深圳的销售经理说,“每家囤货能力不一样,抵抗力也不一样。”

预付款抢购液晶屏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彩电企业向下调整价格,向上则改变订货方针,出现终端企业向面板企业预付款抢面板的现象,让缺货情况加剧。

研究机构DisplaySearch数据显示,2月初32寸液晶面板价格约130美元,但7月初同尺寸面板价格已涨至220美元,涨幅高达70%。今年上半年,以友达、奇美、华映等中国台湾屏为代表的液晶面板企业供货紧张,使得这些厂商将面板的价格累计提高了近20%。5月以后涨幅更大,6月底至本月初,22英寸以上液晶面板平均报价又涨了5-10美元。

大尺寸液晶面板在玻璃基板缺货、价格飞涨双重压力下,各企业为即将到来的10月旺季备战。终端企业近期向液晶面板企业预付款抢购面板的现象,加剧了缺货。

今年第一季时,全球面板供给过剩的比率约达36.5%,第二季却降低至13.4%,环比降低23个百分点。佛山南海液晶产业园内部人士表示,面板在供给超过需求约10%时,被认定是供应紧绷状况,但实际上,目前面板供给的产能由于上游玻璃基板短缺,根据调研机构的研究,即使第三季度产能大于需求15.2%,却仍将缺货。这一预测导致整个产业链条出现反常性变化。

创维彩电事业部总裁杨东文7月15日称,他正在台湾与业界洽谈液晶屏事宜。虽然他不愿透露此行具体安排,但是接受记者采访的某彩电高层表示,此间,各企业加紧和友达、奇美磋商,以保证稳定的货源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