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ic37.com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发布采购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应用

日期:2020-11-30 (来源:互联网)

八年过去了,虽然科幻理想还没有照进现实的手术室,但人工智能已经深入介入了生命健康管理的各个阶段,在辅助诊断、介入治疗、术后康复和健康监测等方面不断地提高医疗准确性。在今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分论坛上,安德医智中国区CEO李晶珏表示,数据共享是当前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发展的最大痛点。

在美国科幻大片《普罗米修斯》中,那个男主角在太空舱里让机器人帮他做剖腹手术,情节令人印象深刻。八年过去了,虽然科幻理想还没有照进现实的手术室,但人工智能已经深入介入了生命健康管理的各个阶段,在辅助诊断、介入治疗、术后康复和健康监测等方面不断地提高医疗准确性。

刚结束的“互联网之光”展览会,BQ24103ARHLR百度眼底筛选一体机前一直排着长队。利用所拍摄的2D眼底图像输入眼底图像,映射到真实3维眼底形态,通过深度学习精确度算法,提取眼底四大生理结构,评估眼底疾病的危险性。据介绍,整个检查过程只需1-2分钟,系统10秒钟就可以输出筛查报告,涉及到病灶的部位、级别。

我们希望借此提升眼科医师的工作效率,为他们减负,百度共公共事务部经理石航介绍,该产品可以扩大眼底检查的广度,在更基层、更偏远、更难接触到眼科医师的地方帮助病人。

实际上,以辅助诊断、影像学诊断为代表的“前期治疗”,聚集了一大批人工智能企业。从2014年起,AI技术的发展逐渐进入了垂直细分领域,由于其相对较高的标准化程度,医疗影像被认为是最早能够实现AI落地的场景之一。有一段时间,数十家初创企业涌入影像AI赛道,其中不乏获得C轮融资的独角兽企业。六月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安德医智旗下颅内肿瘤MR影像辅助诊断软件的国内第一个三级医疗器械注册申请,这被认为是AI在医疗影像领域的重大突破。

据记者了解,这三类医疗器械分别是“植入人体用于支撑、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如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体外震波碎石机、有创内镜、超声手术刀等。医疗AI软件“三类证”花落谁家,申请门槛高,申请难度大,显示AI技术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上有官方认可。

根据媒体报道,2020年下半年,AI医疗三大类证书将进入“井喷”式的集中过审阶段,国家药监局已经对8家公司的AI医疗设备进行了审核,共9种产品。现已通过评审的产品,涉及心血管、神经科、内分泌、骨科、胸科等多个学科。在所有的研究中,以心源性疾病最多,有4种,占44.4%,其次是内分泌疾病,占22.2%。

科技与政策的加持,使医疗诊断领域的人工智能迎来了春天,但发展的瓶颈依然存在。在今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分论坛上,安德医智中国区CEO李晶珏表示,数据共享是当前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发展的最大痛点。

「数码医生的老师是大数据,它需要有一个很重要的要点,就是要学习,学习大数据,了解大数据。如今,医学人工智能发展的最大痛点是数据,首先是数据来源的合法合规性,因为医学数据在个人隐私、伦理、数据安全、遵守法规等方面都涉及更严格的要求。

李晶珏表示,医疗数据十分复杂,“一个病人的数据不仅仅是一次检查,可能还有整个周期的多模式数据”,此外,不同医院的诊疗水平、医生之间的差异也很大。对AI医疗企业来说,获取高质量、全周期、高安全性的合规海量数据是其关键环节。

而AI技术在诊室、手术室等具体医疗场景中的落地,也依赖于硬件的支持。软硬件的对接成为制约AI医学诊断技术商业化的另一个难题。

深圳帧观德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X射线成像领域的尖端科技企业,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该公司创始人曹培炎以乳癌筛查为例,强调了硬科技创新+AI对医疗行业的赋能效应。曹培炎表示,国内乳腺癌筛查推不起来有两个原因,一是数字化乳腺检查设备不能满足要求,二是阅片难,所以,通过底层硬科技创新和AI诊断云平台的结合,可以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在医学影像领域,人工智能只有依靠硬件和数据入口才有意义和价值,否则单纯依靠人工智能,很难实现商业化。”

到2020年,疾病爆发笼罩下的生命健康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应用,无疑给人们带来了更高的早期诊断率,进而提高治愈率甚至改善生活质量的无限想象空间。但是对赛道上的企业来说,狂欢后还需要冷静思考:如何打破数据共享壁垒,如何与上下游企业保持紧密联系,如何立足于临床需求来磨砺产品,最关键的是如何提高产品的诊断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