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ic37.com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发布采购

汽车电子属于汽车行业

日期:2012-7-13标签: (来源:互联网)

日本是台湾的第二大出口国,重要贸易伙伴天摇地动,很难完全置身事外。不过,对台湾而言,冲击不会立即而至。因为这要等到日本整车出口真的倒退之后,才会牵连到汽车产业细如蛛网的产业链中,台湾所最擅长的零组件部分,尤其-相对发展成熟的ICT产业积极切入的汽车电子

车用电子涵括范围非常广泛,大致上可分作六大领域。分别是底盘/悬吊系统、车身系统、引擎/动力系统、电力电子系统、保全、安全、以及驾驶信息系统。简单来说,就是在车体构造当中使用到的电子装置,都可纳于车用电子麾下。在2009年,平均一辆中阶价位的汽车会用到30~50个电子控制单元,高阶车款则更多,80个以上;而且随著时光推进,这个数字只会上升、不会下降。

政策是让汽车电子稳定成长的定心丸,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自2007年下半年起,美国所有出厂汽车都必需装载胎压侦测系统,中国政府为了世博和奥运,立法规定出租车必须安装导航机。接下来,2020年之前美国的汽车油耗标准必须较现行标准提高40%,欧盟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新标准也将在2012年启动。在台湾,OOOO年,所有汽车也必须装载行车纪录器。政策白纸黑字向下颁布,无论是本地制造或是外国进口,想在我国道路上奔驰,就必须遵守规定纳入汽车电子。

自金融风暴以来,浴火重生的汽车产业里头,半导体电子元件正以惊人的速度,取代传统机械构件的核心地位。根据统计,2009年汽车电子的市场规模是1327亿美元,但到了2013年,竟将成长为1737亿美元,年复合成长率为8.27%。大胆地说,未来汽车工艺的主角,已经要换人担纲了。

汽车电子是汽车业不是电子业

对于车厂来说,投入更多资源让汽车拥有更多功能,则成为提升品牌附加价值的策略手段。对于电子业者来说,在无论是计算机或是消费性电子产业,在追新制程与降低成本的两面竞逐态势下,汽车产业的高度稳定性,显得就更诱人了。

不过,汽车电子虽然是台湾厂商熟悉的电子产品,但其实两者性质却有很大的不同。电子产业产品降价速度快、为了保住利润,产品生命周期相对也较短,坊间常有「卖泡面比卖笔电赚钱」的笑谈。而汽车产业终端展品攸关人身安全,产业特性保守,产品生命周期很长。

以零组件来说,从设计到制造花上四、五年不为过,产品生命周期可能到达四至六年,当这款车型停产,也必须针对市面上已售出的客户准备十年的维修零件库存。也就是说,想要打入汽车供应链,必须要有二十年的供货保证,对于环境瞬息万变的电子业者来说,这张长期饭票,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吃得下来。

台湾,你的位置在哪里?

曾担任台湾经济部长的工研院董事长林信义对台湾汽车业了解甚深,素有「台湾汽车业艾科卡」的称号。他直言,汽车电子与台湾业者所习惯的电子业差异大,国内厂商想要切入国外汽车厂的汽车电子系统并不简单,最重要的是技术自主,以及选择对的商业模式。

如果了解汽车产业链的运作模式,自然可以了解林信义话中意涵。正因为汽车产业行事保守,所以过去,各大车厂惯于使用垂直整合策略,车用半导体商出货给上游三阶的材料、零件业者,三阶供应给二阶加工模块与EMS业者,中游的一阶系统厂则负责将这些个别的模块与零件组合成系统,再送至下游的车厂。这样阶阶相连的流程宛若细流汇集成河、尔后百川纳入大海,汽车集团的供应链,可说是封闭而坚不可催。

成本压力原厂供应链松动

不过,原物料价格上涨以及全球化的趋势,让整车的利润不再。2008年金融海啸,全球前N大车厂克莱斯勒、OOOO甚至宣布破产重整。此外,拥有庞大需求量的中国车厂虎视眈眈地积极整并,不得不逼得汽车集团改变态度,开始采取委外代工与合资设厂方式,进行全球采购,把部分成本压力转嫁给零组件业者,当然,电子零件也包括其中。

区域化、分散化的现象,正是台湾业者切入的契机,在林信义看来,台湾业者的优势,就是「灵活度高」。由于台湾内需市场小,无论是汽车业或电子业者,都已经在实务中练就了一身「少量多样」的弹性技术。而且,正因为汽车零组件一向主攻外销,虽然国内整车发展不如预期,无法助零组件业者一臂之力,但也让零组件业者得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培养外销竞争力。

全球汽车电子产业,绝大部分的市场大饼被包罗在原厂委托代工(OEM)之中。保固期内(多为三年)的车款维修,零组件全都得用原厂指定,市场规模很大,以碰撞零组件为例,76%的市场都掌握在OEM手里。不过,精于少量多样供货的台湾厂商,主要著力点则放在售后服务市场(AM),透过与通路商和保险公司的合作,台湾在美国AM市场是最大的供应国,整体零组件来说市占率超过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