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ic37.com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发布采购

Tamron 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A057)评测报告|紧凑镜身 画质优异!

日期:2021-5-31 (来源:互联网)

最近 Tamron 一口气发表了两颗 E-Mount 新镜,分别是专为 APS-C 设计的超广角镜头 11-20mm F/2.8 Di III-A RXD(Model B060),以及本篇的主角 150-500mm-ic/" title="150-500mm">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Model A057),这是一颗 FE-Mount 的全幅超望远镜头,具备紧凑的镜身结构、相对轻巧的重量、0.32x 的放大倍率、同时内建 VC 防手震。

Tamron 150-500mm-ic/" title="150-500mm">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 外观暨特色介绍

1.png

Tamron 150-500mm-ic/" title="150-500mm">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 在自家的代号为「Model A057」,因为这颗镜头仅有推出 E-Mount 接还,而且是专为全片幅设计的超望远镜头,这次同样要感谢 Sony Taiwan 提供 A7R IV 协助测试,虽然 Tamron 150-500mm-ic/" title="150-500mm">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 的定位不属于高阶镜头,在 61MP 的诠释下还是让小编感到惊艷唷!

Tamron 150-500mm-ic/" title="150-500mm">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 的体积为 209.6 x 93(mm),不包括三脚架的重量则是 1,725 公克,可拆卸的脚架环重量则是 155 公克。Sony FE-Mount 接环之中与 Tamron 150-500mm-ic/" title="150-500mm">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 最相仿的望远变焦镜就属 FE 100-400mm F4.5-5.6 GM OSS,但毕竟是 GM 镜头价格自然也是旗舰级的,也因为如此副厂镜头有竞争的优势对吧?!

Tamron 150-500mm-ic/" title="150-500mm">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 随镜会附上遮光罩,造型为筒型前缘有橡胶蒙皮覆盖,除了带有缓冲及保护性之外,拆装遮光罩时的手感也更好一些;遮光罩内缘有做消光螺纹处理,用来减低光线反射的机率。比较可惜的是这具遮光罩并没有提供「滤镜操作开孔」,如果想搭配偏光镜使用的话相对会比较辛苦。

Tamron 150-500mm-ic/" title="150-500mm">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 的光学结构为 16 群 25 枚,其中包括 1 枚 XLD 超低色散镜片、5 枚 LD 低色散镜片,还包括 2 枚的复合非球面镜片,另外也加入 BBAR-G2 镀膜技术,在前后玉的表层也提供了氟镀膜,让使用者更易于清洁保养。

焦段在 500mm 以上的镜头中,印象中滤镜尺寸都是 82mm 以上为大宗,毕竟焦段长更看重进光量,因此保护镜及偏光镜的开销也会高一点;另外这颗镜头的光圈叶片共计 7 枚,缩光圈依旧能保有圆形的焦外散景。

过去在 DSLR 盛行时可说是百家齐放最美好的时代,Tamron 当然也是在奠定基础、站稳脚步!那时 Tamron 的超望远镜头还有 100-400mm F/4.5-6.3 Di VC USD(Model A035)及 SP 150-600mm F/5-6.3 Di VC USD G2(Model A022)这两种焦段可选择;但物换星移在这各家相机品牌以 MILC 为圭臬的世代,镜头厂也不得不遵从市场机制,而 Model A057 也是副厂之中焦长最先来到 500mm(E-Mount)的镜头。

这颗镜头更特别的地方是完成全焦段的变焦行程只需要 75°,更白话一点就是转不到 1/4 圈就能完成 150-500mm-ic/" title="150-500mm">150-500mm 的焦距转换,有时要争取时间抢拍画面也不会搞到手打节,有些变焦行程长的镜头操作起来就是格外不顺手。

过去小编接触过的超望远变焦镜头多数是以外变焦结构为主,但因为在长时间变焦的状况下,难免会有垂头的问题出现,或是当你想要焦段固定在 300mm 这类的中央焦段时其实不容易,因此 Tamron 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操作机构「FLEX ZOOM LOCK」,将变焦环向上推「露出白圈」时变焦环就会变紧,这时并非完全锁定...你要硬转也是可以但不建议,但就是不会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向下推变焦环就会立马恢复正常。

镜身左侧的功能键其实还不少,包括最常见的对焦模式键,再来是对焦距离限制器,设有「无限远」、「3 公尺到无限远」以及「最近对焦距离~15 公尺」这三个选项,例如今天要拍 3 公尺以外的目标,就可以用「3 公尺到无限远」这个模式,藉此避免前景干扰又可以缩短对焦行程来提升对焦速度。

内建 VC 防手震也是 Tamron 150-500mm-ic/" title="150-500mm">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 的卖点之一,毕竟超望远镜头没内建光学防手震根本就卖不动,而原厂对于 Model A057 的 VC 防手震描述实在太少,吉姆请教俊毅实业得到的答案也不是非常肯定,大致上是具备 5 级的快门补偿能力,但要在多少焦段下才能实现也不清楚。VC 防手震开启时有三种模式可选择,包括「标准 / 平移 / 仅于快门拍摄瞬间开启」,摄影师可依照自己的拍摄题材去调整。

这颗外变焦镜头除了有 FLEX ZOOM LOCK 锁定机构支外,更还有变焦 Lock 的功能,当镜头在非工作模式或至于相机包内的时候,可以锁定并免变焦环因晃动而做动。

Tamron 150-500mm-ic/" title="150-500mm">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 的脚架环造型还是偏向传统式,就是用两个半圆来包覆镜身再用螺牙锁定,不像 Sony 原厂镜的快拆设计那么便利,不过脚架底座的 Arca-Swiss 规格倒是值得赞许,因为时下的脚架云台多数都是采用 Arca-Swiss 规格,意思就是不需要安装快拆板就能直接放上云台锁定,不论拆或装都更省时有效率。

这具金属脚架环的两侧设有背带孔,目的就是让背带能装在配重较平均的位置上,藉此舒缓脖子、肩膀的负担,毕竟镜头加机身也有 2.5 公斤左右,这设计的确还挺实用的。

Tamron 150-500mm-ic/" title="150-500mm">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 这颗镜头是由日本设计越南组装,本身支援防尘防滴且在金属镜尾的外缘也可以看到橡胶外圈的结构。

0.32x 的放大倍率|150mm

Tamron 150-500mm-ic/" title="150-500mm">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 让我意外的是它居然具备 0.32x 的放大倍率,而且是在 150mm 端而非 500mm 端,此时的最近对焦距离只有 60公分,从下图可以清楚看到蜜蜂身上的绒毛及花粉。

AFS / AFC 对焦速度测试|150mm 及 300mm

Tamron 150-500mm-ic/" title="150-500mm">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 所搭载的对焦系统称之为「VXD 音圈急速转矩马达」,同时具备宁静、快速的优势,在安静的摄影棚内特别想听听它的对焦马达声,但那个声音小到应该连分贝计都测不到。以下有我以 100mm 及 500mm 两种焦段下的对焦速度测试,全程以「FULL」全行程来进行,另外还有 500mm 在对焦距离「15M~∞」的测试结果。

如果是 AFS 单次对焦基本上都不会遇到状况,但如果是开启 AFC 加上 FULL 全距对焦的话,Tamron 150-500mm-ic/" title="150-500mm">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 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例如要透过「动物眼部对焦」来打鸟的时候,快门速度都已经拉到 1/4000s 但还是不容易准焦,而且天上的鸟占比只有画面的 1/50 吧...但如果是拿来拍标本的话倒是没啥影响。

150mm / 300mm / 500mm 各级光圈的画质表现

1.png

Tamron 150-500mm-ic/" title="150-500mm">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 这颗镜头 150mm 的最大光圈从 f/5 起跳,这时不论是中央或边缘影像都相当的锐利,丰富的细节均能被完整保留下来,其实在拍摄前我完全没想到这颗镜头居然能应付 61MP 的 A7R IV,100mm 的工作光圈大概在 f/5~f/11 之间。

300mm 及 500mm 的望远端表现似乎受到了那几天高温热气流的影响,检视原图可以发现铁窗有变形扭曲的情况,影像边缘处更为严重些,可能略有影响但瑕不掩瑜,至于 这两个焦段在 f/16 以前都可视为工作光圈。不过 Model A057 的最大光圈只有 f/5~f/6.7,没意外也是一颗晴天镜,毕竟 500mm 如果要兼顾手持作业的安全快门及低感光度的话,环境亮度就显得格外重要,所以这次测试的天气都是紫外线等级爆表的艳阳天!(已烤焦鬼)

各级光圈的色散抑制能力Tamron 150-500mm-ic/" title="150-500mm">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 搭载 1 枚 XLD 超低色散镜片、5 枚 LD 低色散镜片,让小编对它的色散抑制表现有所期待,从实测结果来看 150mm 端时在 f/8 以前还是能察觉到轻微的紫边,光圈缩到 f/8 以后就能有效抑制,因为 61MP 画素过大...裁切后能检视的区域太小,所以小编直接提供原图让各位自行浏览。

各级光圈的抗耀光能力

Tamron 150-500mm-ic/" title="150-500mm">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 加入 BBAR-G2 镀膜技术,测试时全程有安装原厂遮光罩,其实从 f/5 开始就能察觉到光斑及鬼影的问题,当光圈缩到 f/22 时就更很明显囉。

Tamron 150-500mm-ic/" title="150-500mm">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 使用心得与结语

Tamron 对于 E-Mount 玩家来说真的是原厂以外的优质选择,特别是总代理俊毅每次开出来的价格都超杀!像这次 Tamron 150-500mm-ic/" title="150-500mm">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 美金换算台币也要 39K 多,俊毅直接报 NT$$36800 元,真的佛啊!目前 Sony FE-Mount 也没有可以直球对决的镜头,100-400GM200-600G 都差那么一点,且最重要的还是价格打不过副厂啦!但如果你是原厂控的话请直接上一页...前面当我没说。

Tamron 150-500mm-ic/" title="150-500mm">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 具备不俗的光学实力,实际测试下来勉强能喂饱 61MP 也是有图为证啊!但私心觉得它或许更适合 A1 的 50MP 及 30fps,如此一来打鸟的成功率可能会更高,50MP 看上去的画质也会更好也说不定?!

对AQY210S焦距离限制器设有三段可切换,对于拍远物来说相当的实用,透过「15M~∞」来缩短对焦行程提升对焦速度,这也是入手前必须要了解的。再来「FLEX ZOOM LOCK」机构也是初次见识到,能让焦段固定在 150mm、500mm 以外的数字上,我真心觉得很好用,期待这机构也能下放到其它镜头上。

最后要补充的就是 Tamron 150-500mm-ic/" title="150-500mm">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 的近摄能力,150mm 时的最近对焦距离只有 60 公分,最佳放大倍率来到 0.32x,这比许多标准变焦镜的放大倍率还要突出许多,也算是它的附加价值!


网友:比起原厂FE200-600焦距稍短及无法用增距镜外,换来重量与价格,画质相当不错的超望远镜头,可以列入考虑。

网友:Tamron总在镜身上留下巧思,懂得在脚架座上留下通用的快拆规格,还留了孔能让人绑背带这些巧思在其他品牌上是很罕见的,懂得抓住使用者的习惯,售价也算很亲民让大家能用最省钱的方式探索大砲焦段不一样的视角,期待将来其他卡口上也能推出一样的产品。

网友:画质非常好啊!! 大图点开来100%放大看满惊艳的,全焦段的变焦锁也满方便的,很细心的地方。

网友:我第一颗全幅镜就是28-200, 文中提到150-500 也是一颗晴天镜, 不过28-200焦距方便性跟28端有2.8光圈的实用性真的有惊艷到,所以很期待这颗150-500能带给我更多拍照的乐趣!

网友:看得出来Tamron 150-500mm-ic/" title="150-500mm">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A057)在光圈8的时候成像质量非常的高,对焦速度也符合期待,以后有需要会参考购买。


相关资讯

迪斯尼无线充电蓝芽喇叭 维尼&史迪奇造型,兼广播收音机,闹钟,充电盘等多功能 TLV9042是用于电池供电系统的 1.2V 超低电压、350kHz 省电双运算放大器 CORSAIR iCUE H115i iCUE ELITE CAPELLIX 280 AIO 水冷实测 超亮灯效设计搭配强力散热 Google地图五大新功能将陆续上线 避免急煞、避免拥挤...等外出更安全的更新 【Computex 2021】Arm 推出新版 Cortex-X2 处理器架构 以最高 8 核心配置强攻效能计算机市场 iOS14.5正式版 免脱口罩解锁、关闭追踪都在这一版 裸视 3D 加持! Acer ConceptD SpatialLabs为专业用户带来更互动沈浸的3D创作体验! 居家监测 Apple Watch除了测血氧 这些小工具也能保持居家工作健康 特福Tefal 迷你智能万用锅新上市 轻松自煮的居家好友 Apple AirPods Pro 实用设定攻略 你的双耳值得更好的听感! Sony FE 14mm f/1.8 GM 评测报告|星野摄影必败的 GM 神镜! HP Envy 15 测试报告 低入手门槛的创作者笔电 Apple Arcade大升级!《NBA 2K21》、《太鼓达人》等32款强作加持 iPadOS 14试用,更强大的备忘录手写笔记,可以取代笔记APP吗? Apple HomePod mini 完整体验与解析功能设定与听感! 华为P40 Pro+开箱评测 - 陶瓷工艺、十倍光学变焦,是华为对黑科技的坚持 VAIO FE 14测试报告令人怀念的日系风格笔电 Acer Predator Helios 700 独家实测 再探极致效能巅峰! 三星Galaxy A32 5G试用:电力拍照意外不错 但性价比有很多竞争对手 迎接史上最华丽更新!Apple全新iMac 24 M1七色缤纷现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