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ic37.com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发布采购

创新与合作,IC中国主旋律

日期:2008-1-25标签: (来源:互联网)

进入2006年以来,得益于国内市场需求的持续上升和全球半导

体市场的不断向好,继前五年的快速成长之后,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呈

现产销两旺的良好发展势头,其增幅超过电子信息产业的平均水平和

去年同期集成电路产业的水平。

国家一直将集成电路产业作为战略性重要产业给予政策上的扶持

和支持,有关部门正在制订和完善鼓励IC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努力

促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快速增长。对于产业发展走势,我们保持乐

观态度,很多企业会越做越好,自主创新与合作共赢的发展局面一定

会较快形成。

产业增长势头强劲

国际合作取得突破

1至6月份,国内集成电路全行业共实现销售收入440.62亿元,

同比增长率达到43.1%,总产量达到183.73亿块,同比增长66.7%。

从上半年国内集成电路各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封装测试业的发

展最为突出,订单充足,出口猛增,封装企业纷纷增资扩容满负荷生

产,上半年国内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业一改过去平稳增长的态势,同比

大幅增长46.1%,规模达到220.99亿元,增长速度创下历史新纪录。

芯片制造业方面,随着全球芯片代工市场的增长,国内芯片制造业销

售收入的增幅也有所上升。上半年国内芯片制造行业共实现销售收入

150.04亿元,增幅为42.7%,同比提高了7.3个百分点。IC设计业上

半年共实现销售收入69.59亿元,同比增幅有所回落,但也达到35.2%。

集成电路产业2006年不但增势喜人,国际合作也取得新的突破。

6月15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CSIA)与世界半导体理事会(WSC)在

北京共同签署了《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加入世界半导体理事会备忘录》,

标志中国半导体行业与世界主要半导体生产国家/地区的合作交往

翻开了新的一页。

半导体产业是国际性很强的产业,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和市场需要

世界,世界的半导体产业和市场也需要中国。世界半导体理事会是由

世界主要半导体生产国家/地区半导体协会组成的非政府国际组织。

在完成备忘录中提及的工作程序后,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将很快成为

WSC的正式成员。这将给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有助

于我们与WSC成员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全球半导

体产业界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国外企业进入中国的顾

虑,令他们更有信心、更快地进入中国市场。

产业影响因素众多

发展矛盾依然突出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持续增长令人欣慰,但影响或作用于产业发

展的因素同样很多,有不同调研机构或人士站在不同的角度,做出各

种预测,发表各种不同的观点也并不奇怪。从最近来看,“中国威胁

论”、“由盛变衰”说,就是一些典型的例子。

我们一再强调,中国IC产业与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是互惠互

补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世界来说是机遇而不是威胁。

中国IC市场需求量很大,已居世界首位,但我们自己生产的集成电路

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不到20%,严格来说还不到10%,即使按“十一五”

规划,到2010年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充其量也只有30%左右,市场空间

仍然很大。

也有些人士做出不一样的结论,说中国集成电路生产线的成活率

只会有40%。甚至说,在中国多个IC项目搁浅,中国IC产业的发展由

盛变衰。对这种观点我们无法认同。我们认为,持这种观点的人对不

少实际情况的了解有偏差。曾在媒体上风光过的有些生产线,本身就

不具备启动建设的条件。这种所谓的生产线只是在媒体上的“昙花一

现”,即使勉强立了项,等不到开工建设就不了了之了。它们不应被

列入中国集成电路生产线之内。

但这些情况也从反面警示我们:微电子产业的发展必须遵循自身

的客观经济规律。发展的激情应该在能力、条件与国内外市场等因素

上取得平衡,而突破只能建立在科学、合理论证的基础上。而从目前

集成电路产业水平和现状来看,发展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还有大量

的工作需要我们业界和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去努力解决。

中国已成为全球集成电路的最大消耗国,所用集成电路占全球总

量的24%左右,但是自供的大宗产品却很少,在“十五”期间,一些IC

设计的科研成果没有转换成生产力,离推向市场还有相当的差距,主

要集成电路严重依赖进口。

不但面临巨大的贸易逆差,知识产权问题也日益成为产业发展的

重要挑战。CSIA已于去年成立了知识产权部,今年又成立了“知识产

权和产品创新专门工作委员会”,并且已将知识产权保护放入IC企业

认证与年鉴要求中。

中国半导体业目前面临的挑战还包括产业链薄弱。集成电路制造

设备和材料严重受制于人,多晶硅价格比去年上涨了3倍,企业正在

遭受原材料短缺的困扰。此外,缺少高层次的人才、资金投入不足、

研发体系与市场体系不完善等困难,都是制约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不

利因素。

倡导创新与合作

不断满足市场需求

要解决产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产业的持续增长,

很重要的是要靠自主创新。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多

次强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是非常符合IC产业的发展要求的。

设计业是整个产业的龙头,发展IC设计业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较好

满足国内电子信息产业的大部分需要,而不是现在的10%-20%,因此,

我们特别强调IC设计企业,要更多更快地开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IC产品,国内诸多的Foundry生产线也要靠IC设计企业为他们提

供订单,以充分发挥其产能,从而形成产业链互动的良性循环。我们

应该把创造与保护硅知识产权,把提高技术水平和实现规模化生产统

一起来。当前,国家正在大力发展3G通信,今年也将公布数字电视的

标准。手机、平板电视、数字电视、汽车电子、射频识别卡等产品,

都需要有我们自己的芯片,这对于国内设计公司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与此同时,我们强调合作共赢。这不仅是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

要求,而且是与IC产业的特点密切相关的。今后发展中,技术上要与

国外开展合作,市场也要全球化。尽管国内IC市场需求很大,但如果

开发产品仅供国内用,那是很不够的,一定要有国际竞争能力,产品

才有生命力。

发展中国IC产业,一要依靠自主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要开展国际合作,与国际产业界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我们所

说的自主创新不是闭关自守,而是在与全球产业界合作氛围下的自主

创新;我们所说的国际合作,不是一味的引进引进又引进,而是在努

力自主创新的基础上与国外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关系。因此,自

主创新与国际合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都是相

辅相成的。

今后五年,国内IC产业仍将持续快速增长,预计年均增长速度将

会保持在30%左右。这首先是因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目前已居世

界前列,“十一五”期间将继续保持20%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这将

给IC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市场推动力。其次,半导体产业发展环境更

为优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的产业链及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

半导体设备、气体、零部件的供应能力不断提高,人才的培养锻炼、

投融资环境改善和企业的体制创新将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另外,

大量IT跨国企业都纷纷到中国办厂和建立研发中心,也为IC产品的设

计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