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ic37.com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发布采购

AI人才培养大势所趋 我国也是紧跟潮流

日期:2020-3-5 (来源:互联网)

如今,ADUM1100BR人工智能已经被视为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的重要动力,发展人工智能大势所趋。从全球范围来看,当前多个国家已将人工智能上升到战略层面,布局和抢占人工智能高地愈发成为共识。在此背景下,我国也是紧跟潮流,积极推动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

而截至目前,我国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应用上也是取到了不小成绩。在企业加码、政策引导、需求支撑的利好环境下,以人脸识别、智能语音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应用不断渗透进医疗、教育、交通、金融等领域之中,通过赋能传统行业促进了人们生产与生活的全面升级。

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间,人工智能便获得了良好的落地,并展现出非凡应用价值。但尽管如此,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也面临着一个不小的问题,那就是人才短缺!据相关数据显示,眼下我国AI人才缺口已经高达500万,预计到2050年将翻倍至1000万,人才问题十分严峻。

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近年来国内人工智能发展迅速,相关企业的不断增多让人才需求急剧暴涨;同时另一方面,则是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导致了单靠海外引进举措难以填补巨大空缺。

基于此,加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扩大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便成为了目前我国发展人工智能的重中之重。而从2018年开始,我国也的确将人工智能培养计划搬上了日程。并在后续采取了一些促进人才培养的政策和举措。

例如,2018年,教育部便特别印发了《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并启动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对人工智能核心关键技术创新、多层次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人工智能成果转化等做出了规划。

同时2019年,教育部也再度印发通知,表示已将人工智能专业列入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之中,专业代码为080717T,并授予门类工学学位。首批上海交大等在内的35所高校可以获得首批建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资格。

此外,教育部长陈宝生还曾特别提到,将在2020年底前在国内启动建设10个以上“智慧教育示范区”。同时,同步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专门用以培育人工智能创新研究团队和复合型人才。

这些举措的出台,直接确立了以高校为主、企业为辅的AI人才培养体系,从而让人才培养从此迈上正轨。不过,在我们加速推进AI人才建设的过程中,也难免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比如,一昧极速狂飙不顾实际效果。

今年2月25日,在教育部最新公布的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中,我们便惊奇的发现,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高校数量竟然涨了179所!是去年新增数量的5倍有余!这不免令人产生担忧。

毕竟今年只是人工智能被纳入我国本科专业的第二年,去年仅有35所高校获批,而今年一下子增长了近200所,其中还有一些是二本院校,很难让人不对实际培养效果产生怀疑。尤其目前我国AI本科专业的一切,都还只是处于实践检验阶段。

我们知道,推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不只是要加大力度,更是要注重效果。强如985、211等国内高校,目前在人工智能教学课程、教学方法、教学路径和师资配置等方面,也还存在不少问题。问题答案还没找到,现在又一口气增设如此多院校,实际效果可想而知。

在网络上,很多人本来就对人工智能专业颇有微词。比如有的人认为,现有人工智能专业就是其他专业改个名字,上课都是老一套,根本没有实质性变化;也有的人认为,人工智能是综合性学科,好多老师自己都搞不明白,根本就缺乏教学能力……

这些质疑的声音一定程度上传达出了我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现状,那就是当前高校人工智能教学受到学科体系、师资力量等多方面限制。因此,如果我们想真正推动人工智能人才的发展,不应只将目光放在一个劲的扩量上,而应该建立健全有关的人才培养机制。

只有根本性的制度和方法找到了,才能通过复制黏贴的方式“批量化生产”优质人才。

鉴于此,对于现阶段我国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来说,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希望国内高校能结合企业进一步探索和找到正确的培养方式,真正让学校成为实现自我造血的加工厂,不至于让人工智能单纯沦为高校间比拼排名的一个噱头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