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ic37.com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发布采购

原料短缺光伏产业得硅者得市场

日期:2008-1-25 (来源:互联网)

原料短缺光伏产业得硅者得市场

光伏产业(PV)是指把太阳光能通过太阳能电池转化成电能的产业。2000年至2004年间,全球光伏市场的年增长率为38%,而此前10年的增长率仅为18%。普遍认为,光伏产业是大有前景的朝阳产业。但在产业发展中,原料多晶硅的供应非常紧张。业内人士的共识是,多晶硅的供应量是制约光伏行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原料短缺企业面临困境

尽管2005年同期沪市股指下跌6.57%,但沪市上市公司G天威却实现了178.5%的年度涨幅。

2005年初,G天威董事长丁强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电池组件订单的单位售价已经上涨至3.8—4.0美元/W,因此他愁的不是订单,而是多晶硅原料。

天威英利的一位副总表示,多晶硅的中国市场现货价格就已达到200美元/公斤,但如果有货他仍敢吃进。

依照天威英利去年计划,在今年将实现100兆瓦组件的产能,以此计算可实现产值30亿元。但是,这个计划已经发生变化,天威英利表示,将在2006年实现10亿元的产值。

打乱天威英利计划的因素就是原料短缺。

价格飙升得硅者胜

多晶硅是由地球含量第二大的物质、约占整个地球总物质的25.8%二氧化硅提纯而来。中国硅产量丰富,每年出口冶金级硅(含硅98%、99%)100万吨以上。

而太阳能级多晶硅是冶金级硅的提纯,要达到99.9999%,纯度最高的是电子级硅,纯度要达到11个9或13个9。从2003年初23美元/公斤至2005年年末80美元/公斤,多晶硅价格的涨幅已经超过很多人预料。

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分会主任赵玉文提供的数据,2005年,全球多晶硅产量30000吨,各家企业已提出扩产8500吨的计划。此外,全球还有2万吨的库存,2004年消耗掉1万吨,另外1万吨可供2005年、2006年PV业继续消耗。

类似天威英利这样的太阳能电池供应商不愁拿不到订单。在2005年,光伏企业普遍意识到原料硅的紧张。

2006年1月,有研究人员就无锡尚德(纳斯达克代码:STP)发布其最新研究报告,称无锡尚德是“快速发展的全球光伏市场中的成本领先企业”。

无锡尚德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锁定了今年的硅料供应,其宣称投入1亿美元用于原料采购。无锡尚德在国内分别预付1000万、500万美元原料款给洛阳中硅和峨嵋半导体厂。据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施正荣介绍,洛阳中硅除了给洛硅集团提供原料,剩余部分全部给予无锡尚德的分公司洛阳尚德。

此外,无锡尚德还在去年12月上市前夕,公开宣布从天威英利购买20兆瓦的硅片。无锡尚德并不参与硅片生产,由此,在这个环节上与天威英利是合作关系。不过,尚德能否真的从天威英利手中拿到20兆瓦的硅片,有媒体分析仍存在很大的悬念,因为天威英利也缺硅。

赵玉文说,在很长一个阶段里,太阳能级硅都来自电子级硅各个生产环节的废次副产品,现在,所有的废次品都不够用,因此太阳能业就跑到最前端拿原料,造成了市场供应紧缺。2005年,中国多晶硅的总需求量为1500吨,基本上通过进口。

原料供应紧张在未来2—3年内不会缓解。

原料瓶颈仍难打破13吨多晶硅才能生产1兆瓦太阳能电池片,天威英利今年计划生产100兆瓦电池片,就需要1300吨多晶硅。

丁强表示,尽管已经通过与美国多晶硅厂商签订长期购买合同、与德国企业签订“以货易货”合同两种方式锁定了部分原料供应,但天威英利今年的原料缺口仍有三分之一。

尚未投产的新光硅业是目前中国设计产能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据了解,在其达投产前,中国仅峨嵋半导体厂(年产100吨)、洛阳中硅(年产300吨)能生产多晶硅。

赵玉文说,中国缺少的是硅提炼技术,但是这个问题有望在5年内得到突破性解决。但有的专家认为,由于技术落后,中国自身的多晶硅原料生产能力难以在短期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