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ic37.com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发布采购

芯片荒对英特尔的会不会有影响?

日期:2021-4-27 (来源:互联网)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中国制造能力的增强,工人技术的提高,规模的扩大,就像滚雪球一样,产业链、供应链的形成,成本的降低。SoC在中国的设计是模块化的,这是物联网的未来趋势。返回到我刚才提到的Premium,现在也许英特尔或者是美国在先进领域,但是未来有许多芯片需要用到,推动数字经济所需的智能终端,都在中国的产业链上。

供应链不可能向成本更高的方向发展,这与行业规律不符。中国已经对此进行了数十年的正确投资,”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尤其是在几乎所有城市都有新的机场和高铁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这一变化不是暂时性的,而是几十年的积累,一个国家专注于经济发展,政策有力度,市场有规模,BZX85C15持续不断地对基础设施进行投资,随着经济发展又投入新一轮投资,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外国投资者看到中国基础设施和技术工人出众,而且成本低廉,因此大量进入中国市场,最后形成了一个产业链。

在这样的背景下,要中断数十年来一直按照行业规律建立起来的供应链,突然不按规律部署到世界其他地区,是非常困难的,”他说。短期内肯定会有人尝试,但是除非你有钱再投资,或者花上三倍多的钱来经营,否则我不知道这种情况能持续多久。

根据行业规则建立的供应链很难中断。

《第一财经》:从行业角度来看,您是否认为供应链中存在着部分脱钩等现象?

杨旭:这个问题不一定是标准答案。这次暴发中,许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发现了大量断货或生产放缓的产品,大部分产品集中在亚洲,因此他们会作出反应,这种恐慌也是可以理解的。

一个想法是,如果这些工厂不设在亚洲,这一问题能得到缓解吗?从理论上说,可能如此。假如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有工厂,那么当爆发时,就没有必要从某处获得抗疫物资。但是这个想法并没有考虑到:为什么今天全球供应链会向亚洲甚至中国倾斜?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中国制造能力的增强,工人技术的提高,规模的扩大,就像滚雪球一样,产业链、供应链的形成,成本的降低。

生产供应链的最大特点就是总是走向成本最低的地方。供应链不可能向成本更高的方向发展,这与行业规律不符。通过政府激励等手段可以改变供应链,但这只是暂时的,一旦激励政策停止,如果企业发现成本增加了三倍,这种状况就难以维持。

数十年来,中国一直在进行正确的投资,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有了新的机场和高速铁路。这一变化不是暂时性的,而是几十年的积累,一个国家专注于经济发展,政策有力度,市场有规模,持续不断地对基础设施进行投资,随着经济发展又投入新一轮投资,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外国投资者看到中国基础设施和技术工人出众,而且成本低廉,因此大量进入中国市场,最终形成了一个产业链。

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打破数十年来一直按照行业规则建立起来的供应链,突然不再按规则向世界其他地区部署,是非常困难的。短期内肯定会有人尝试,但是我不知道这种情况还能持续多久,除非你有钱再投资,或者是花了三倍多的成本才能运作。

总之,要想改变供应链,在消费方面就不可能有替代市场,在生产方面就不可能有几倍于生产成本的重复投资,这需要时间和技能工人,而且也不可能有其他产业链齐头并进。也许会有人尝试“部分脱钩”,但这种情况是否能持续,值得怀疑。中国有一句话叫做“顺势而为”。向成本较高的地区转移是不正常的。

晶片荒”但英特尔并不惊慌

《第一财经》:芯片荒对英特尔的影响如何?

杨旭:英特尔是典型的全球布局受益者,在美国、爱尔兰和以色列等地建立了工厂,在成都、马来西亚和哥斯达黎加进行了封装测试。

两、三年前,英特尔公司开始在全球扩张和升级其生产线,从晶圆制造到封装测试都取得了进展。疾病暴发后,我们的心都有了底。由于60%的手提电脑芯片都是从成都封装测试出来的,所以我们认为,工厂不能停止生产,否则全世界的计算机行业都将受到重大影响。我们非常支持企业发展,不是一刀切的管理,他们说,只要控制得好,可以不关厂。其结果是,从去年暴发最严重的时候到今天,该厂一直没有关闭,也没有人员被感染,保持了90%以上的准点发货率。之后,我们在马来西亚的工厂借鉴了中国成都和大连的经验,工厂的运作也非常顺利。

第一财经:这一轮芯片荒将持续多久?

杨旭:现在有很多种说法。晶片短缺最严重的领域是工业控制类,如汽车,由于汽车芯片碎片太多,不仅总量庞大,而且产品种类繁多,彼此间互不兼容,容易耗尽产能。因此,在疫情爆发期间,许多国家都进入了经济封锁期,不仅工厂关闭,原材料及封装材料生产厂商也关闭,影响了汽车芯片的生产。

另一个加速芯片荒的原因是,数字经济的爆发和很多企业开始在家里办公,这促进了它的发展。有些公司并未配备笔记本电脑,开始大量购买。

"谁关门,谁赔钱"

第一财经:您提到中国的规模,工业资源,以及政策力度,都是无与伦比的。您认为哪种机会是通过开放创造出来的?

杨旭:“谁关门,谁吃亏”这一点我很相信。

在美国,高科技创新能力强,对世界的影响大,软硬件的发展及产业链的紧密结合强,英文词叫Premium(高品质)。而且中国的优势是规模,双方可以实现互补。

例如,中国正在生产主流产品,其中大部分尚未完全达到Premium的水准。不管是在附加值、品牌效应、芯片性能,还是在市场适用领域,至少现在(还不能)马上可以取代美国(产品)。

比如汽车业的“互补性”,一开始很多汽车业想要进军中国市场,就必须以合资的形式,所以很多外国公司都有不少的顾虑,觉得“师傅教徒弟,师傅饿死”。因此,外国汽车公司开始只是引进一些非常简单的单一产品,比如桑塔纳,它在中国已经运行了好几十年。但是后来大家发现,原来中国汽车市场是那么的庞大。即使中国开始自己造车,也不会影响到国外高端车系的销售,相反,一些豪华车反而会增加销售。目前,世界上销售最好的豪华车是在中国市场。

这个过程需要时间,而且必须按照行业的规则来完成。工业法则不仅仅是生产法则,还有创新、设计等诸多法则。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不断加强硬件设计与软件设计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调。

在半导体行业,我认为也会呈现同样的趋势。例如,英特尔生产的芯片被用于计算机或数据中心。现在中国正在做的更多的是手机芯片或者智能终端芯片。

在智能终端内部的芯片叫做系统芯片(SoC)。这款晶片采用模块化设计,最典型的比喻是中国人的大排挡,不管是做鱼香肉丝、麻婆豆腐还是回锅肉,都一定要先备好原料,再看市场需求,以此组合。晶片设计中,原材料可比作各种不同的模块,有数据处理、图形处理、传输与存储等。接着根据当前市场需求,采用不同的模块。

SoC在中国的设计是模块化的,这是物联网的未来趋势。面对众多的“物品”和零碎的市场,设计成本低,设计速度快,但是像英特尔这样的公司无法满足速度和成本方面的需求。它被称为最大的互补性。

在未来,我们都将进入数字经济,要实现物联网,要智能化,要生产数据。在芯片的巨大市场背后,更多的需求是SoC的设计模式。这些都体现了中国的优势,因为英特尔公司无法做到这一点,但是我们正在寻找中国的合作伙伴来完成这些分片、分片、低成本、快速设计的产品。

返回到我刚才提到的Premium,现在也许英特尔或者是美国在先进领域,但是未来有许多芯片需要用到,推动数字经济所需的智能终端,都在中国的产业链上。因此,这是一种巨大的互补。

第一财经:去年底,中国发布了《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其中将一系列半导体及芯片的研发及生产列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那对英特尔有什么好处呢?

杨旭:真是个好消息。在此之前,我一直在讨论互补的重要性。但是当找到可以互补的领域时,仍需深入行业市场,不能以为简单的全球产品就可以满足任何市场上不同产品部分的需求时,就很难做到。由于产品越来越精炼和零碎,企业需要更多关于当地市场的知识,以及对当地需求的判断。有些事,企业应该尽力而为,否则很容易被赶超;有些事,企业应该想办法与互补性强的伙伴进行互补,这也符合中国倡导的“双周期”战略。

为了让公司参与内循环,公司不能长期在世界范围内销售相同的产品。若不能拿出更有针对性的方案,则无法完全满足在当地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需求。