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ic37.com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发布采购

国际大厂降价、成本上涨“两面夹击”,本土MCU厂商要如何应对?

日期:2022-7-6 (来源:互联网)

自今年年初以来,下游终端几乎每周都在更新切割订单的消息。从苹果切割订单的第一条消息开始,苹果切割订单。AirPods和iPhoneSE从一季度到三大国内手机厂商大幅降低订单的20%,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桌面平台CPU,智能扬声器BA12003B、电视等出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同比下降,2022年消费电子市场走势市场普遍持悲观态度。

早在今年4月,就有报道称,今年消费电子终端芯片面临30%的大幅削减。去年积极备货的供应链和终端制造商现在面临着巨大的库存压力。因此,从消费电子终端到芯片制造商,减少订单的浪潮逐渐蔓延。

就在7月,有消息称台积电三大核心客户苹果,英伟达,AMD苹果开始减少10%的最大客户订单,AMD则砍掉2万片7nm和6nm英伟达要求推迟和减少第一季度的订单。

另一方面,上游晶圆厂似乎没有受到下游需求萎缩的影响,包括台积电、三星、联电、华虹、中芯国际等。,而且今年有不同程度的涨价计划。台积电今年5月初通知客户,2023年晶圆将全面提升OEM6%的价格;联电预计明年将达到22/28nm等待工艺价格上涨6%;三星涨价幅度较大,预计将达到15%-20%,并将于今年下半年实施。

如果我们继续向上看,我们会发现晶圆OEM价格上涨的部分原因可能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最近,日本化工企业昭和电工表示,该公司预计将进一步提高产品价格,自今年以来,昭和电工材料价格至少上涨了10倍。昭和电工是台积电、英飞凌等半导体企业的重要材料供应商。该公司表示,这是由于俄罗斯和乌克兰战争的能源成本飙升和日元大幅贬值。

日本硅片供应商盛高不仅是昭和电工,而且计划从2022年到2024年提价30%左右。同时,由于天然气价格和运输成本的上涨,配套高纯气体的价格提高了20%。

因此,上游成本上升,下游芯片价格下降,终端需求萎缩,最终导致芯片制造商,尤其是消费电子产品的成本压力MCU厂商。

本土MCU制造商应该如何应对国际大厂降价,成本上升“两面夹击”?

值得注意的是,从全球的角度来看,MCU从下游应用来看,汽车、工业控制和消费应用的比例分别为39%、27%和18%,即消费应用的比例相对较小。但另一方面,中国MCU在下游应用中,消费占比最高,达到27%。毫无疑问,上述消费终端需求低迷,国际大厂芯片价格下跌,成本上涨压力大,主要针对中国市场MCU制造商的影响很大。

第一,国际大厂MCU在价格持续上涨的环境下,很多终端厂商选择改用PintoPin国内芯片应该处理,但是如果国际厂商大MCU价格开始下跌,与国内产品的价格差距缩小。由于质量控制或可靠性,一些终端客户可能会转向国际工厂产品。

然而,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电子爱好者行业分析师程文志认为,大厂价格下跌,国内品牌下跌MCU产品也将回归理性。价格回报是一种正常的商业行为,实际上更有利于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毕竟,去年的短缺和价格上涨对许多终端制造商非常有害。

但是在上游OEM在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市场芯片价格大幅下跌,这对于国内芯片材料来说是非常重要的。MCU对于厂家来说,会不会造成一定的成本压力?

程文志表示,市场价格的下跌应该主要是由于交易员层面的价格波动,原厂价格变化不大,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原厂价格调整通知。

“换句话说,原厂的出厂价格仍然应该按照以前可以支付的价格发货。当然,这并不排除未来库存压力会降低产品的出厂价格,但无论如何调整,都应该能够保证一定的利润,否则就没有必要继续这样做。”

所以,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其实目前市场上芯片价格下跌,回归理性是正常的商业行为。芯片价格“雪崩”在更大程度上,受影响的芯片交易商之前囤积了大量商品。在某种程度上,市场需求的下降是国内的MCU行业重组是对制造商应对市场变化风险能力的考验。

毕竟,在过去的几年里,芯片市场一直处于卖方主导的环境中,晶圆厂有很大的发言权。中国的许多国家都有很多。MCU在核心短缺期间,制造商以高价获得生产能力,但同时,他们担心一旦下订单,未来很难恢复生产能力。因此,即使目前的需求减弱,一些相对较小的芯片设计制造商也不敢下订单。

可以预见,未来的消费类别MCU随着需求的不断收紧,制造商,尤其是国内制造商,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库存压力。然而,芯片市场的供需一直在周期性波动,但根据周期长度,库存水位的上升可能导致新一轮的行业重组。从中国开始MCU从厂商的长远发展来看,追赶国际大厂商将是长远的主题。

程文志认为,如果你真的想在市场上与国际制造商竞争,国产MCU厂商需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和本地服务、产品质量以及如何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