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ic37.com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发布采购

电缆企业正在成为国际化主导者

日期:2014-3-24 (来源:互联网)

由于雾霾污染问题,发展特高压及新能源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议题,这给电缆行业注入了不少信心,主要是高端市场得到开拓。无论是特高压还是新能源行业的发展,都将利好其配套产业——电缆行业。

今年两会期间,来自电缆领域的代表纷纷出谋划策,为电缆产业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出智慧。

电缆产业迎来新机遇

“未来我国电网将实现‘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和全国联网’,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为超高压、特高压电缆企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全国人大代表、青岛汉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张思夏接受 《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时说,对多分裂、大截面导线以及新型耐热和扩径导线、低噪声导线、特高压电力电缆及特高压交联电缆附件生产商来说,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期。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关于发展特高压的提议连续不停。有专家分析认为,“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特高压电网发展的重要阶段,特高压成为重点投资方向,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基础上,加快“三华”特高压交流同步电网建设。2015年,“三华”特高压电网形成“三纵三横一环网”,还将建成11回特高压直流输电网工程。

“随着特高压时代的到来,特高压作为世界电网建设领域的最尖端技术,对电缆产品的要求非常严格,能够竞赢国外先进的电缆商,而获得中国本土的特高压市场,对于国内电缆企业来说还具有一定的挑战。”张思夏分析认为。

实际上,在特高压电缆发展技术方面,国内电缆企业更是不断取得新突破,甚至直逼世界先进国家技术。在2013年召开的“国际智能电网论坛”上,中国电力行业参与编制了包括特高压电缆交流电压在内的19项国际标准,建立了系统的特高压电缆与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

我国电缆企业面临着特高压快速发展带来的市场机遇,国内电缆企业该如何抓住这难得的发展机遇?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宋智晨为国内电缆企业开出了“良方”。在宋智晨看来,国内电缆企业应从技术研发方面着手,以更加严格的行业标准来要求自己,产业联盟、行业协会、企业协作都能促进企业之间共同进步,核心技术攻关工作也相对容易开展。与国外巨头之间的竞争在所难免,除了价格方面略有优势外,国内企业还需要在内部管理、市场影响方面多做文章。

缆企加速“走出去”

“中国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走出去是必然的。不走出去就会遇到‘天花板’,走出去就会海阔天空;不把目光定位于全球,发展就会受限,只有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才能赢得国际化的主动权。”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亨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崔根良接受《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时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鼓励通信、铁路、电站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让中国装备享誉全球。政府工作报告对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作了部署,提出“支持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和国际营销网络”。

“中国民营企业有强大的国家作后盾和海外投资利益的保护,要放心大胆走出去,加快在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理念、商业模式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崔根良分析认为,只有参与全球行业市场竞争,才能真正检验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国内电缆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已成多个电缆企业的共识。“现在各行各业都会遵循市场和经济规律,目前中国经济到了这个规模的时候确实可能更要国际化,某种程度上需要转移或转化。”远东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蒋锡培说。

不仅企业家认为国内电缆企业 “走出去”是未来电缆产业发展的趋势,国内一些专家也认为电缆企业“走出去”才能有大发展。在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苏)检测部主管鲍振宇看来,国内线缆企业必须走国际化道路,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实际上,国家电网在2014年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力争在投资、工程总承包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国家电网“走出去”不仅能拓展业务范围,还将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而目前国内残酷的恶性竞争正逼迫我国电缆业迅速国际化,国家电网“走出去”或成缆业大机遇。

有专家提醒,国内电缆企业“走出去”要做好充分准备。电缆企业“走出去”要适应国外的标准。各国电缆产品要进入南非市场,必须获得南非强制标准SABS认证。

我国合格电缆产品要进入美国市场,就必须要通过UL认证,而到了欧洲市场,则要符合欧盟的标准。

“国家应鼓励企业采用‘中国标准’落实 ‘走出去’战略,对成功采用中国标准‘走出去’、获取海外项目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主动参与一些国家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建立,积极参与国际上的一些标准化的活动,推动中国标准在相关国际标准的影响力。”全国人大代表、特变电工[0.58% 资金 研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总经理种衍民接受 《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时说。

在经济增速放缓、融资难、人才短缺、研发能力不足、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原材料价格不稳、外资企业增多等原因下,国内电缆行业未来依然充满艰难和险峻。因此,我国电缆企业要大力开展自主研发,保证过硬的质量,从国际化的参与者上升为主导者,加入国际化竞争的大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